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私营商业
清末至民国26年(1937),无为县私营商业逐步兴起。民国22年,据无城、黄、仓头、石涧、泥汊、土桥、牛埠、黄姑、汤沟、三汊河、三官殿、临江坝、河坝、凤凰颈、泉塘、刘渡、开城、襄安、严桥、横步桥、尚礼岗、三水涧、虹桥等集镇不完全统计:有37个行业,1083家商户,其中粮米行277家(无城48家、襄安73家、汤沟35家……)、杂货店158家、布店86家。在农村,还有扛布贩、肩挑货郎手摇小鼓沿村叫卖。
商业分布多集中于无城、襄安。清末,无城仅有“聚丰祥”数家布店,多售土布。民国初期,恒丰、恒盛、庚大等布店渐兴,售洋纱洋布。民国8年(1919)至25年,商业扩展,有16家布店卖绸缎,3家专营洋纱洋布,年进日本、美国纱1000余捆;有杂货业17家、广货业7家,年盈利大者万元左右,小者不足5000元。资金足、商品齐全的有日盛隆、同兴隆、永兴隆、马浜记、马德成祥、花日泰,人称“三隆两马一枝花”。马浜记自制胭脂,首创鸭蛋粉,誉满无城。药业、酱业、鲜果行等共53家,林庆余膏药店依照古方,专熬二三十种膏药,治疗疗疮痈疽,有特效。襄安是无为县西南区域和庐江县东部农副产品输出与商品运进必经之镇,商业较昌盛。抗战前夕,25个行业有商户244家,客商前往购销,日均300多人。
抗战时期,无城、襄安迭遭日机滥炸,先后陷落。日军纵火焚烧二镇,商民逃散,商店停业。随之,日商蝇聚,开设岩上、土屋、田野、和中、美本、三棱等大小洋行、商店。而此时汤沟镇商业趋于鼎盛,有私商133家,资金雄厚的有曹祥泰杂货店、熊顺昌槽坊、桃园酒家等。汤沟镇距长江1公里,有水路直通长江,樯帆林立、密密匝匝,土特产品、工业品均由此出进,宁沪杭客商一时激增。
抗战胜利后,逃出的商家陆续迁回无城、襄安,商业复苏,但元气受损,旧貌难复。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保护私商合法利益,商业兴旺。1955年至1958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尚余私商160家,占原总户数3.95%;从业者281人,占原从业人员总数5.41%。1962年至1965年私商增多。“文化大革命”期间,限制甚至取消私商。1978年后,私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88年末,全县个体商业有11063户、15625人;个体服务业有1764户、2323人;个体饮食业有8243户、14749人。
民国22年(1933)无为县私营商业统计表

二、集体商业
1、供销社:民国32年(1943),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恍城区成立严桥人民合作社,下辖古楼、天花、于棚3个经营点。此后,白茆区五号、汤沟区观音庵、姚沟镇、青龙乡龙塘湾等陆续建立民众合作社。至民国34年8月,共建消费合作社14个、生产合作社3个(以纺织、养鱼、畜牧为主)。是年秋,随新四军北撤而解散。
1950年6月13日成立皖北区无为县合作总社,下辖襄安、汤沟、江坝、开城、严桥5个区基层社。次年,基层社增至17个。1952年,县社改名为“安徽省无为县合作总社”,基层社增至23个,零售点有38个。1954年9月改称“安徽省无为县供销合作社”。翌年10月,将供销社经营的粮油和手工业品分别移交县粮食系统和手工业系统管理。12月将基层社并为11个。1958年5月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署办公。1961年10月分开经营。1965年1月,县委监委设立“驻县供销社监察组”。“文化大革命”初期,供销社秩序不正常。1967年4月成立“无为县供销合作社‘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4月商业局并入县供销社。之后,体制几经更迭。1977年1月再次与商业局分开,恢复县供销社及其所属基层单位。1983年,改名为“安徽省无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独立核算,同时进行体制改革,体现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至1988年,下辖11个区(镇)中心供销社(汤沟、白茆、陡沟、泥汊、姚沟、襄安、开城、蜀山、牛埠、严桥、石涧),6个公司(棉麻、生资、土产、工业品、茶叶、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后两个公司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69个分社,9个轧花厂及纺织分厂、综合厂、巾被厂。全县供销系统职工有2820人。
