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文学创作
早在中唐时代,和县出现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张籍,他著的《张司业集》,以乐府诗闻名于世。在现存的400多首张籍诗歌中,五言、七言、古风和乐府都占了一定比例。在400多首诗中就有260多首赠答唱和诗。他所作的乐府歌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为人民立言,为人民呐喊,这就是张籍的诗魂所在。他的诗有用古题古义的如《妾薄命》、《采莲曲》等;有用古题喻今的如《董逃行》、《筑城词》、《贾客乐》等;也有即事名篇自创新词的如《促促词》、《永嘉行》、《野老歌》、《山头鹿》等。张籍在《宿江店》诗中所写的“潮落见平沙”一句,王安石尤为喜爱,曾以此构成新句:“有似钱塘江上见,晚潮初落见平沙”。他的《祭退之》诗,是一首著名的挽诗,这首诗可与韩愈著名的《祭十二郎文》相媲美。他的《节妇吟》诗,本意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拢络收卖而写的,宋人刘克庄说:“张籍《节妇吟》为世人所称道。直至1983年12月,张籍《节妇吟》诗的最后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打动了法国作曲家罗塞尔的心,于是罗塞尔为此诗谱成一首出色的歌曲,轰动了巴黎乐坛。
张籍的诗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并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揭露和批判多切中时弊,他的乐府诗与王建的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上被并称为“张王乐府”。韩愈就赞扬听朗诵张籍的诗“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击金石也”。白居易对张籍备加推崇:“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也认为张籍“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王安石认为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周紫芝认为:“唐人作乐府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历来对张籍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是较高的。继张籍之后,和县文人层出,宋代沈立、徐兢、张孝祥、杜默,明代戴重,清代戴本孝等均有诗文留世。
宋代沈立著有《河防通议》,记叙了大量有价值的治水经验,“治水者悉守为法”。他的《都水记》、《名山记》,爱到神宗皇帝“诏奖之”。
宋代徐兢著有《高丽图经》,介绍了高丽(朝鲜)的风物人情及来去航线。这对最早发展中朝友谊产生深远影响。
张孝祥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著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先生短句》5卷,《《拾遗》1卷。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散文、诗、词都受到时人推重。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成就,则是他的词。他热爱家乡故土,但他听到完颜亮占领和州,企图从采石渡江,被虞允文带兵击败。张孝祥兴奋不已,写下《辛已冬闻德音》七律二首,热情地讴歌这一胜利。诗中强烈反映了金人“蹂我历阳”之仇恨,“南斗夜缠龙虎气,北风朝荡犬羊尘”之快意心情。他写的《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立意造境都笼罩着忠愤激烈,沉雄悲壮之气,笔势凌厉,蓄势饱满。词末所写“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两句,充分表示自己要象祖逖那样击楫中流,不复中原,誓不返顾的强烈愿望。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南京留守席间,张孝祥酒酣面热,悲愤填膺,援笔写下了他的名作《六州歌头》,据说张浚读了这首词,感愤不已,“罢席而去”。陈廷焯赞道:“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鼓舞。继后张孝祥又在《雨中花慢》词中写道:“欲吐平生孤愤,壮气横秋,浩荡锦囊诗卷,从容兵帐筹”。正说明他协助张浚积极筹措边事的爱国情怀。宋代豪放词,开创于苏轼,至辛弃疾,发展到高峰,文学史称之为苏辛词派,而在苏辛之间的承先启后者就是张孝祥。张孝祥同张元干的词,被称为南宋词坛上的“双璧”。
