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与芜湖、繁昌、铜陵等县市隔江相望,自东往北至西,与和县、含山、巢湖、庐江、枞阳等县市毗邻。面积2413平方公里。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建无为军(治所在今无城镇),熙宁三年(1070)设无为县。“无为”系“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1988年无为县属巢湖地区,下辖10个区,3个直属镇;61个乡,13个乡级镇;692个行政村,31个居民委员会,9948个村民小组,17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27.54万。少数民族有回、壮、蒙古、藏、苗、朝鲜、满、瑶、白、土家、畲、高山、侗、布依、彝等15个民族,千余人。县城无城镇位于县境中央,人口4.7万。
无为县历代名人荟萃。宋代有诗人杨杰,名医章迪,政治家王之道、王蔺;明代有哲学家吴庭翰;近代有教育家卢仲农;现代有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胡竺冰,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革命烈士吕惠生,诗人田间等。
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庙宇等。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宋咸平元年(998)建的高37米的黄金塔,宋崇宁年间(1102~1106)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的,珍藏晋代名家墨宝的“宝晋斋”(后人为纪念米芾,连同投砚亭、墨池、石丈等,扩建为米公祠)及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
无为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据1957年至1988年的资料统计,平均年降雨量1170.5毫米,较集中在6、7月份;无霜期236天;年平均气温15.8℃;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5.7℃。年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力多在2~3级,最大达10级。县境襟江带湖,水网发达,江河、湖塘、沟渠星罗棋布。通航河流除长江外,尚有西河、裕溪河、永安河、花渡河等12条内河。县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铀、石膏、明矾石、耐火粘土、石英岩等。全县耕地135.50万亩,山地33.90万亩,草地2.18万亩,水面47.80万亩(含长江水面21.19万亩),其他土地142.57万亩。低山丘陵植被植物以杉木、黑松、马尾松,毛竹等常绿针业林为主,间有檀树,枫香等落叶阔叶林、油桐等经济林及灌木丛。栽培植物主要是农作物及茶、果,农作物有水稻、麦类、棉花、油料、薯类、麻类、绿肥、芦苇、菱、藕、荸荠、芡实、席草等。鱼类资源较为丰富,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鱽、鲥、鳗、鳝、鳜、鳢等30多种。蟹虾分布较广。人工放养珍珠蚌,收采珍珠较普遍。家禽、家畜有鸡、鸭、鹅、猪、牛、羊、兔等。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是水灾,次为旱灾、虫灾、风灾。
晚清、民国期间,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加之战乱频仍,生命财产屡遭毁灭性摧残,基本建设无人问津,灾害迭至,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五四”运动像一股春风给无为这块土地带来了新绿,革命的先行者们开始在这块绿地上辛勤地耕耘。“五四”期间,在无城举行了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民国13年(1924),组织“暑假青年读书会”,广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民国16年,中共无为特别支部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人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地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顽强斗争。民国19年,中共无为县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皖南第三游击纵队”,发动六洲暴动,无为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民国30年至34年,新四军第七师在这里创建了全国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的皖江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3万余平方公里(东起江浦、当涂,西到怀宁、彭泽,北临涂河、合肥,南抵宣城、南陵),约300万人口,七师部队壮大到3万人。皖江区党委下辖3个地委、23个县委和工委;皖江行政公署下辖3个专员公署、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为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国38年,无为县军民全力支援百万雄师过大江。县境江段是渡江第一船的出发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25军、27军和后继的30军及支前民工、担架队计20万人,从县境江段相继挺进江南。民工中涌现出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胡业奎,特等渡江功臣王德金,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等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批又一批先烈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踏着先烈的足迹,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
民国38年,无为县刚解放时,到处是一片废墟。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的思想空前解放,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地艰苦创业,做了大量的经济恢复工作。是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512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产粮食244051吨,棉花218吨,油料4679吨,茶叶12吨,水果15吨,猪牛羊肉1296吨,水产品1300吨;工业总产值1076万元,其中:产棉布129万米,饮料酒50吨,小窑煤1400吨,砖80万块。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68万元,社会农副产品零售总额808万元,财政收入126万元。年底,无为中学在校学生471人,14所小学在校学生2075人,县卫生院及112家私人开业的中西医诊所、药店(铺)共有中西医172人,县民众教育馆、图书馆、体育场、戏院也都得到修复。职工年平均工资143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6元。
解放后,无为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险阻,取得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成就。
解放初,开展土地改革,打击封建势力,实现了贫苦农民多年的夙愿:耕者有其田。而后,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民众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全民经济、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扩大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经济交流,逐步推广并完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使无为县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向前迈出更大的一步。