1950年11月,县社召开临时理事会、监事会,选出两会成员。次年2月,举行第一届临时监事会。1952年8月县社召开第一届社员代表会,与会代表150人。1963年至1984年,先后召开第二届到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分别选出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50年代,县委委员担任县总社主任。每逢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50年代初期,县委书记、县长分别被选为监事会、理事会主任。
城乡居民自愿入社,每人入1股,也可入几股。民国34年已办成17个合作社,入股社员29902人。仅据恍城区严桥人民合作社统计,入股2000股,每股大江币1元。1951年建立16个农村供销社、1个无城消费合作社,共有社员39470人,股金41751元。翌年,基层社共有社员103457人,股金179595元。民国33年,严桥等9个合作社分过几次红。红利为股金的53%。1956、1962年,入股社员先后两次分红。嗣后,供销社与商业局,迭经分合,入股、分红工作停止。1977年,供销社恢复独立经营核算,开始边清股、边分红,至1983年,清理出老股92022股,股金214812元,分红127074元。
2、合作商业:1955年至1959年,一部分私营商业逐步改造为合作商业。到1959年,在全县4117家商业家庭、5161名从业者中,有2098户、2724人组成207个合作商店;1614户、1697人组成213个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商业形式一直持续到1978年。
3、知青商店:1979年后,国营或集体企业拨一部分资金,支持本单位待业知识青年开设商店,名为“知青商店”。也有知青自筹资金独立经营的。
4、集体公司:1985年1月成立商业局系统的集体公司,下辖百货、南货、陶瓷、农贸、饮食、旅社、理发、水炉、玻璃、浴室、建材、土产12个单位,其中在无城有71个门市部,经营百货、烟酒杂货、针织服装、陶瓷、小五金、土特产品、饮食服务和玻璃建材等。1988年,全公司有职工549人,营业额636.1万元,利润7.8万元。
三、国营商业
1、皖江贸易管理局:民国33年(1944)12月,新四军第七师在汤沟小刘村建立皖江贸易管理局,对外称“集成商行”,有职员约200人,堆放货场2处,主要经营粮油、豆类、盐、布匹、西药、医疗器械、新闻纸、军用物资等。该局还与汤沟镇居民合资开设“裕民商行”,扩大进出口物资,负责人由地方人士担任。次年秋,随新四军第七师北撤而撤销。
2、商业局所属公司:解放后,国营商业逐渐发展,百货、食品等公司,撤并调整,几经更迭。至1988年,隶属县商业局的公司有8个。
县百货公司:1950年秋建立,经销百货、医药、煤油等。次年,襄安、姚沟、石涧设置分销处或营业所,批发兼零售。1955、1956两年专营批发。汤沟、黄、开城、严桥、蜀山、牛埠等10个区设基层批发网点。1957年恢复零售,至1961年,下属单位增至14个,其中县百货商场为最大的零售场。1988年,建成商业大厦,销售大小百货、纺织、家用电器等8000余种商品。职工由1950年的17人增至525人。是年底有固定资产117万元,库存952万元,年销售额4160万元,利润72.5万元。
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1979年5月建立。下设十字街五交化商场、阁上无城商店、狮子口商店3个门市部及襄安分销处、石涧联营店。主要经营五金、交电、化工产品。1988年有职工139人,固定资产299万元,销售额1071万元,利润16万元。
