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91年秋,欣悉庐江新修县志告成,承嘱为撰序。坚辞未荷同意,谨陈数语志盛,并伸祝贺之忱!
修志为明时胜事,人生难得一遇。地方志八千余种,其书亦非随时随地可得。忆幼年偶见《庐江县志》,后就学县立第一高小,尝摘取资料作本地风光的讲演。校长陶尔侯先生谓可补乡土教材之不足。是为平生接触并利用地方志的开始,忽忽已七十余年。三十年代初,为词人晏殊父子、张孝祥、吴潜……等作评传、年谱或述评。时客居省会安庆,常就省立图书馆或赴南京龙蟠里图书馆借阅地志。翻检渐多,既惊为古籍史部之瑰宝,亦发现其不足之处,下焉者不但体例不纯,且芜滥多误。适有李君撰《庐江风土志》载于省图书馆之《学风》月刊,内容诸多错误。旅省同乡惧其以讹传讹,嘱为文纠正。遂撰《正讹》一篇,经编辑部商得双方同意,略去关于文字的指摘,将订正事实部分发表。即此一事,可见旅外人士对家乡修志向来至为关心。抗日战争期间,省县修志皆停顿。及抗战胜利,我县始编印《庐江文献初编》及《二篇》各一册,为修志准备资料。按我幼年所见县志为最晚之续修本,刻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新志记载闻以1985年为下限,前后时间相距已及百年,可见修志一次之不易。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与倡导下,新修地方志事业曾于五十年代中期起步,但经“文化大革命”中断多年,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修志工作始在全国普遍展开,庐江亦迎头赶上。其全部历程约分三个阶段,即大胆创新,放手修改和反复审定。地方志为记载某一地区有关自然、社会、人文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之功能。经过历代修志者的努力,累积了诸多经验。但时代不同,要求亦变,自不能陈陈相因。庐江新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体贯彻于修志的每一环节。首先表现在其体例的突破常规,不仅详今略古,更能除旧更新。人物方面,已不见大批甚至几卷有氏无名的所谓节妇;人口方面,旧志一般只寥寥数语述及。新志却特列专篇,细分章节,详述其民族姓氏,发展分布以至普查控制。全志就自然和社会各方面,如: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矿产、能源、水利、交通、农林、工商、金融、赋税,以及文化教育、城镇建设等皆旧志所未及或未详者,予以新的科学论述。秉笔诸同志意气风发,在广泛采访,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兴酣墨饱地成稿百万余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1988年6月,各有关方面群贤毕集,再予评议,一致肯定这一丰硕成果。修志领导暨秉笔同志则虚怀若谷,认真研究所提意见,而进入放手修改阶段。按“起草”与“定稿”的要求不同,前者不嫌繁富而后者则重在求精。于是不惜改变结构,大刀阔斧,对其可有可无或取材欠妥以至辞浮于义者,悉予削改。由博反约,益见精练。凡得数十万言而大功基本告成。继此又进入反复审定阶段,特组成审稿班子,负责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都加以严格检查斟酌。除查考可疑事实,重检称引资料外,并对个别篇章进行补充甚至重写,如方言篇即其一例。自1989年开始至次年终审凡三次,而修改则连前共达五次。群策群力,使一部既承前志精华又具时代和地方特色之庐江新志卒底于成,洵为建国以来之盛举。其中不仅有关经济等多方面的记载,可作今后地方事业发展的参考依据;尤其晚清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为旧志所未及收录的一些名将,如:出师朝鲜阻日侵略的吴长庆;甲午之战壮烈殉国的海军提督丁汝昌;镇南关抗法大捷而政府求和,悲歌“兄弟一军归故里,河山百战送蛮夷”的潘鼎新。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皆大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我少小离乡求学,中岁旅居各地工作。建国以来,竟未暇一履故土,时深怀乡之情。喜闻本县修志并承以学术委员见命,敬恭桑梓,义不容辞,自忖从1906年入世以来,所有耳闻目见者在时间上正合于修志之需要。游踪所至,偶有一得与故乡有关者,如:多与各地人士接触,因而得知哪些是地方字和庐江口语中尚有少数字不读入声之故。在东川白沙见馋岩大字,称誉兴学者为“今之文翁”,因知吾乡文翁化蜀影响之深远。诸如此类点滴,似亦可作不择细流之助。不料限于种种条件,献替无多。甚至评议盛会,适因病未能参加,仅陈书面意见而未尽欲言,尤深惭悚!
当前,一部社会主义新型的庐江县志已陈献在读者面前。作为长期旅外而又时切乡思的庐江老民,自以为亦与有光荣。倘承广大读者在肯定成就同时,进而匡其不逮,使其得列于史志宝库,更好地为祖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则不仅符合致力编审者精益求精之旨,也是热爱故乡,关心地方新志者之所感望!
宛敏灏
1991年11月
于芜湖赭山安徽师范大学
上一篇:序一
下一篇:序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