杜默著有《诗豪集》,石介在《赠三豪诗》中称杜默为歌豪。欧阳修在《赠杜默》一诗中称赞道:“杜默东土秀,能吟凤凰声,作诗几百篇,长歌仍短行”。又因他为诗不合格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
明代戴重著有《河村诗集》、《河村文集》,章学诚评说:戴重诗文,“对和州遗闻逸事颇究心焉”。马如蛟著《讷斋集》,杜浩著《南莠村集》。
清代戴本孝著《前生集》、《余生集》、《历阳遗音》,清人读其二集,“莫不哀其志”。戴移孝著《碧落后人集》、《碧落庐丛谈》,清朝廷在《碧落后人集》中,查出有“反清辞句”,故制造了“和州戴氏文字狱”冤案。
成性著《只饮斋诗稿》、《百思草》、《归棹集》。姚汝颂著《渔邱草堂稿》。吴盛藻著《天门诗集》、《天门文集》。赛德遇好理吟事有诗癖,著有《梦草亭诗集》。女诗人张元善著《萎二艹集》,王蕊卿著《绣余吟草》。陈廷桂著有《历阳诗囿》、《历阳典录》等诗文,对和县诗文、碑记、传记、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纪晓岚对他编著的《历阳典录》评道:“考据博雅,辨论精核、阅之色然以喜,太史负名山著作之材者”。鲍源深著有《桑梓兰言集》、《补竹轩诗稿》等。
自唐代至清代,和县有著名文人89名,著有各类作品312卷(篇)。
民国初期,和县文学创作不多。仅有王大杰著《强怒斋诗集》,张伯禧著《庄子研究》,章书简著《荀子正诂》。抗日战争期间,爱国知识青年发表了许多以宣传抗日救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张郁的《寄前线抗日将士》、《庆祝抗战五原大捷》、《杨柳枝·忆江南故里》等诗词,在绥西《奋斗日报》上发表。禹仲琪的诗剧《放逐交响曲》。刘岚山的诗篇《漂泊之歌》、《荒年的花》,于1942年相继出版和发表。1943年,在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不少好作品如《节约歌》,则以欢快的笔调,真挚的情感,号召全县人民“你吃苦来我吃苦,节约金钱买炮火,多买炮火打日本,打得日本象老鼠”。街头诗《困死敌人》、《打得鬼子喊爹娘》、《团结一致打败日本兵》。还有民歌或歌谣如《山猴子》、《好军队》、《新四军,真正好》、《当兵要当新四军》、《参军歌谣》等。这些诗歌、民谣,充分证明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方面,确实发挥了战斗作用。抗日胜利后,著名画家林散之写的《今诗十九首》打油诗,可算是和县血的历史印记。
建国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文学创作繁荣。全县业余作者在国外和全国省以上报刊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近千篇。如张力生所写的反映战斗英雄麦贤德的长诗《无产阶级硬骨头赞歌》,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刊物上,《血染的手旗》,被选入上海儿童出版社的诗选集《初航集》上,1981年获海军文艺优秀创作奖,并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秦圣非的散文《星月集》出版时,著名作家茅盾亲笔题写书名;田恒铭的《上九华》、《麦鱼之乡》、《裱画大师洪秋声》等散文,分别发表在《旅游》杂志和香港的《文艺报》上;杨书政的微型小说《古刹新僧》,于1985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获全国一等奖;朱恩明发表的新诗《蝉》,被《安徽文学》誉为“新人三十家”,他与李庆生合写的《绿色的灯笼》,获《安徽日报》建国三十五周年报告文学征文三等奖;李庆生的散文《轻骑兵》、《南来的燕子》、《茶棚》均发表在刊物上,其中《茶棚》获全省大学生作文比赛三等奖;戴季虹的诗《春登太白楼》,1986年在日本《桃花鸟》刊物第二期上发表;王贵华的《项羽自刎乌江并非民间传闻》,1987年发表于《安徽史学》,他的诗词《望海潮·亚父城展望》被收进《中华诗词会员专辑,并参与《安徽掌故》的撰写。