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工人团体〕
一、组织民国以前,民间木、竹、铁、泥瓦匠等手艺人拜师学艺,除投师外,还自发组成“鲁班会”、“华佗会”、“雷祖会”等,入会师徒,每年定期聚会,以寄托对祖师的信仰。
民国17年(1928)5月成立庐江县总工会,下设店员、理发、木业、茶酒等工会。民国36年(1947),县总工会下设榨油业、毛业、理发业、铁业、木业、泥水业、码头业、豆腐业等9个职业分会。县总工会的主席、理事长由商号老板及地方士绅充任。
1950年成立庐江县工会联合会,辖城关、矾矿、国营、合作社营、私营直属基层工会,及“中国海员工会”、“店员工会”、“教育工会”等,后又成立泥河、汤池、盛桥、罗河、白山、黄屯、金牛、石头镇工会,同年底有会员289人。1952年全县工人总数2889人,工会会员1553名,有3个产业工会,8个镇工会,48个基层工会和219个工会小组。1955年庐江县工会联合会,会员达3355人,1962年有2个产业工会和106个基层工会。1964年有工会会员350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组织受冲击而停止工作。1968年以“庐江县革命委员会工人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取代“总工会”。1973年5月恢复“庐江县总工会”,并对基层工会进行整顿和组建。同年底全县应建工会组织的52个单位已有46个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共有会员4176名。1983年全县工会会员数9528人,占职工总数的72%。1984年大多数基层工会配备专职主席、副主席,年底,全县有115个产业工会和258个基层工会、16556名会员(其中女会员为4177名)。1985年,全县有10个主管局配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职工百人以上的29个单位配备了工会主席,全县90个企业单位建立基层职工代表会,县工会组织内设秘书室、会计室、组宣部、生产保护部和职工夜校办公室。
二、主要活动
1、配合中心工作,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1年(1922)8月24日,庐城水作业、糕点业等作坊100余名工人,为增加工资,趁做“雷祖会”时机,罢工5天,同资本家进行斗争。民国12年(1923)8月,县城基督教洋人传教士在西门下街茶馆谩骂挑箩工人,激起工人反抗,当即有20余名挑箩工人汇集一起,冲向洋教堂,狠揍洋教士,长了工人志气,灭了洋人威风。近代庐江矾矿工人组织过大小几十次罢工。特别是共产党派人来矾山后,工人们不仅坚持经济斗争,还参加抗日宣传和支援游击队工作,为革命做出贡献。
民国26年(1937),庐江动委会下设的工商抗敌协会,经常组织各业工人、店员和各界群众集会联欢、宣传抗日,动员工农群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9年4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组织搬运、航运300多名工人日夜抢运支前物资,并直接参加担架和渡江战斗,有150名工人在渡江战役中荣获一、二、三等功。1951年抗美援朝中,有2600余名工人受到国际主义教育,有不少职工参加志愿军,捐献购置飞机大炮款6687元。1952年工会组织职工,检举不法资本家偷税漏税、投机倒把,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材料达13000余件,并与这些不法行为开展面对面的斗争。县城工人还按行业组织“职工护税小组”21个、115人,严格控制偷税漏税,保证国家税收按时完成。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搬运工人积极开展“反把头”的斗争,彻底摧毁统治城关西、南门的“把头”奚长友、庞春信的封建势力。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会曾协同县委工交部召开县直厂矿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职工誓师大会,掀起“红旗竞赛”高潮,并经常组织开展厂与厂、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59年全县召开2次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5次誓师大会,并结合检查评比,不断掀起增产节约群众运动高潮。1973年至1979年全县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积极参加“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1982年后,各级工会在职工中进行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做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先进工人,发动职工制定守则、公约和道德规范。县工会还举办“五讲四美树新风”摄影照片展览。在教育中,各级工会把教育的重心放在青工教育上,活塞厂、粮食局、水运公司、邮电局等单位对青工教育卓有成效。1984年成立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由45名同志组成,1名县委常委任会长,广泛开展理想、纪律教育,努力提高工人政治素质。
2、组织学文化学技术,提高工人素质50年代末期,县总工会和较大企业组织职工业余学习。全县共举办职工业余学校11期,86个班次,入学职工(含职工家属)计2400余人。通过学习,许多工人脱盲,有的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据1959年统计,全县用于职工文化教育经费总额99500元。“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仍坚持学习,共办工人业余学校19所,“七·二一”工人业余大学2所。1981年,县总工会恢复停办长达15年之久的职工业余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工人学员140人。1979年至1984年,全县各厂矿共举办工人初、高中文化学习班9所,1043人,入各种技术培训班学习的4352人。特别是开展了“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全县有6280名职工参加,广大工人坚持自选书目,自学为主的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学文化、学科学技术、学经济管理。1983年在巢湖地区职工读书知识竞赛中、庐江获得团体第2名。1984年在巢湖地区职工读书演讲比赛中,又获得团体第1名。1985年,在全国高、中等院校招生中,庐江有60名工人分别考取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省、地、县的专业技术学校。
