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清朝军队
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州驻兵50名。道光年间(1821—1850),驻兵减为36名。咸丰三年(1853)五月,清编修李鸿章带勇千人,驻守裕溪。同年八月,清副都统常青、参将苏勒方阿率部驻守和州。咸丰六年(1856)八月,清将音德布率兵驻守何村铺、和州城。同治元年(1862),自裕溪、东西梁山至芜湖,驻有长江水师裕溪营。自姥下河至驻马河,驻有提标中营,旋又属裕溪营,设水师参将一名,大小哨官33名,兵额490名。同治二年(1863),清水师成发翔,杨占鳌部驻守和州。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徽巡防营中路第五营管带驻扎和州。并在西梁山设炮台4座,炮位10眼,炮16门。还设副台官二员,由练防各军分拨兵丁驻守。宣统三年(1911),清军大部分撤走,和州武职衙,仅有官兵80余人。
二、北洋军阀军队
民国初期,和县驻有北洋军阀张勋部一个连120余人。相继有皖系军阀倪嗣冲的安武军,直系军阀孙传芳,陈调元的军队驻守和州。民国14年(1925),有赣军驻和。民国15年(1926),有皖军张团驻和。民国16年(1927),有直鲁军一部驻守和县。
三、国民党军队
民国26年(1937),安徽省保安第九团600余人,驻防和县。次年,开赴江苏乌衣一带。同期,国民党第十纵队第二支队3000余人驻守和县。
民国31年(1942),省保安第八团,驻守高皇殿、善厚一带。
民国34年(1945),国民党桂系部队五一三团、安徽省保安第三、五、六、七团,相继驻防和县。
民国35年(1946),国民党第十三军官总队驻和县,共收训军官人数为6035人。
民国36年(1947),国民党第九十六军所属一个营驻防乌江。同年冬,国民党第四十五军、九十七师二九一团派一个连接收原驻乌江防地的第九十六军一个营。另派一个连驻守驻马河口。
四、共产党军队
民国27年(1938)三、四月间,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一大队700余人,在大队长冯文华率领下,进驻香泉、钟太三、中河沿一带。同一时期,隶属四支队序列的东北抗日挺进队200余人,进驻善厚集。
民国27年(1938)9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在乌江地区活动。
民国28年(1939)1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一营,在营长余龙贵、教导员廖成美率领下,由江南进驻和县南义一带。
民国29年(1940)3月12日,以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一营为基础,与赵鹏程游击队合并,在和县南义西李村成立江北游击纵队新编第七团,团长余龙贵、政委廖成美,全团1200人,驻和含地区。同时,还有和含独立连,在连长刘云、指导员江文带领下,在和含边境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民国30年(1941)10月,新四军第七师五十七团副团长陈仁洪,率第二、三两个连一部分部队进驻和含地区。同年11月,第七师增派五十六团副团长顾鸿率第五、七两个连同陈仁洪部队,以及和含独立连汇合,成立含和指挥部,指挥长陈仁洪、副指挥长顾鸿,所属部队均驻和含地区。
民国31年(1942)4月,新四军第七师派五十七团政委马长炎来和含地区,在含和指挥部基础上,成立和含独立团,全团下辖四个连,驻在南义、百旺市、高庙等地,活动地区遍及和县南北乡。
民国32年(1943)3月,和含独立团与第五十五团一部分部队,在和县耿家油坊,编组成第七师和含支队,支队长、政委由师参谋长孙仲德兼任,(不久,黄火星任政委)副支队长马长炎、参谋长张钅秀、政治部主任杨汉林,下辖四个大队,共1000多人。和含支队部驻南义,独立大队驻范桥一带,江全大队驻石村庙、张家集一带,和西大队驻白渡桥、后港桥一带。
民国34年(1945)10月,和含支队奉命从和含抗日根据地北撤。
民国37年(1948)5月,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先遣支队,进入和含地区。
民国38年(1949)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七十四师、八十九师、九十师以及军部的炮团、特纵队,约计3.5万人,分驻东起乌江、西至裕溪口,长达100多华里的和县沿江地区。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6291部队一个团驻和县石杨一带,于1966年撤离。
196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131营一个连进驻和城,担任“文革”支左任务。同年,南京军区装甲兵后勤部一个营驻和县石杨区裕民圩,并兴办农场。
1980年,南京军区舟桥部队31旅一个营,驻和县西梁山,建有营房。
1983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中队驻和县公安局看守所,消防中队驻和县城内。
附:日伪军队
民国26年(1937)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日军200余人,由采石渡江占据县城,不久撤走。民国27年(1938)4月,第二次入侵和县的日军是第六师团坂井支队,约1000余人,驻和城的日军警备队队长为安西胜、营召等人,兵力约120余人。驻裕溪口的日军系周田部队及千叶宪兵队约100余人,后为日军十五师团高田联队换防。驻姥桥日军警备队长摩留,兵力30余人。驻白渡桥日军10余人,驻黄山寺日军10余人,驻沈家巷日军10余人,驻后港桥日军10余人,驻祁门站日军10余人,驻张公桥日军10余人,驻西埠日军20余人,驻孙元堡日军10余人,驻范家油坊日军10余人,驻香泉日军30余人,驻乌江日军20余人,驻濮家集日军10余人,驻张家集日军10余人,驻绰庙集日军10余人,驻高皇殿日军30余人。
汪伪常驻和县的军队为第一方面军第六师第一团、警卫三师第四团、第二师第六团的一部,人枪500余,分驻县城、腰埠、张公桥、祁门站、姥桥、高庙等处。还有伪县保安团曹亮文部队,人枪400余,分驻县城、西埠、孙元堡、濮集、白桥、裕溪等处。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刘子清部队,驻在淮南铁路以南一侧。
上一篇:第一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