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行政区划,明清旧志仅有乡、都记载。村落无从查考。
一、明、清时期
明正统六年(1441)《和州志》记载,全县行政区划为4乡17都两镇:
梅山乡:辖一都、南二都、北二都、三都、四都;
铜城乡:辖五都、六都、东七都、西七都、东九都、西九都;
升城乡:辖十一都、十二都、南十三都、北十三都;
移风乡:辖十四都、十五都。
两镇:运漕镇、仙踪镇。
清顺治八年(1651)县辖镇7个,增加铜城闸镇、三汊河镇、再安镇、清溪镇、大朴树镇。
乾隆十三年(1748)县辖镇8个,增加东关镇、关门镇镇。大朴树镇衰落。
二、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基本与清代相同。民国17年(1928),全县设城区、东一区、西二区、西三区、南四区、南五区、南六区、南七区、南镇区、北镇区10个区。民国21年废都,推行保甲制。民国22年,全县设6区、17乡、396保、3969甲。17乡是:姚庙乡、邵集乡、仙踪乡、谢集乡、昭关乡、龙梅乡、崇字乡、半湖乡、林头乡、福山乡、东彭乡、庙赵乡、大李乡、长大乡、铜城庙乡、陶厂乡、清溪乡。另有环峰镇、运漕镇、铜城闸镇。
民国24年实行联保制,全县设3区,39联保,396保,4001甲。时间不长,联保改为总甲,下设甲。
民国26年,废除联保和总甲制,实行乡镇保甲制,全县设16个乡镇,134个保。 民国30年,全县划为12个乡镇:林福乡、东长乡、庙赵乡、运漕镇、石门乡、黄河乡、铜闸镇、龙亢镇、仙姚乡、后河乡、崇龙乡、清湖乡。计97保,896甲。
民国35年10月,全县划为20个乡镇170保。
环峰镇:辖龙亢、七里、九连、登科、挂山、花山、太平等7保,镇公所驻地城内南门;
龙梅乡:辖梅山、张公、关帝、龙塘、烟墩、二郎、麻湖、胜阳等8保。乡驻地张公庙;
崇字乡:辖巧脉、十字、官山、沙庄、三官、袁三、龙王等7保,乡驻地牛塘岗;
昭关乡:辖牛路、青龙、昭关、长山、郭公、安军等6保,乡驻地昭关;
谢集乡:辖谢集、大宣、小郑、山洼、鲍庄、后圩、大蒋、王山等8保,乡驻地谢集;
仙踪乡:辖街南、街北、大凌、江淮桥、夏棚、大夏、玉皇殿、小沈、大武等9保,乡驻地
仙踪镇;
邵集乡:辖邵集、金牛、龙岗、茶庵、朱集、张圩、上范、大谷、再安等9保,乡驻地邵集;
清溪乡:辖清溪、河西、兴龙、汉王、横龙、苍麓、肖公、佛慧等8保,乡驻地清溪镇;
西姚庙乡:辖小曾、魏集、葛集、东洪桥、迎水庵、双林庵、马头王、东岳龙、李家洼、陆家衖等10保,乡驻地姚庙;
半湖乡:辖桃园、方麓、卧虎、后湖、半湖、三星、卞麓、董城等8保,乡驻地肖村;
林头乡:辖双井、张疃、三疃、都胜、南河、乐城、桂花、桃园等8保,乡驻地林头镇;
东彭乡:辖东关、房圩、大张、仙鹤、毛滩、山王、三郭等7保,乡驻地东关镇;
福山乡:辖青龙、横山、招旗、竹林、桃山、观音、万寿、黄溪等8保,乡驻地张什一;
陶厂乡:辖石门、马山、祁首、云塘、东关、北闸等6保,乡驻地陶厂镇;
铜城庙乡:辖铜城庙、大吕、官塘、塔岗、姜团、西河、关门镇、花山、盛河、杨府、太平、康庆等12保,乡驻地铜城庙;
铜城闸镇:辖示范、程陶、东庄、周陈、坦山魏、四都许、西庄等7保,乡驻地铜城闸;
庙赵乡:辖河北、俞刘、罗贾、卫湾、施湾、五户、大杜、张翟、回龙、岗曹等10保,乡驻地黄雒河;
长大乡:辖王洼、韦岗、关帝、凌滩、陈山、老陈、司徒、黄嘴、刘井、韦王等10保,乡驻地长岗集;
运漕镇:辖上大街、下大街、东街、中心、北河沿、大北门、东陈、林村、北门上、孙岗、大尹、何村、沈村、西河沿等14保,镇驻地运漕镇;
大李乡:辖张王、杨晏、曹李、大湾、罗埂、横埂、王港、三河等8保,乡驻地三汊河平浪王庙。 民国36年3月,全县乡镇并为13个:邵集乡、谢集乡、仙姚乡、龙亢镇、崇龙乡、清湖乡、石门乡、林福乡、铜城闸镇、东长乡、庙赵乡、运漕镇、黄河乡。
