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在州署西有养济院。
民国28年(1939),在六店设县临时儿童教养所,有所长、教务主任、事务员、医生各1人,教员4人,护士2人。民国35年,在无城后新街宣氏宗祠设县救济院,内置安老所、育幼所、育婴所。解放后,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社会福利院
1951年11月,建立无为县残老教养所,地址在西门外花家疃凌家祠堂,收容孤老41人、婴儿5人、游民1人。1952年2月,迁至北门下草城魏家祠堂。1954年5月,芜湖专署决定和、巢、庐江3县生产教养院并入无为县教养所,命名为“芜湖专署第一生产教养院”,定为局级机构,干部由无为县配备。于是,维修北门下草城张、吴、杨3家祠堂,并建房8间,作办公室和宿舍。同时,征收太平乡卐字会房屋64间,设太平乡分院。1955年10月,准备就绪,收容无为县75人、和县63人、巢县66人、庐江县29人,共233人。1960年11月,改称“无为县社会福利院”。1962年,撤减太平乡分院,人员归入本部。1956年至1964年,再收60人(含弃儿30人)。1965年始,基本上不收容,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养现存人员上。1956年至1987年期间,安排就业的13人,帮助安家的46人,原主领回的84人,转往他处的3人,死亡89人,尚存59人(含盲聋哑、痴呆者在内)。1982年至1987年,修葺旧房50间,建房27间。1981年进行整顿,健全规章制度。1982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单位。1984年县委、县政府授予该院“文明单位”称号。自1952年起,该院根据被收养者的能力,开办了小麦加工厂、开水锅炉、养猪场、茶场、针织厂。1961年至1965年,这些企业陆续停办。
二、儿童福利院
1954年,全县弃婴330人,查退原主的25人,群众领养的13人,还有292人由县民政局发给每人每月补助费6元,寄养在群众家里。1959年至1961年,弃婴严重。1960年7月20日,建立无为县儿童福利院,院址在无城绣溪公园,配备院长、管理员、炊事员等,收养弃婴127人,县托儿所收容105人,共232人。年终,病死58人,尚存174人。1962、1963两年,由原主领回和群众领养144人;在院的30人,转送无为县社会福利院。撤销县儿童福利院。
1983年,县民政局收容弃婴112人,委托群众代养,每人每月补助15元。
三、孤儿教养院
1962年,全县以公社、大队为单位,办起孤儿教养院259所,收养孤儿3355人。1964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孤儿由亲友领回抚养。教养院自然消失。
四、供养老幼与兴办敬老院
1949年至1955年,在农村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的孤老残幼,由乡(镇)干部动员群众和亲友互济,加上政府临时救济,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各乡各社对孤老残幼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烧、保教(指儿童)、保葬。1958年公社化后,全县乡村办起105所敬老院,收养五保户1662人。1961年,调整公社体制,停办公共食堂,敬老院随之解散。1962年至1977年,分散供养五保户。1978年,对五保户供养进行普查,落实供养标准,由社队供应粮、油、柴和杂用等。1984年,经县政府批准,五保户全年供给标准:每人原粮400公斤,烧草600公斤,食油3公斤,衣被费30元,医药费30元,零用60元。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负担,纳入承包合同,每年分午、秋两季兑现。1986年全县五保户3984户、4775人。1985年,河坝乡杨村行政村建成全县第一所敬老院。嗣后,新沟乡新沟行政村自筹2万余元,盖起楼房,办成敬老院。到1987年底,金鸡乡白鹤村,红旗乡红旗村,六洲乡六洲村、夹南村,红庙乡享塘村相继办起敬老院。县民政局各赠黑白电视机一台。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经费以乡为主,群众赞助。1988年,村办改为乡办,全县共办乡敬老院23所,入院老人145人。
五、安置残疾人就业
1958年,县民政局自办福利企业综合厂、砖瓦厂和草织厂,生产牙刷、板刷、青(红)砖、耐火砖以及草袋等。不久,草织厂转为造纸厂,生产草纸、公文纸、包装纸等。这3个厂安排334人就业。1960年,各厂停办或转让。
1955年9月至1957年,县民政局先后支持全县16个集镇兴办草织社、畜牧组、砖瓦厂等38个福利企业,就业980人。1961年,这些企业停产或转产。
1986年至1989年相继办起无城沪佳食品厂、开城福利塑料厂、严桥镇福利建材厂、尚礼福利饴糖厂、福利院蜡烛厂、蛟矶福利食品厂、无城文景福利塑料厂,安排48名残疾人就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