他创作的楹联,有40多副在刊物上发表;何璧锦写的《三兄妹同登授奖台》发表在《安徽日报》,被评为全省优秀广播稿,他写的《患难见真情》,发表在《安徽青年报》获“我的罗曼史”征文奖;李清云写的新诗《北斗星呵,毛主席》、《越南战友打得好》发表在《前卫报》上。盛立学写的新诗《荆山是金山》发表在《安徽诗歌》上。金绪道写的《喜讯传山村》、《雏凤》、《鸡笼山揽胜》分别发表在《艺谭》及省报上。王双木写的《喇叭》,发表在《希望》上。傅昌尧写的《条件》广播剧,被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发表。张君勉写的《金蝉记》剧本被上海越剧团采用演出。段明哲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多篇,两度获奖。呼安泰写的剧本《搬家》、《如此儿女》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吴承木写的《项羽身死在那个东城》、《刘禹锡的陋室考》发表于南京的《周末》。
此外,和县小学生在全国少年儿童报刊上发表散文。童话小说8篇,其中获奖2篇。
附:古今艺文论著目录
《论语法辨》、《张司业集》、《张籍诗集》张籍著
《谏议文集》、《万卷堂目录》、《都水记》、《名山记》、《剑南方物》、《茶法要览》、《奉使二浙杂记》、《蜀江志》、《香谱》、《锦谱》、《稽正辨讹》、《海棠记》、《支赐式》、《又支赐式》、《官马俸马草料等式》、《熙宁新编大宗正司敕》、《新修审官西院条贯》、《总例》。沈立著
《贤良策》钱藻著
《诗豪集》杜默著
《高丽图经》徐兢著
《张才彦文集》、《车酋轩唱和集》张邵著
《张晋彦文集》、《总得翁集》张祁著
《魏邦达文集》、《魏邦达奏议》、《治乱分录》。魏石工著
《于湖文集》、《于湖诗》、《于湖词》。张孝祥著
《睽车志》郭伯象著
《野逸堂词》张孝忠著
《富水志》张孝曾著
《旌川志》李瞻著
《复斋闲记》龚相著
《琴操谱》、《调谱》。张岩著
《续释常谈》、《中兴忠义录》。《元辅表》、《宋特命录》、《续稽古录》、《元佑党籍列传谱述》、《清江二孔先生列传谱述》、《芥隐笔记》、《七家谥法总括》、《符佑本末》龚颐正著
《率以录》、《覆华编》。张景倩著
《孝经传》白贲著
《长林野鹤集》王宏载著
《克复录》、《心鉴编》王元吉著
《唾余集》黄廷俊著
《牧民政要》宋锦著
《越游草》、《拙存集》姚承舜著
《道学渊源录》、《鸡鸣集》。成清著
《乌江项王遗事》张广汉著
《六经精义》、《焦石斋集》。杨侯胤著
《河村诗集》、《河村文集》、《九九书》、《历阳名僧传》、《和阳开天记》。戴重著
《讷斋集》马如蛟著
《海天吟啸集》潘子安著
《南莠村集》杜浩著
《省鉴录》叶观著
《岭表纪年》、《流离草》。鲁可藻著
《前生集》、《余生集》、《历阳遗音》。戴本孝著
《碧落后人集》、《碧落庐丛谈》。戴移孝著
《只饮斋诗稿》、《百思草》、《归棹集》、《率庵草》、《道串集》、《畏此轩偶吟》、《南行便草》、《权舆集》、《此同编》、《茨蘼园夏日抄》、《身世言》。成性著
《课余草》王琰著
《偶存草》林茜著
《望壶楼诗集》林毓莲著
《嵋村诗集》林垣著
《竹义堂诗草》林之相著
《逸航诗草》林谦著
《适情诗草》杨喧著
《西村诗草》周楷著
《四书就正》张宏著
《四书管见》王取著
《苍岩诗集》张忄牟著
《渔邱草堂稿》姚汝颂著
《天门诗集》、《天门文集》。吴盛藻著
《诗愚》孟思谊著
《北泻山房诗》周廷佐著
《后壁山房集》王善木肃著
《历阳风雅诗集》、《狱山云楼》。吴本锡著
《历阳诗囿》、《历阳典录》、《进乐府》、《尚书质疑》、《尚书古今文考证》、《香草堂集》、《诗略》、《所独集》、《太音集》、《神京风土记》、《滇程日记》、《豫章行记》、《沈阳于役记》、《江汉行程录》、《入秦论》、《秦三绝录》、《笋根杂录》。张廷桂著
《陶谷子集》孟成儒著
《散木集》徐来著
《春雨山房诗草》林奕铨著
《梦草亭诗集》赛德遇著
《天涯芳草集》倪燮著
《深柳读书堂诗稿》陈涛著
《种竹山房诗抄》赛开来著
《醉醒诗集》陈万勋著
《口兄笋园诗草》陈梓才著
《萎兰集》张元善(女)著
《绣余吟草》王蕊卿(女)著
《十三经章句口诀》、《酿斋诗人稿》、《史鉴节要便读》。鲍东里著
《桑梓兰言集》、《题图小品》、《补竹轩诗稿》。鲍源深著