无为县是著名的农业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为长江大堤保护着周围7县2市(无为、庐江、含山、和县、舒城、肥东、肥西、巢湖、合肥)的427万亩农田、500多万人口及淮南铁路、华东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是国家重点堤防之一。为了彻底改变解放前“十年就有九年荒”的被动局面,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1949年至1988年,仅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就投资人民币6080万元,并改建了凤凰颈、泥汊、新安桥3座排灌闸,新建6座排灌站,14座小斗门。在内河水利建设方面,1949年至1988年岁修工程投资人民币8665万元,夏防投资923万元。截止1988年底,加固堤防1200多公里,疏竣河道200多公里,修建小型水库27座、中小型涵闸809座、机电排灌站193座、渡槽52道、虹吸6处,从而形成“长江——内河——圩口”排灌畅通的涵闸机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2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2万亩。1988年,无为县被评为国家水利建设先进县。
1986年破土动工,1990年底竣工,总投资达1.2亿元的西河断面整治及凤凰颈电力排灌站工程,可使西河流域100余万亩圩田和巢湖流域200余万亩圩田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使巢湖流域350万亩农田灌溉率由75%提高到90%,同时改善合肥市和巢湖地区城镇工业及居民用水条件,促进巢湖水系航运的发展,为规模更大、效益更好的引江济淮工程创造了条件。
在农业技术进步上,1988年全县农村用电量达7422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折纯)达25493吨,大小拖拉机达3907台,机耕地面积达12.74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15万千瓦(含农业排灌机械11.27万千瓦),再加之新项目的不断开发,优良品种的逐步引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农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198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1852万元,为1949年的4.40倍;粮食总产543540吨,为1949年的2.23倍;棉花总产10533吨,为1949年的48.32倍;油料总产31155吨,为1949年的6.66倍;茶叶总产150吨,为1949年的12.48倍;水果总产931吨,为1949年的62.07倍;猪羊牛肉总产12110吨,为1949年的9.34倍;水产品总产8500吨,为1949年的6.54倍。
刚解放时,无为县的工业除一些个体手工业和私营作坊外,几为空白。解放后,政府大力扶持工业企业,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将手工业和私营作坊组织起来,逐步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同时兴办一些现代工业。70年代,注重发展地方工业。8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到1988年时,全县工业企业,全民的有33个,集体的有420个,其他联营、合营、个体联户的均有较大发展。工业门类有食品、轻纺、化学、机械、煤炭、建材、电力、电子、造船等。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1917万元,为1949年的38.96倍。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机制纸、纸板、饮料酒、化肥、四环素碱、大输液、小型交流电动机、电风扇、农用水泵、位移传感器、水泥、砖、瓦、水泥电杆、民房构件、成衣服装、皮鞋、大米、食用植物油、词料、小窑煤等。上海羽毛球厂无为分厂生产的“航空牌”羽毛球,1982年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被选为国际汤姆斯杯比赛用球。省传感器厂生产的WY型四项规格的位移传感器,1984年获省优产品称号,同年被国家选送英国、西德展销。县服装一厂生产的中草药保健服装,1985年6月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优秀新产品证书,同年参加第50届巴黎国际女装博览会展出,被评为设计和创新二等奖。获省优称号的产品还有县制药厂生产的“绣溪牌”11—氨基酸注射液,县齿轮厂生产的s195型柴油机齿轮,县建材陶瓷厂生产的白色釉面砖,县大米加工厂生产的标一晚粳米,县油脂化工厂生产的二级菜油,县体育器材厂生产的“红灯牌”羽毛球拍等。
乡镇企业,60年代初开始起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开放,得到迅速发展。到1988年底,全县各类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71万个,从业人员达13.70万人,产值达3.73亿元。并初步形成高沟、新沟电器生产,襄安草席编织,石涧、严桥、蜀山等丘陵山区建材,牛埠、昆山小窑煤,赫店塑料制品,江坝油料加工等15个乡镇企业小区。此外,全县还有5万多农民走出耕地,转到建筑、运输、商业和各种服务上来,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家庭保姆业的妇女达到1.2万人;在省内外大中城市生产和经营无为板鸭的近2万人;在上海、江苏、西北等地从事建筑、运输的达0.6万人。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商业也有较大发展。到1988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商业机构12528家,2905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403家,4979人;集体所有制商业1062家,8453人;个体有证商业11063家,15625人。是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63亿元,为1949年的30.87倍;商业部门销售呢绒13.61万米,绸缎9.48万米,缝纫机3238架,手表2.85万只,自行车13377辆,黑白电视机7819台,彩色电视机343台,录音机5125台,电风扇15521台,洗衣机834台,电冰箱333台。对外贸易额也在逐年增长。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1988年,县财政文教支出2499万元,是1949年的104.13倍。到1988年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机构19个,电影院2个,影剧院63个,放映队51个,有线广播机构、文化馆(站)遍及各乡镇。全县有完全中学13所,初级中学76所,在校学生51259人;师范学校1所,在校学生537人,农(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788人;小学932所,在校学生[45138人;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901人。卫生机构120个(其中医院88所),床位904张,卫生技术人员1664人。
供电、交通、邮电、城建、金融、体育、新闻等事业也均取得显著成绩。1988年,全县供电量达14097万千瓦时,售电量为13584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5323万千瓦时,农业用电7422万千瓦时,生活用电760万千瓦时。全县公路通车503公里,客运周转量20703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6368吨公里。内河通航331公里。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126.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005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达5864万元。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解放初,农村住房95%为土墙草顶或简易草棚。到1988年,住房情况是:砖墙瓦顶55.7%(其中楼房8.5%),土墙瓦顶29.5%,土墙草顶14.8%。50年代,普通人家安装了电灯;60年代,家家买得起半导体收音机;70年代,开始购置黑白电视机;80年代,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1988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185元,为1949年的8.2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28元,为1949年的7.64倍。绝大多数家庭不愁温饱,少数家庭已进入小康。
勤劳、勇敢、具有光荣传统的无为人民决心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文明、美好的社会主义的新无为而奋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