3、推行基层职代会制度,参加民主管理50年代,本县各企业逐步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从而保证了企业民主改革、生产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81年9月,县工会先后在全县工厂企业逐步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1年秋到1982年9月,全县共建立17个职代会。各厂矿企业单位普遍制订实施细则,民主选举的代表初步发挥作用。1983年全县推行职工代表会制度的企业有83个,1984年达到103个单位,占全县应建单位的86%。基层职代会制推行和完善,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加强,企业出现党委领导下的民主管理新局面,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4、实行劳动保护,关心职工生活建国后,各级工会从上到下均设立劳动保护机构。1951年,皖北总工会巢湖专区办事处拨给大米20担和一部分资金,成立职工消费合作社,组织失业工人生产自救。据1984年统计,已实行劳动保险“条例”的基层单位,全民的229个,集体的29个。领取离退休费的全民职工1642人,集体职工634人,幼托单位69个,食堂181个,浴室18个,理发室42个。建立互助储金会的167个基层组织,所属职工10497人,参加互助储金会的9815人,储金总额达228590元。获困难补助的5114人,补助金额16813元。
1950年至1959年,全县共建立工人俱乐部14个,有图书6000余册、收音机15部、留声机8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1980年至1982年,县工会和基层工会恢复职工文体活动。1984年全县建立职工业余文艺、体育组织23个,1985年,省总工会投资27万元,县建立了工人文化宫,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内设文化馆、职工教学班、阅览室、乒乓球室、美术室、棋室、舞厅等,丰富了县城地区节假日工人文化生活。
庐江县总工会历届代表大会简表

先进(模范)人物表


〔农民团体〕
民国17年(1928)7月,张守仁、何泽洲在石嘴头组建庐江第一个农民协会,有会员15人。同年8月在县城文昌阁成立庐江县农民协会(会内成员多数为共产党员)。尔后,县境内相继建立基层农民协会组织,发展会员。民国18年(1929)12月,七架桥区农会辖7个分会,会员1000余人,黄泥河、天井圩、高山、牛王庙等地也建立农会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活动。民国21年(1932)底,由于中共桐庐县委机关遭受国民党特务破坏,农会组织活动自行停止。
1949年8月,中共庐江县委成立庐江县农民协会,县农会主任于醒华,副主任何宏贵。接着各区、乡、村亦成立农民协会。1950年冬,全县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中,各级农民协会既是土改执行机构,又是农民群众反封建的战斗组织;土改后成为组织互助合作、开展大生产的依靠力量。1951年2月,县召开首届农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第一届委员会成员,是时,全县共有农会会员106743人,区乡农民代表8651人,农会委员2643人。1952年县又分别召开农民代表大会和贫雇农代表大会。是年底全县有30万农民参加互助组和农业社,农会会员中有2130人担任县、区、乡级干部,农会在农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1954年9月,撤销县农会组织,成立中共庐江县委农村工作部。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中,县成立贫下中农协会。1968年3月,召开全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贫下中农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在此期间,以贫下中农为主体,各级贫协组织宣传队进驻并管理学校、医院、商店,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1973年8月17日至19日,召开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贫协第二届委员会。全县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均先后建立贫下中农协会(或小组)。1980年3月,县境内各级贫下中农协会停止活动。接着开展恢复农民协会工作。同年4月1日,召开县第三次农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庐江县农民协会章程》(暂行草案),选举产生庐江县农民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相继召开农民代表会,建立农会和农民协会小组。1982年以后,县农会组织并入中共庐江县委农村工作部。
〔妇女团体〕
一、组织民国17年(1928)夏,朱锦书、卢若玲组织成立庐江县妇女协会。民国27年(1938),成立庐江县妇女抗敌协会(简称“妇抗会”),发动和组织妇女做好抗日工作,领导群众搞好生产。同年底,矾山地区成立“妇抗会”,会员约400余人。1950年成立庐江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各区乡成立妇联分会和妇代会。1957年易名为庐江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会”)至今。现内设妇女工作部、儿童工作部、法律顾问处和办公室。区、乡均建立妇联组织。
