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八月十六日大风雨拔树,城门营垒尽坏,压死多人。九月风雨复然,昼晦不可辨。
绍兴五年(1135),大旱。
绍兴七年(1137),六月至九月不雨。
绍兴十八年(1148),大旱。
隆兴二年(1164),大水,城内行舟数日。
乾道五年(1169),六月至秋九月不雨。
淳熙六年(1179),大旱,饥。
元·大德元年(1297),江潮溢。
至大元年(1308),蝗,民大饥。
至治三年(1323),大水。
泰定三年(1327),八月,大水。
天历二年(1329),四月,蝗。
至顺三年(1332),大水。
明·永乐二年(1404),大水,平地丈余。
弘治六年(1493),大雪。
正德五年(1510),五月大雨,民田、庐舍多没。
嘉靖二年(1523),夏旱,秋淫雨,大饥。
嘉靖十四年(1535),蝗。
嘉靖二十三年(1544),大旱。自夏至,5个月不雨。饥民食草根、树皮。
嘉靖三十九年(1560),大水。
嘉靖四十年(1561),大水,圩田尽没。
万历八年(1580),大水。
万历十四年(1586),大水。
万历十五年(1587),水。
万历十七年(1589),大旱,饥。
万历十八年(1590),春疫。
万历二十七年(1599),秋,大水。
万历二十八年(1600),大水。
万历三十六年(1608),江水暴涨,城四围水深数尺,溺死无数。
万历四十一年(1613),大水,圩田尽没。
万历四十四年(1616),八月,飞蝗食稻过半。
万历四十五年(1617),蝗。
泰昌元年(1620),十一月大雪,山阴处积丈余。次年二月始霁。
天启元年(1621),春,大雪。
天启二年(1622),蝗。八月地震。
天启四年(1624),大水。
崇祯元年(1628),水。八月大风拔树。
崇祯十二年(1639),遍地皆蝻,人不得行。
崇祯十三年(1640),大水,圩破殆尽。
崇祯十四年(1641),蝗。大疫复旱。草皮树根皆枯。
崇祯十六年(1643),夏,大水,没圩几尽,岁洊饥,饿殍载路。
崇祯十七年(1644),大旱。
清·顺治四年(1647),大水。
顺治五年(1648),大风陨墙拔木。
顺治九年(1652),大旱。
顺治十年(1653),大旱。
顺治十一年(1654),大旱。
康熙二年(1663),大水,江坝破。
康熙七年(1668),旱。
康熙九年(1670),大水,圩田尽没。
康熙十年(1671),旱。
康熙十八年(1679),大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大疫。
康熙二十九年(1690),旱,冬奇寒,竹木冻死。
康熙三十一年(1692),旱,八月潮始来。
康熙三十二年(1693),旱。二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大风,飞沙蔽日。
康熙三十四年(1695),大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一月大雪,次年正月始霁。
康熙四十一年(1702),大水。
康熙四十七年(1708),大水,圩田尽没。冬疫,流离死亡甚众。
康熙四十九年(1710),大水,七月二十日迅雷风雨,城中倒石坊3座,东城桥下死鸟无算。
康熙五十年(1711),旱,蝗。
康熙五十二年(1713),大水。
康熙五十三年(1714),旱,八月始雨。
康熙五十五年(1716),五月江潮大涨,江坝破。
康熙五十六年(1717),六月暴风数日,拔木飞瓦。
康熙五十八年(1719),五月蛟雨没圩,六月旱。
康熙六十一年(1722),旱。
雍正元年(1723),旱,圩田有收。
雍正四年(1726),春,大旱。五月后淫雨没圩。八月暴雨江涨,破圩没庐舍。
雍正五年(1727),五月至七月前后大雨,圩尽没,岁饥。民食草根树皮殆尽。
雍正六年(1728),春,饥而疫,死亡甚众。
雍正十一年(1733),旱。
雍正十二年(1734),三月大雨雹。冬不雨雪。
乾隆元年(1736),秋冬大雪。
乾隆三年(1738),自春至秋,不雨,冈田未插。
乾隆四年(1739),春不雨,五月微雨,山圩田半插。六月旱,秋仅半获。
乾隆六年(1741),春,大水。
乾隆七年(1742),岁疫。
乾隆九年(1744),春大雪,五月淫雨没圩。
乾隆十四年(1749),四月十九日暴风大作,雨雹大如升,拔木伤禾麦。
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底前后大雪,深数尺。六月大疫。
乾隆十七年(1752),正月初连绵大雪。
乾隆十九年(1754),岁疫。