《说文阙义笺》、《释梦》、《数名古谊》、《由齐候因月次敦铭黄帝论五带》、《从东西文化交流探索史前时代的帝王世系》、《刑中与中庸》、《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新殷本纪》、《商周史料考证》、《吴雷考》、《论炎帝太岳与昆仑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半亚血族群婚制一月娄》、《中国古代崇教神话考》、《姓与氏》、《商周史》(前编)。丁山著
《民法》、《婚姻法》。赵凤喈著
《儿童教育问题》、《活教育释义》、《实验之声》、《实验教育》。经小川著
《强怒斋诗集》王大杰著
《庄子研究》张伯禧著
《荀子正诂》章书简著
《放逐交响乐》禹仲琪著
《漂泊之歌》、《乡下人的歌》、《领路的人》、《和英雄们相处的日子》、《和平的前哨》、《乡村与城市》、《编辑夜话》、《散文走笔》。刘岚山著
《祖国的南海诸岛》、《洪泽湖》、《湖口石钟山》、《乌克兰》、《地理研究与经济建设》、《徐霞客在地貌学上的贡献》、《灵渠行》。鞠孝铭著
《内蒙古革命文物调查鬼艹集》、《大青山区东汉北魏古城调查记》、《元上都故城》、《呼和浩特美岱古城发掘》、《乌拉山里的汉代城堡》、《呼和浩特西北塔古城》、《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内蒙古部分)。张郁著
《谈古典诗歌词语问题》郑小英等著
《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杜甫律诗语序问题研究》。夏晓虹著
《英国商法中破产的撤销》孙昌兴、颜士繁合译
《劳动合同制工人社会保险的法制保证》、《股票债券的异同及其发行的法律管理》、《美国合同法中的债权转让》、《人民法律常识读本》。孙昌兴著
《牛栏春暖》、《山村新风》、《绿洲银花》、《老站长》成龙标著
《安徽掌故》王贵华等编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安徽部分故事、谚语)吴承木编
《林散之轶闻》呼安泰著
《西江月》李黎著
《寸草心》、《星月集》、《春寒》、《外事秘书日记》、《石磙子》秦圣非著
《苹果飘香》、《欠我一分》、《虚惊》李文著
《张籍研究》、《唐五代词赏析》、《中外名篇选读》、《唐宋文名篇赏析》纪作亮著
《初航集》张力生著
《现代派艺术》、《大师们的创造》鲍诗度著
《诗经韵著》、《实用音韵学》、《文言句法知识》。张柏青著
二、艺术创作
(一)书法唐代张籍书迹早传,宋代苏颂说:“予顷游历阳见僧寺有收得其墨……然其用笔尤可佳也,”宋代和州书法家辈出,如徐兢的书法,受到宋徽宗赵佶所爱赏。曾召至宫中,书写“进德修业”四字,赵佶骇异,连声称善,它的字体真行遒丽超逸。褚薛颜柳,众体兼备。晚年好草书,尤逼怀素。诗人魏了翁在《跋徐明叔篆赤壁赋》中评说:“今观其遗墨,则说文解字之外,自成一家”。故有“宣和书法博士”之称。张孝祥工翰墨、擅长草书、朱熹称他“作字多得古用笔意”。曹勋评说:“张孝祥字尤为清劲,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超然自放于笔墨之外。张即之,工书法,学米芾,而参用欧阳询,褚遂良的体势笔法,尤善写大字,是南宋著名的书法家。现存世书迹有《报本庵记》、《书杜诗卷》、《金刚波罗蜜经》、《华严经》、《佛遗教经》等。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跋中评道:“观其运笔结字,无沿袭前人,一一独创,此为禅家所言自己胸中流出,盖天盖地者也。”明代戴重擅篆草书法、清代戴本孝擅长隶楷书法。徐来,精米体书及擘窠大字。姚汝颂、鞠有秋、阿庆华等人书法各有特色。
清末民初范培开,曾随师张栗庵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观赏历代石刻碑碣,对汉魏唐宋历代书法名家,取众长自成一家。为书法家唐驼发现和推崇。民国2年(1913)于上海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中名列第二。日本书法杂志《神州吉光》曾专文介绍范培开书法、现存他手书的条屏四幅,对联一副,中堂一幅。