二、活动民国37年(1948)冬,本县妇女为人民解放军做军鞋、洗军衣、赶制“慰问袋”,送茶送水支援解放军渡江。1950年县妇联配合司法部门以展览会、图片展,以及秧歌舞、腰鼓舞等文艺形式大力宣传婚姻法。全县近3万名妇女参加宣传活动,开展反封建婚姻斗争。年底有21万余人参加妇代会,上“冬学”,学文化。1951年,全县有2452对青年男女自由结婚,童养媳解约3200人。1960年2月16日召开妇女积极分子代表会,636名各行业女代表和积极分子出席会议。1965年有76名妇女当选为省、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549名妇女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1972年以后,县妇联提出破旧立新,婚事新办,1977年全县从简办婚事的达4200对。以后,妇女组织开展做好事、送温暖活动。据1983年统计,全县妇女成立411个做好事小组,为五保户、困难户、烈军属做好事近万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组织妇女积极参加编织、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实用技术学习,有些人成为花边、缝纫和玩具生产的技术骨干。
1979年,县妇联开展“五好”家庭、“三八”红旗手和“三八”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1985年底,全县共评出“五好”家庭2959户(其中25户“五好”家庭受省表彰,5户受全国表彰),“三八”红旗手468名(其中12名受省表彰,5名受全国表彰),“三八”红旗集体43个(其中10个受省表彰,6个受全国表彰)。
三、妇女代表会第一次妇代会于1953年3月6日召开,出席代表239名;第二次妇代会于1958年1月7日召开,出席代表246人;第三次妇代会于1973年4月22日召开,出席代表752人;第四次妇代会于1978年12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800人;第五次妇代会于1983年6月17日召开,出席代表650名。
全国“三八”红旗手简表

〔青少年团体〕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1、组织和活动民国17年(1928),郑曰仁介绍章逐明到郑家湾,开展党的地方工作,从青年学生和农民中发展青年团组织(对内叫CY、代号“中学”),12月正式建立团支部,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郑湾支部,有团员18人,团支部书记郑阳初。民国17年(1928)春,在七架桥成立白门楼团支部。这时2个团支部已有9个团小组。在此基础上成立七架桥团总支,汪洋任总支书记,创办《炉火》月刊(刊5期)、《血花》半月刊(刊2期),以歌谣、革命斗争故事等文艺作品,传播马列主义,教育青年学生和农民。民国19年(1930)10月,在黄泥河小学成立团区委,对外联系代号“庐阳”。民国20年(1931)5月成立庐南团区委。泥河团区委以“庐阳”代号与王步文联系,并在上海“秋阳书店”购买进步书籍。民国21年(1932)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庐江县委员会,马兰甫任书记。同年7月,由于团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坏而停止活动。
建国后,1949年10月30日,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庐江县工作委员会”。1950年至1953年,各区、乡陆续建立团的组织。全县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等群众运动。1954年境内遭遇特大水灾,各级团的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突击开荒抢种,堵口复堤,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广大青年团员在工作上是共产党的得力助手,生产上是突击队,又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分子。1956年至1957年间的整团,对青年进行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使团员和青年树立爱社如家和忘我劳动的新风尚。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县委定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庐江县委员会”,并在县属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团组织。1961年底,全县团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倡导团员联系青年,做青年的知心朋友,改变部分团组织的松散状况,使团的组织成为团结青年共同进步的先进组织。
