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技普及
1、科普宣传。展览:解放初,先后举办过多次破除封建迷信、科学种田及计划生育的科普知识巡回展览。1979年至1988年共举办科技普及图片展览60多次。1984年举行的“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的展览历时3个月,受教育者达20多万人次。1985年举行的“普及科学技术成果”展览,用图片形式展出县内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历时30多天,参观的有25万多人次。电影、广播:1979年建立的县科教电影放映队,到1988年止,共到基层放映科教电影93专场。另外,县内各影剧院也经常放映科教电影。同时,利用有线广播先后举办科普讲座、讲话500多次。报刊:1979年由县科委创办的《无为科技》为铅印16开版,每年发行2~3期。1982年由县科委、科协、农业局创办的不定期的《无为科技报》为铅印8开版,1985年改由县科委主办,每期发行1.6万份,至1987年底停刊时共发行30期。
2、科技情报。1972年2月县科技局成立科技情报资料室,到1988年已订阅科技杂志12000多期、科技报纸30多份,1979年至1988年共摘目立卡4000余张。1972年至1988年与省内外交流汇集期刊1万余册,同时开架阅览,参阅者达1.5万余人次。向县农科所、肉联厂、纺织厂、化肥厂等单位和300余名科技人员提供科技资料400余份,每年编印《科技情报》、《科技简讯》快报、简报10多期,供县、区、乡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参阅。
3、科技咨询。1985年后,县科委多次帮助企业单位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预测生产决策,传递科技信息。为长坝乡养鸭工厂化综合技术开发,羊山花炮厂引进“山羊牌花炮”(获1987年省乡镇企业名优产品称号),石间、开城等地建立山芋淀粉厂提供了整套技术措施资料。
4、科技推广。解放后科研活动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专业队伍与群众性的科研活动相结合,进行试验、研制、引进和推广应用。成绩较为显著的项目如下:
农业有:低产圩田改良、金小蜂防治红铃虫试验、杂交水稻试种和推广、席草栽培技术、席草染色保鲜、养鸭工厂化综合技术开发、我国褐稻虱迁飞规律的阐明及其在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应用研究、水稻二化螟损失率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推广新农药杀虫双的应用研究、甘兰型油菜良种推广、水稻抗病品种双丰四号推广、抗病棉种86—1推广、海南繁殖杂交水稻制种创高产、摩拉牛人工授精培育杂交一代、人工繁殖三角河蚌、安哥拉良种兔推广。
工业有:位移传感器、霍尔功率变送器、万用电桥、超声波诊断仪、电子式气流微压计、半导体应变式细纱摇架加压测量仪、自动控温气体定律组合仪、XM—78龙门圆弧铣磨简易专用机床、双压板测报仪、望远镜平板仪、2×5m往复式短粗型机械立窑、掺入明矾石改善立窑水泥理化性能的阶段试验、铸铁炉胆小型热风冲天炉、梳棉锡林道夫惯性磨擦器、涤棉包芯纱和烂花布、清花金属探测器、木工带锯机、纱锭维修成套设备、S195柴油机齿轮、R175A柴油机齿轮、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及配套二次仪表、蒸馏器与离子交换器联合装置、县制药厂通氨补料工艺、县化肥厂再生气回收。
医药卫生有:无为县中草药资源普查与区划、中草药保健服装。
二、气象测报
解放前,县内无气象测报设施。1956年9月,安徽省气象局投资在城郊花家渡建立了无为县气候站,1974年7月迁至无城近郊月牙山。1971年1月更名为无为县革命委员会气象站,1979年2月上升为气象局。1957年1月1日,开始观测、记录、编报。每日8时、14时、20时三次定时观测,夜间不守班。凌晨2时记录由自记记录代替。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气压、湿度、日照、降水、地温(Ocm、5cm、10cm、15cm、20cm)、雪深、蒸发、风、地面状态、冻土等。此外,还开展系统云、指示云、地方性云和特殊天气观测。并按规定时次、种类和有关电码编发航空天气报告(称航危报)和其他种类的气象报告。
1978年,在牛埠、鹤毛、六店、严桥、江坝、雍南、红庙公社建立了7个中心气象哨。1981年调整了公社气象哨,只选留了雍南、严桥两个,其余停办。1982年1月恢复了牛埠气象哨。1984年,雍南、严桥、牛埠3个气象哨停办。
从1959年1月起,无为县气候站结合当地的天气要素变化和天气气候的一般规律,开展了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开始采用以“三图”(点象图、气象要素时间演变曲线图、气象要素综合时间剖面图)为基本工具的资料图表预报方法,后又建立“六五图”、“九五图”的预报方法。1981年8月配备了123型气象传真机,1985年安装了CZ—80型气象传真机,1988年6月安装使用了甚高频电话,构通了全地区的无线电通话,加快了气象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气象的现代化程度。
1974年8月,为支援农业抗旱夺丰收,气象部门与有关部门配合进行人工降雨试验,无为县是全省26个县级人工降雨点之一。
1979年3月,成立农气组,开始农业气象观测,对县内的主要农作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测记录,整理编写了《无为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性服务。1985年3月,农业气象观测停办。
1985年,气象部门贯彻执行国务院(85)25号文件,开展专业气象有偿服务。1988年6月,县气象局安装了气象警报发射机,县直有关单位和部分区安装了气象警报接收机,使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的天气信息的传递大为改善,提高了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78、1981年两年,无为县气象站、局被省气象局评为先进单位;1982年被省气象局评为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先进集体;1983年被省气象局评为汛期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先进单位。
1988年,县气象局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6名。
三、地震观测
1975年3月27日,建立县地震办公室。1976年全国震情紧张,各地自发成立群众性地震测报点42个。1979年11月,调整为1个中心测报站和6个测报点。测报站设在襄川小学,测报设施有地电、地磁、地温、地应力、水电导、深水井、警报器等。6个测报点分别设在六洲中学(地电)、师范附小(地倾斜、地磁)、严桥中学(地电、地磁)、牛埠中学(地电、地磁、地应力)、无为一中(地电、地磁、地应力)、县人民银行(井水观察),定期向县地震办公室报告测量数据和会商震情。
1980年3月8日宝山公社发生1.9级地震,1982年11月14日牛埠区发生1.3级地震,1982年11月庐江县金沈发生2.6级地震,1983年1月20日肥东县梁园发生1.9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荷泽发生5.9级地震,1983年12月14日庐江县发生2.2级地震,襄安中心测报站都有预报。
1984年4月撤销县地震办公室和地震测报站。1986年9月13日恢复县地震办公室。
无为县地震情况简表

无为县受邻区地震波影响情况简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