建国后,和县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20多人,其中林散之曾从范培开、张栗庵、黄宾虹等书画大师学习,由于他勤学苦练,书法艺术有极高成就。70年代初《人民中国》记者韩瀚同志访得散之书作,请赵朴初、启功先生过目。启功先生第一次观摩林散之书,曾三次鞠躬,赵朴初先生也赞不绝口。书画家田原先生写诗曰:“乌江有林散,人老号半残,三绝诗书画,一池归复返。启功三脱帽,立夫两眼翻,朴老致敬意,气死么二三。”日本当代大书法家青山杉雨访华,专程至南京拜见林散之,称林老:“你是中华天才的书家,是书坛的骄傲。”青山杉雨双手递上自己的书作“草圣遗法在此翁,后学青山杉雨。”从此,林散之书名大振,一时间洛阳纸贵,在中国,在东南亚,尤其是日本,掀起了一股“林散之字热”。林散之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有“当代草圣”之誉。留有《林散之书法选集》存世,与他同时的,还有回族禹际光、及朱晓云均擅长书法,以学于右任字体著称。
和县在林散之书法影响下,先后也成长了不少书法新人如李秋水、林筱之、朱开霖、杨古璜、张悠源、盛志远、张克林、麻朝炎等人。其中:盛志远书法作品参加四川省“峨嵋杯”首届书画展览,获佳作奖;参加省“黄山杯”书画大赛,获三等奖。朱开霖的书法作品,曾在全国“黄山杯”书画大赛及省内外书法展览上共获17次优秀奖;在“黄山颂”书法大赛、“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上均获二等奖;获北京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书展佳作奖;获黄河碑林书画展“碑林奖”,他有两幅作品入选《黄河碑林》及《神墨碑林》。有50多幅作品,以礼品增送国际友人,深受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台等中外人士的称赞和好评。1987年8月,受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的特邀,为扑灭救灾英雄的题词:“火起兴安岭,全民都震惊,英雄不顾己,冒险救森林”。已作为历史性纪念在群众艺术馆永久珍藏。他为日本三菱车厂经理藤贤先生全家题词,藤贤激动地说:“我将把您的这幅墨宝留作全家永久性传家宝”。
此外,邵川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商业系统美术、书法展览,获二等奖。张洪熙书法作品在马鞍山市书法展览中获二等奖,参加省黄山市画展,获三等奖。韩际培获炎黄子孙与各国友好书画展(国际展)书法优秀奖。尹寿银书法作品在国际现代书法大赛中,获优秀奖,并入选《国际现代书法集》,他的书法作品在“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中,获优秀奖。张克林、王厚年书法作品,曾获省、地奖。张悠源的书法“寿”字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国际关系协会认定为书法三级作品,评选参加国际文艺作品博览会展销,并编入《中国国际艺术大观》套书。
(二)美术宋代徐兢善画山水人物,中书舍人韩驹称他“其画入神品,山水人物一一俱冠。”朱熹见其画卷时,题诗“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清代戴本孝以枯笔山水画见称于时,多作卷册小景,擅用干笔焦墨,丘壑不繁,但意境枯淡。姚汝颂善画,其墨竹尤入能品,潇洒出尘。回族王仁斋善工笔花鸟和写真,清宫紫光阁,有他手绘《五十二功臣像》。光绪十年(1884)安徽提督学正,还为他奏请入如意馆,记名称旨,加六品御书。夏伯周擅长山水画,民国18年(1929)与林散之同赴上海展览书画,其作品均被编入《神州吉光集》现存遗作《蜀山旅行图》,仿古画册页12幅,立轴条屏及画扇10余件。
建国后,和县群众美术活动逐步发展,配合历次政治运动,绘制大量的展览图片、壁画、漫画、宣传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959年沈鲁创作的《送公粮》版画,参加全国“建国十周年美展”。60年代以来除宣传画外、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连环画、木刻、羽毛画等作品不断出现。县内擅长美术的有10余人。如端木礼海擅长画梅,他的作品先后在合肥、芜湖、无锡、北京、济南、哈尔滨、重庆、福州、广州等城市展出。他的《红梅》1983年5月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同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9种语言,向海内外播出《访国画家端木礼海》新闻报导。他的《墨梅》1984年为周恩来纪念馆所收藏。另一幅《墨梅》1986年5月由湖北博物馆收藏。《梅花图》6幅在香港《收藏天地》刊物上发表。