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数量
无为县户口记载始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制十载一编户,一审丁。洪武二十四年无为州有6796户,47271人;永乐十年(1412)有6501户,67000人;弘治五年(1492)有4385户,23524人;十五年有6473户,83478人。清代每五年编户审丁,顺治五年(1648)原额46474人,逃亡13014人,尚存33460人;顺治十四年有6937户,35285人;康熙元年(1662)有7352户,38420人;六年有7615户,42433人;十二年有9236户,42270人;十六年审增3455人,二十一年审增2366人,二十五年审增2487人,三十年审增1368人,三十五年审增341人,四十年审增964人,五十年审增175人。嘉庆六年(1801)有137617户,723200人。民国17年(1928)无为县有751119人,18年为745682人,19年为747335人,20年为735457人,21年为730709人,22年为725424人,23年为705491人,28年为717504人。
清嘉庆至民国期间,历150余年,无为县妇女早婚、早孕,普遍在18岁左右开始生孩子,终生养育10胎上下的较多,然而由于兵燹、灾荒、贫穷、多病、缺医少药,人口死亡率高,全县总人口长期无明显增减。
解放初,生活安定,生产发展,医疗保健改善,人丁兴旺。1949年至1957年,平均每年净增人口15351人,自然增长率为15‰。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和大量外流的现象。1962年后,经济好转,外流人员陆续重返家园,人口逐年递增,连续4年人口出生率在50‰以上。1971年,全县人口突破100万。随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1981年至1988年,人口出生率平均为11‰,形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趋于稳定的状况。
无为县人口变动情况表

二、分布与密度
解放后,无为县进行过4次人口普查。全国第1次人口普查,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县总人口943465人,人口密度391人/平方公里。全国第2次人口普查,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县总人口756966人,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安徽省人口普查,时间为1970年12月31日24时,全县总人口998555人,人口密度414人/平方公里。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时间为1982年7月1日0时,全县总人口1218798人,人口密度505人/平方公里。
无为县人口分布与密度表



附:县直属镇户口变化情况
无城、襄安为古老城镇,二坝镇是1979年4月建置的。这3个直属镇户口,1953年以后记载较全。逐年变化情况分别列表。
1988年,无城镇代管的檀树、凤河、官镇3个乡,62356人(其中非农业848人);二坝镇代管的蛟虮、长安2个乡,28398人(其中非农业785人)。
无城镇户口逐年变化情况简表

襄安镇户口逐年变化情况简表

二坝镇户口逐年变化情况简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