县糖业烟洒公司:民国38年(1949)8月建立,初名为中国专卖事业安徽省公司无为专卖处。1955年上升为无为县专卖事业公司。1966~1979年并入县百货公司,1979年底划出,先后设立襄安、石涧、牛埠、严桥、开城、黄姑分销处、联营店。在无城的零售点有综合商店、阁上烟酒商店、十字街商店、工艺美术店、糕点厂。1988年有职工200人,固定资产53万元,销售额1817万元,利润29万元,库存金额268万元。
1981年成立的无为县烟草专卖局、公司,专营各种卷烟。
县石油公司:1957年1月建立。不久,与煤炭公司合并,名为中国石油煤炭公司安徽省无为县公司,1981年2月又与煤炭公司分开,称安徽省石油公司无为支公司,经营煤油、柴油、汽油、润滑油、沥青等。1956年在无城北黄金墩建油库,逐年扩建后,有金属油罐39个,储油1500吨。1972年又在襄安西关陶家墩筑库,1975年扩建后,有油罐13个,储油500吨。1983年在无城环城马路上筑加油站1座,有50立方米的油罐4个。1988年,公司自有货车、油罐车4辆,租用60吨油轮1艘,有固定资产140万元,销售金额997万元,利润47.8万元。
附:民国10年(1921),无城人金绍韩受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信托,创办襄安中孚石油公司,下设无城、庐江城分公司,以批发为主,有职员5名、工人3名。在无城仓埠门外的石油栈有20几个铁桶储油。民国16年至26年,在无城先后开办有亚细亚、光华石油公司,石油来自英国、美国。
县盐业公司:清末制定盐法,设置“盐院”,专营食盐,称“官盐”。全县年销淮北盐7200引(每引237斤)。民国22年(1933),皖岸盐务稽核处分设无城、襄安盐务秤放办事处,规定官盐价格,年销盐约6000余担。1950年10月设中国盐业公司安徽省无为办事处,专营批发,供应无城、襄安、开城、蜀山、严桥等38个乡、镇食盐。县内沿江14个乡、镇,陡沟、石涧区13个乡、镇,牛埠区6个乡、镇分别由芜湖、巢湖、铜陵盐业办事处供应,直至1987年。1953年,无为办事处发盐3365吨,后一度被撤。1965年更名为无为盐业批发部,1981年1月改称安徽省盐业公司无为县公司,时有仓库1215平方米。1988年,有职工39人,固定资产9.9万元,进盐5107吨,销盐4780吨,年底存盐959吨。
县蔬菜公司:1971年1月建立,经营干、鲜蔬菜及土特产品。1981年增名“无为县商业信托贸易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8年底有职工107人,固定资产13.6万元,年销售额170万元,亏损9万元。
县食品公司:1952年设置中国食品进出口公司无为收购组,主要收购生猪、家禽、鲜蛋等,当年收购鲜蛋57400公斤。1955年1月上升为县食品公司,9月设无城、襄安、汤沟、白茆、泥汊等10个区食品站。是年,购肥猪3300头。1959年在县境内有固定收购点55处、代购点1303处。1962年实施奖售饲料等物资收购7种副产品。1965年采用三就地(收购、结算、供应)方法,购量大增,肥猪增至6.54万头,鲜蛋增至105.23万公斤。70年代年均购肥猪6万多头,1973年达10万余头。80年代允许个体户宰杀,肥猪购量下降。1982年购鲜蛋107.98万公斤,县商业局被评为全国经营鲜蛋先进单位,荣获了商业部颁发的奖状。1988年,在全县有11个食品站、73个食品组,共计708名职工,仓库面积6695平方米。有固定资产205万元,流动资金508万元,年销售额1467万元,利润2.6万元。1961年将无城孵坊划归县食品公司,该孵坊有3个车间,面积774平方米,年产苗禽50万只,远销豫、江、浙、闽及东北三省。
中兴公司:1987年成立,主要销售大小百货、纺织品、家用电器等8000余种商品。1988年有职工155人,年销售额480万元,利润7.5万元。
农村商业网点:商业局所属公司逐年增设农村网点。1951年全县有农村购销点6个,1957年为79个。60年代,先后以公社、生产大队为单位设立购销网点,单独记帐,统一由商业局核算盈亏。70年代,建立“亦商亦农”购销点,1976年,全县达141个,实施四固定(资金、品种、购销额、费用),其业务由各区供销社代管。1988年,县商业局下属公司共有农村网点111个。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