附:民国36年(1947)《含山县全图》

三、根据地行政区域
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及其管辖的区乡政权,辖区时有变动。
1942年冬至1943年2月,随着含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含山境内先后建立了3个区政权,每区辖若干乡。 清林区:辖福山、半湖、司徒三乡,后增建淮南分区、林头乡、清溪乡、崇字乡、白衣乡;
陶运区:辖龙梅乡、祁鲁乡、关镇乡、陶铜乡、云塘乡;
龙亢区:龙亢区建立不久,国民党军队在清溪、巨兴一带布兵设防,龙亢区于1943年3月撤销。同年8月,含巢县委从清林区划出半湖、林头、白衣、清溪四乡重建龙亢区。
1940年夏至1943年上半年,中共临江县委在含山县运漕地区建立了海口、庙赵、东长、大马、黄墩五个乡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和含工委决定于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含山境内分别建立了陶新、清林、龙亢三个区政权,区辖若干个乡。
陶新区:辖司徒、崇字、陶厂、关镇、云塘、祁鲁、梅山、太湖、前塘、新塘、长建11个乡(镇);
清林区:辖福山、东关、苍麓、卞山、白衣、半湖6个乡。
1948年11月,和含工委决定从清林区划出半湖、白衣、苍麓、卞山四个乡成立龙亢区政府。
四、新中国建立后
1949年7月,全县设5区,45乡(镇),废除乡以下保甲制度,改为行政村、自然村。
城区,驻地松科村。辖环峰镇、清溪镇、梅山乡、十字乡、严褒乡、七里乡、苍横乡、巨兴乡、白马乡等9乡(镇);
东林区:辖东关镇、林头镇、白衣乡、卞山乡、半湖乡、都胜乡、福山乡、隐龙乡、环鹅乡等9乡(镇);
仙踪区:辖仙踪镇、骆集乡、邵集乡、玉皇乡、葛集乡、白龙乡、姚庙乡、谢集乡、鲍庄乡、昭关乡、褒山乡等11乡(镇);
陶厂区:辖陶厂镇、龙梅乡、三官乡、云塘乡、铜庙乡、关镇乡、司徒乡等7乡(镇);
运漕区:辖运漕镇、铜闸镇、东长乡、大马乡、太湖乡、黄墩乡、海口乡、庙赵乡、永丰乡等9乡(镇)。
1950年,全县设5区,63乡(镇):
城区,辖环峰镇、七里乡、严褒乡、梅山乡、十字乡、九连乡、太平乡、白马乡、巨兴乡、新兴乡、马桥乡、清溪乡、力寺乡、苍横乡等14乡(镇);
仙踪区,辖仙踪镇、骆集乡、邵集乡、魏集乡、玉皇乡、葛集乡、姚庙乡、白龙乡、谢集乡、鲍庄乡、昭关乡、褒山乡、官塘乡等13乡(镇);
陶厂区,辖陶厂镇、龙梅乡、三官乡、云塘乡、张公乡、祁鲁乡、关镇乡、司徒乡、铜庙乡等9乡(镇);
东林区,辖东关镇、林头镇、隐龙乡、福山乡、都胜乡、半湖乡、卞山乡、白衣乡、义城乡、陈墩乡,青龙乡、卧虎乡、双井乡、佛慧乡等14乡(镇);
运漕区,辖运漕镇、铜闸镇、永丰乡、海口乡、庙赵乡、黄墩乡、大马乡、东长乡、太湖乡、鸭西乡、后河乡、潘桥乡、三台乡等13乡(镇)。
1951年,区设置同前,乡增加到68个。其中城区增祁门乡、流塘乡,撤巨兴乡;陶厂区增设关帝、刘武、西河三乡;运漕区增设运东、运西两乡。
1952年,增设清溪区,运漕区划为太湖、杨柳两区,运漕镇划为县直属镇。全县设7区83乡(镇):
城区,辖环峰镇、梅山乡、十字乡、严褒乡、七里乡、太平乡、九连乡、流塘乡、祁门乡、昭关乡、褒山乡、褒北乡、三官乡等13乡(镇);
仙踪区,辖仙踪镇、玉皇乡、姚庙乡、骆集乡、邵集乡、葛集乡、白龙乡、谢集乡、鲍庄乡、魏集乡、官塘乡、青山乡、长山乡、再安乡、后圩乡等15乡(镇);