1987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转播湖北电视台为他拍摄的《梅花香染万里香》。穆庆东的国画《云蒸山蔚》;1982年为中国展览公司选中,在拉丁美洲和非洲七国巡回展览;国画《秋山闻泉》、《红日映碧山》,1984年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作为访问日本赠送纪念品;国画《春风化雨》,在《香港画册》上发表。罗积叶的国画《秋风劲》,1987年,在安徽省“黄山杯”画展中,获二等奖;国画《此曲只应天上有》为北京图书馆所收藏。鲍诗度的年画、宣传画《举国欢庆》、《小战士》、《挥毫写心声》、《丰收运动会》、《丰收场上》等分别由人民美术、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国画《觉人间万事》,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美术展览,被文化部选中在东南亚国家展出;国画《春寒》,参加安徽省青年美术展览,获一等奖;国画《天之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入《中国美术作品》画册。丁吉林擅画鱼鸟,其鱼画多次被报刊发表。吴万义的木刻《整枝成材》,1975年参加全国儿童画展览;仲高龙木刻《课余》,1983年参加全国农民画展览;庞亚军的版画《甜蜜事业》,1982年参加陕西省群众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并收入《纪念鲁迅百年诞辰美术作品选》中。王宗平的国画《兰、竹、梅》,裴建华的水彩画《邱少云》,张子贱的油画《滁河新歌》、《湖光》、《湖魂》,张晓勤的连环画《一剂良药》,屠东辉、巫春莲合作的连环画《事与愿违》、《秀才买驴》、《前面也在下雨》、《糊涂帐》、《搜牛》,李家祥的连环画《强者之类》,姬朝岚的连环画《边防三少年》,田恒浩的羽毛画《群马图》、《雄鸡唱晓》等均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或展览,有二件作品获奖。
(三)剪纸剪纸是和县民间的工艺美术之一。建国前后,青年妇女喜爱用剪纸做样来制作绣花鞋、枕头等。建国后,剪纸艺术受到重视和不断发展。全县有剪纸创作者8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歌颂社会主义,深受群众喜爱,如徐石生的《安徽花鼓》,吴忠鑫的《动物》(一组共17幅),被推选参加全国八省市剪纸展览,他有40多幅作品,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张晓勤、徐石生的《狮舞》,参加全国商业系统书画展览,获三等奖;张晓勤、吴忠鑫的《献寿画》,参加全省美术书法展览,获三等奖。张晓勤、庆祖霖创造的《造纸术》、《印刷术》被评为省三等奖,《民间歌舞》参加省美展时,受到南斯拉夫友人的好评。安徽省群众艺术馆,从和县剪纸作品中,精选出《祖国颂歌》、《狮舞》、《龙舞》、《称象》、《一代新人》、《孔雀》、《田头小憩》、《夜猫》等57幅,编成《和县剪纸》集,出版发行。
(四)摄影建国后,摄影艺术兴起。摄影创作队伍20余人,其中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分会2人。薛从孝的摄影作品有74幅先后在全国省以上报刊和展览会上发表和展出,其中获三等奖2幅,鼓励奖2幅。1987年11月,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选中他的摄影作品《捉富》,参加由日本亚洲文化中心主办的“市场”摄影比赛;武钦忠的《任凭风吹浪涌》、《沼气灯》、《浓荫树里有人家》等艺术照片,参加安徽省科技、艺术摄影作品展览,他的《宋梅》、《梅豪亭前赏古梅》,分别发表在《旅游》杂志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陈其才的作品在全国、省以上报刊发表70多幅,参加全国、省、地等展览10多次。其中《农家乐》作品,入选全国十三届影展,获省十届影展荣誉奖,参加美国在北京开设的柯达公司举办的中美《家庭乐》大奖赛获业余组三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不少作品被《安徽年鉴》选刊和《安徽摄影家作品集》收录。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