“文化大革命”中,共青团的活动被迫停止。1972年元月召开第六次团代会,恢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庐江县委员会”,各区、镇、乡、公办中学相应建立团委会,团委会下建立团总支部、团支部和团小组。团县委内设组宣部、学少部。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对贫困户进行劳力、智力、信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帮助,组织助耕队帮助烈、军属、困难户中的无劳力户耕种、收割,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1979年,全县青年广泛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1980年全县评选出新长征突击手683名、突击队4个。1981年评选出671名新长征突击手(其中2名被评为省新长征突击手)、1个新长征突击队。1984年评选出243名新长征突击手(其中10名被评为省新长征突击手,34名被地区评为新长征突击手)、22个新长征突击队(其中被省评为新长征突击队4个、被地区评为新长征突击队8个)。1984年至1985年每年有1人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2、历次团代会第一次团代会于1952年12月召开,通过县团代会决议。第二次团代会于1956年4月26日至30日召开,出席代表850名,通过团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团县委成员。第三次团代会于1958年1月13日召开,出席代表447名。第四次团代会于1960年2月11日至14日召开,出席代表538名,另有30名特邀代表列席,通过团的工作决议,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第五次团代会于1962年5月1日至4日召开,出席代表412名。第六次团代会于1972年1月31日至2月2日召开,出席代表962名,着重讨论今后工作任务。第七次团代会于1978年12月28日至30日召开,出席代表970名,另有20名特邀代表列席,总结过去工作,确定今后任务。第八次团代会于1982年8月26日至28日召开,出席代表400名,4名特邀代表列席,选举团县委成员和出席省团代会代表。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1950年春,本县各小学先后建立少年儿童队(1951年改为少年先锋队)。1958年,全县有少先队员29493人,70%在校儿童加入少先队组织,团县委内设学少部,并在各校配置兼职辅导员729人。1959年,全县少先队员发展至48632人,配备校内辅导员271人。1960年成立县儿童保教工作委员会,1965年全县少先队员有32734人,聘请校内辅导员120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取代。1978年全县恢复少先队组织,当年少先队员数达72642人,聘任校内外辅导员2501人,团县委内恢复学少部。1982年全县少先队员达99911人,667个少先队组织。1984年4月成立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当年全县少先队员86376人,聘任校内外辅导员3103人,全县有603个少先队组织。
全县共青团组织和团员数统计表

庐江县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简表

〔工商团体〕
一、商会民国6年(1917),县城工商业发展较快,工商业雇工1200人,商民为维护自身利益,召开会议成立庐江县商会,推选资产多、生意广、声望高的工商业者为会长,推举数名委员。
民国34年(1945)4月16日改名为庐江县商会第三届改组筹备委员会(即庐江县商会理事会),设理事、侯补理事、监事、侯补监事,指导县境12个集镇商会工作,民国36年(1947),商会活动自行停止。
二、工商业联合会建国后,1950年县工商科邀集县城商界代表协商成立庐江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全县有工商户2944家。4月21日成立“庐江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处”,7月26日召开庐江县工商联合会首届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16名(其中特邀代表3名),会议推选工商业联合会主委、副主委、常委、执委和委员,下设矾山、泥河2个分会和罗河、白山、金牛、汤池、盛桥、黄屯等6个办事处及7个工商联小组,县城划分16个同业公会。1954年至1964年分别召开工商联合会第二届、第三届执行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组织活动中断。
198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县工商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恢复工商联合会的组织机构,选举组成工商联组织成员。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1983年11月6日成立的庐江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凡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发给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业户,承认本协会章程,均可申请入会。1987年10月29日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协会组织进行改选,改选后的个体协会设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若干委员组成,下设8区2镇(城关、矾山)、白湖等11个协会,全县有会员9200多人。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对个体劳动者进行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遵纪守法教育,维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当经营,反映和解决个体劳动者的正当要求,协助政府对个体劳动者进行管理并经常开展会务活动。
〔科技团体〕
1956年4月,成立庐江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9年2月改名为庐江县科学技术协会。1963年以后工作中止。1978年8月,恢复活动,1985年已建立农、水等协会(学会)组织和60个区乡基层科普协会,开展科普讲座,科普赶集,科普服务和科学咨询服务等活动,实行技术承包和科学技术指导,办科技刊物,开设科技画廊,促进庐江的科学普及工作(详见“科技”章)。
庐江县科学技术团体简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