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日战争前,曾在县城街头放映无声黑白电影,并曾在民众教育馆(今县人民政府内东侧)放映《笨伯笑史》无声黑白电影。抗日战争期间,县城曾开办无声电影院。1949年开始放映革命斗争题材的影片。建国后,电影事业不断发展。
〔电影放映队〕
1953年,县文化科组建县电影组。1954年,省在本县建立电影队1个,为省54队,在农村巡回放映。次年,又在本县建立电影队1个,为省111队。1956年,在本县组建电影联队,为省206队,管理县电影队工作(以前电影队工作均由县文化科管理)。1957年下半年,下放管理权,由县文化科管理。县建立4个队,每队3人(队长1人)。4个队分别到金牛、白山、盛桥、乐桥4个区,下乡巡回放映。1959年,4个队在8个区(每队包两个区)下乡巡回放映。1964年,培训放映人员后,每区建立1个电影队,共8个电影队,每队3至4人(队长1人)。1970年、1971年裴岗、马槽公社先后各建立1个电影队。1976年后,大部分公社建起电影队。1979年,全县有电影队85个。规模较大的厂矿及庐江中学、庐江师范学校均有电影放映机,周末免费放电影。1983年,全县有101个队。1985年全县有165个队(含集体办队83个,个人集资办或联户办队44个,村办队8个),每队2至3人(队长1人)。
〔影、剧场(院)〕
1979年前,本县仅有庐江电影院和庐江大戏院两家影剧院。1980年后,全县共投资159万元(其中电影部门提供19.5万元低息贷款),兴建和改建影剧场54座(区、镇建场5座,乡建场47座,村建场2座),安装活动翻板椅17000张。1983年,金牛区投资250000元,兴建1座有769个座位的影剧院,造型美观实用,设备齐全。有的区、镇影剧场还配备35毫米放映机和16毫米放映机两套机型,并有发电机、幻灯机、三用机、吊扇等。
1967年春,庐江电影院于县城钟楼桥建成(与县电影管理站在一起办公)。1976年购置60匹30瓩发电机1台、宽银幕2幅,开始放映宽银幕影片。1981年,电影院与电影管理站分开建制。1983年,将连动式放映机的弧光光源改为氙灯光源,即松花江5502型座机(两台),配备硅整流器4台及还音、扩大、幻灯、倒片、录音机5台。1984年,投资5万多元建成井水制冷间及购置相应设备,使观众厅内恒温保持在24℃——26℃之间。1985年,计有房屋面积1818.26平方米,其中观众厅为696.29平方米,有翻板坐椅1020张,并有吊扇、排气扇和多种消防设备;有工作人员26名。同年,购立体宽银幕1幅,开始放映立体影片。
1978——1985年庐江电影院放映情况表

〔发行放映机构〕
1956年,成立庐江电影联队。1959年,成立庐江县电影管理站。1984年,成立庐江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正副经理各1人,设4股1室,正副股长10人,一般干部和职工19人,统辖7个区管理站(城关区除外),管理区、乡、村电影队工作。1985年,被评为巢湖地区电影系统文明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放映〕
50年代至60年代,电影队在农村巡回包场放映,大队统筹经费,每场60元左右。80年代初,开始售票放映。1985年前后,出现几种形式:影剧场售票放映,定点和流动放映相结合(电影队于农闲时或阴雨天在乡会场放映;农忙时到各村流动放映);合同放映(电影队与行政村订立合同,规定每年到各村放映场次和经费等,村按合同上缴电影费)。1985年,全县有23个乡实行合同放映,深受农民欢迎。
各队和影剧场均开展映前宣传,利用幻灯、广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计划生育、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农村好人好事、勤劳致富先进典型等。有的区影剧场在放映前还介绍影片内容,帮助观众看懂影片。
1984年,县文化局在全县开展评比文明电影单位活动,年中初评,年终总评,按照评比标准和要求进行评比。同年,县电影院及汤池区、白山区、裴岗乡3个影剧场和大化乡电影队被评为县文明电影单位。1985年,县电影院和大化乡电影队被巢湖地区评为电影系统文明单位。
上一篇:第二节 戏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