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至五月,连绵雨水,没圩几尽,冈田虫伤。
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大饥,死者无算。夏大疫。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七月初七日夜,暴雨损禾过半。
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连绵倾盆大雨,江潮涨,临江及二坝相继破。江水横入圩田,堤岸尽沉。漂荡庐舍无算,有溺死者。
乾隆三十一年(1766),夏连雨,西南蛟水没圩十之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四月至七月,淫雨,江潮涨,圩田堤岸尽没,
乾隆三十三年(1768),春大疫,死者无算。
乾隆三十四年(1769),正月至六月,淫雨,江潮涨,圩田堤岸尽没。
乾隆三十七年(1772),五月蛟水没圩,补插晚禾有收。
乾隆四十年(1775),自夏至秋,大旱,山田无获。十月江潮涨,淹麦。
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旱,荒。
乾隆四十七年(1782),旱,虫伤禾。
乾隆五十年(1785),奇旱。自去冬至是年,终岁无雨,江潮闭,山田籽粒无收,圩之滨河湖者收三十之一,人民饿死者相枕藉。
乾隆五十一年(1786),春仍旱,大饥而疫。秋大水。
乾隆五十二年(1787),水。
乾隆五十三年(1788),秋大水。
乾隆五十八年(1793),大水。
嘉庆二年(1797),水,有收。
嘉庆五年(1800),水。
嘉庆六年(1801),水,有收。
嘉庆七年(1802),岗田旱,圩田有收。
嘉庆十九年(1814),大旱。
道光三年(1823),五月,蛟水大发,冲毁田、屋无数。
道光十一年(1831),大水,坝溃,饥民避入城堞间。
道光十三年(1833),大水,江坝复溃,饥民载道。
道光十八年(1838),五月,大水。冬,大雪压折房屋竹树。
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月大水,坝溃。八月雨雹,禾皆受伤。
道光二十九年(1849),大水没田庐。大坝溃。
道光三十年(1850),大水。官、镇二圩破。
咸丰三年(1853),正月,西北风大作,黄沙漫天障蔽日月,十数日乃止。三月雨豆。
咸丰七年(1857),秋蝗,稻禾有伤。
同治三年(1864),大旱,自夏迄冬无雨。
同治五年(1866),大水。
同治八年(1869),大水。
同治九年(1870),大水。圩堤漂没一空。
光绪二年(1876),蝗,不为灾。
光绪九年(1883),水。
光绪十一年(1885),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大水破坝。
宣统三年(1911),大水破五里碑坝。
民国元年(1912),大水破黄丝滩。
民国7年(1918),大旱。
民国8年(1919),大旱。
民国10年(1921),大水破圩。
民国11年(1922),洪水为灾。
民国15年(1926),旱,蝗害。
民国16年(1927),旱,蝗害。
民国18年(1929),大旱。山田大多颗粒无收。
民国20年(1931),8月14日,黄丝滩大堤溃决。破圩400余,淹没田地150余万亩。凤凰颈长江水位14.03米。
民国23年(1934),大旱,山河干,城内井水涸。
民国24年(1935),大水。
民国31年(1942),内涝。
民国33年(1944),蝗虫严重。
民国34年(1945),大旱,连续两月不雨,山田多未插秧。
1949年,严重水灾,全县有37万亩耕地颗粒未收。
1953年,涝灾,全县受灾面积49万亩,冲毁房屋1500多间。
1954年,特大水灾。8月1日,安定街江坝溃口,凤凰颈长江水位达15.35米。全县成灾面积169.77万亩,毁房39万间。是年冬,又遇严寒。
1958年,5月12日起,百日未下透雨,西河、永安河、花渡河等上游断流,受灾严重的有闸北、沈斌、牌楼、汪田、昆山等乡。
1968年,大旱,全县受灾面积33万亩。
1969年,大水,全县受灾101万亩。
1978年,3月份始现旱象,此后7个月未下透雨,人畜用水十分困难,全县受灾面积26万亩。
1980年,水灾,全县受灾面积25万亩。
1983年,严重水灾。全县成灾面积72万亩,倒毁房屋8.67万间。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