清溪区:辖清溪镇、白马乡、巨兴乡、姚垅乡、马桥乡、力寺乡、新兴乡、兴隆乡、苍横乡、半湖乡、卞山乡、佛慧乡、白衣乡等13乡(镇);
陶厂区:辖陶厂镇、龙梅乡、云塘乡、铜庙乡、关镇乡、司徒乡、祁鲁乡、张公乡、西山乡、刘武乡、关帝乡、陶西乡等12乡(镇);
东林区:辖东关镇、林头镇、隐龙乡、福山乡、都胜乡、义城乡、陈墩乡、青龙乡、卧虎乡、双井乡、鼓山乡、三疃乡等12乡(镇);
太湖区:辖鸭西乡、庆广乡、西河乡、塔岗乡、长岗乡、太湖乡、大马乡、东长乡、毛滩乡等9乡(镇);
杨柳区:辖铜闸镇、黄墩乡、永丰乡、三台乡、王港乡、海口乡、庙赵乡、潘桥乡、玉潭乡等9乡(镇)。
1956年并区并乡,全县划为4区32乡镇。
环峰区:辖七里乡、十字乡、三官乡、梅山乡、张公乡等5个乡;
仙踪区:辖仙踪镇、骆集乡、再安乡、玉皇乡、葛集乡、谢集乡、昭关乡等7乡(镇);
清溪区:辖清溪镇、林头镇、巨兴乡、半湖乡、福山乡、白衣乡、卧虎乡、隐龙乡等8乡(镇);
铜闸区:辖铜城闸镇、陶家厂镇、司徒乡、太湖乡、鸭西乡、黄墩乡、海口乡、铜城庙乡、关门镇乡等9乡(镇);
县直辖乡镇:环峰镇、褒山乡、运漕镇。
1957年,撤环峰区,所辖5乡归县直辖。时县直辖乡镇8个,其他区划不变。
1958年11月,改区乡镇建置为农村人民公社。全县成立7个农村人民公社:以张公、梅山、三官、七里、褒山、十字、环峰7个乡镇成立红旗人民公社,后改为环峰人民公社;以仙踪、昭关、再安、骆集、葛集、玉皇、谢集7乡镇成立昭关人民公社,后改为仙踪人民公社;以清溪、巨兴、半湖、白衣4乡镇成立跃进人民公社,后改为清溪人民公社;以隐龙、卧虎、福山、林头4乡镇成立上游人民公社,后改为林头人民公社;以东关、太湖、鸭西、铜闸4乡镇成立卫星人民公社,后改为长岗人民公社;以黄墩、海口、运漕3乡镇成立先锋人民公社,后改为运漕人民公社;以陶厂、铜庙、司徒3乡镇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后改为陶厂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设清溪、林头、仙踪、环峰4个区,原7个人民公社划为清溪、巨兴、半湖、福山、张疃、林头、仙踪、姚庙、骆集、谢集、张公、三官、九连、褒山、长岗、运漕、关镇、含城、陶厂等19个人民公社。
1963年8月,增设铜闸区。
1964年,改运漕镇为直属镇,全县计20个社镇。
1969年增设铜闸公社,全县计21个社镇。
1971年3月,增设昭关、东关人民公社;12月将原运漕公社划为黄墩、海口两个公社,全县计24个社镇。
1979年3月,设仙踪、环峰、清溪、林头、铜闸5个区工作委员会,社镇不变。
1980年,含城人民公社改为环峰镇,直属县。
1982年,恢复区公所建制。
环峰区:辖九连、褒山、张公、东山(1982年地名普查时,“三官”改“东山”)4个公社管委会;
仙踪区:辖仙踪、骆集、姚庙、谢集、昭关5个公社管委会;
清溪区:辖巨兴、清溪、半湖3个公社管委会;
林头区:辖张疃、福山、林头、东关4个公社管委会;
铜闸区:辖陶厂、关镇、长岗、铜闸、黄墩、海口6个公社管委会。
1983年4月,恢复乡镇政权,改人民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全县设5区、22乡(镇)、运漕、环峰两个直属镇。
1984年3月,东关镇上升为县直属镇,其余乡镇不变。
1985年,黄墩、海口两乡划归运漕镇管辖。
1988年,环峰镇成立3个相当于乡级管委会,即城郊、攀桂、鼓楼管委会。是年全县辖5个区,3个直属镇,21个乡(镇),16个居民管理委员会(其中有3个管委会相当乡级),221个行政村,2749个村民小组。
下一篇:第四节 县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