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的组织和活动
(一)组织
早在中共建党初期,本籍人李慰农、杨士彬、陈原道、李克农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1年(1922),李慰农、杨士彬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巢县籍人中最早的党员。民国14年,陈原道、周心抚在芜湖、南陵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李克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8年,原籍巢县黄麓区花塘乡、时任中共芜湖市委书记的周心抚回巢,在巢、含两县交界处张什一村秘密活动,发展赵华康、李泽深、周鸣畏、刘健飞、张学璠等人入党,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巢含特别支部。这是巢县建立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书记周心抚,组织委员周鸣畏,宣传委员刘健飞、张学璠。年底,了解本县党组织情况的党员祖山祝在凤阳被捕。为避免巢县党组织遭破坏,巢含特支暂停活动,党员分散隐蔽。民国18年秋,中共巢西小组建立,由蔡××、张××负责。隶属中共合肥中心县委领导。民国19年秋,周心抚在巢县大汤村汤宏基家召开会议,决定将巢含特支改为巢含县委。书记周心抚,委员周鸣畏、刘健飞、黄义荣、张学璠、张学贤5人。县委下辖张什一、巢城、中垾、烔炀、林头5个支部,有党员20人。直属中共安徽省委领导。民国20年2月,巢含县委撤销,分别成立巢县县委(书记周鸣畏)、含山县委(书记刘健飞)。巢县党组织发展到中垾、烔炀、中李村等地。同年4月,由于“左”倾盲动主义影响,巢县县委活动暴露,党员戴佛、张国钧、赵伯先、丁裕池、张学璠等7人被捕入狱,党组织遭到破坏。6月,中共皖南特委派遣倪合台来巢县重新整顿组织,建立中共巢县工委,倪合台任工委书记,属皖南特委领导。后因倪合台牺牲,中共巢县工委活动中断。
民国20年,中共巢县特支成立,书记黄球。民国21年10月,特支改为区委,委员5人,常委3人,隶属芜湖持委领导。区委下辖巢县、含山等7个支部,其中巢县5个支部(学生支部、街道支部、中垾区两个农村支部、柘皋店员支部),共有党员34人。
民国23年,皖西北中心县委在巢县建立中共巢县支部,成员3人。
民国27年2月,中共皖中工委委员张恺帆来巢县开展党的活动。
同年8月,时生受皖东工委派遣,来巢县组建中共巢县特支,隶属皖东工委领导。特支书记时生,组织委员茅。
民国27年10月,中共巢南工委建立,隶属舒城中心县委领导,下辖槐林、沐集、坝镇等地党组织。书记舒正海,委员罗希林、魏兆雨。
民国27年12月,中共皖东工委北迁途中,停驻巢县柘皋。鲍有荪、纪正等随工委一道来巢工作。民国28年1月,中共巢县特支改为县委。任命鲍有荪为巢县县委书记,纪正为组织部长,时生为宣传部长。民国29年4月,鲍离巢后纪正继任书记。是年纪正调离,贾世珍代理书记。
民国28年,中共巢湖工委建立,书记桂林栖,委员张家英、赵达。同年底撤销。
民国29年7月,林岩、刁筠寿、江宏涛、张文华等到巢含交界处活动,与坚持在巢南山区的张世荣等会合,在秀芙乡陈家山口建立中共和含巢无中心县委,隶属巢湖地委领导。书记林岩,委员胡长耕、江文、刁均寿、张世荣、江宏涛等。
民国29年8月,曹树华、宋德仁从和含来巢建立中共巢北工委,开展地下斗争。工委书记曹树华,委员宋德仁。工委隶属和含巢无中心县委领导。
民国30年11月,中共巢合工委成立。书记严佑民,委员宣济民、林轩、刘胜起、王焯,在西山驿、山王、桥头集一带活动,开辟了新四军二、七师交通线。
民国31年4月至次年3月,领导斗争的为中共巢无庐中心县委,隶属皖鄂赣边区党委领导,下辖沐集、槐林、坝镇、高林等地党组织。县委书记桂林栖。至民国32年3月结束。
民国31年9月8日,中共巢合庐中心县委在巢县高林桥附近的班家巷成立。书记程明远,组织部长杜大功,军事委员顾宏,委员夏长庚、乔治、周心抚,秘书杨蔼庭。次年3月,皖江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对巢合庐中心县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书记余再励,副书记程明远,委员唐晓光、周心抚、雷文、乔治。
民国32年3月中共巢无县委成立,直属皖鄂赣边区党委领导。书记胡德荣(后为孙以瑾、张世荣),组织部长金文萍(后为章石平),宣传部长张世杰(后为刘芳),农抗理事长许移山(后任民运部长),民运部长张世荣。
同期成立中共含巢县委,辖黄山部分地区及半汤、环城、亚父等地党组织。民国34年10月活动停止。
民国32年12月,中共巢合庐中心县委机关从巢南班家巷迁至肥东县白龙厂,改称中共巢合县委。书记程明远,组织部长杜大功,副部长曹树华,宣传部长熊振作(余省怀),委员张炽、宣济民、李之等。
民国34年10月17日,中共巢北工委在定远宣家岗成立。工委书记杨霭庭,委员吴谷山、徐清来。隶属津浦路西四地委领导。中共巢北工委成立不久,工委委员吴谷山叛变,巢北工委自行解体。民国35年7月,再次成立巢北工委,书记李刚。下辖沿山、黄山、河下支部,约有党员30人。次年2月,方茂初从华东局回到宋家岗,遵照曾山指示,成立巢北工委。吴万银为书记,李刚、方茂初、王光前、宣锦章等为委员。巢北工委活动于巢合、黄山地区,隶属华东局领导。
民国36年5月,中共华东局国区工作部先后派王子轩、朱合喜、杨杰等由山东来银屏山区,于8月成立中共巢无工委。工委书记杨杰,委员王子轩、沈斌、潘友春、陈晓东、邢家清。
民国36年12月,皖西区党委批准成立中共巢无县委。书记杨杰,副书记朱合喜。民国37年2月后,县委隶属皖西四地委领导。
民国38年元月24日,巢县全境解放。2月初,中共巢县县委成立。书记曹树华。下辖柘黄、新民、烔黄、中苔、银屏、槐林、巢城7个区党组织。
(二)活动
自民国18年本市最早的党组织建立至民国38年元月巢县解放,本市党组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积极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民国18年中共巢含特支建立后,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垾互济会;同时建立农民协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次年夏,中共党员刘健飞等人在巢城北门开设“我们书店”(后改为“湖滨书店”),并创办《萤火》油印刊物,联系巢城知识界人士,开展革命宣传。刘健飞经常利用晚间在胡天放诊所刻印传单。
民国19年秋,中共巢县特支派赵伯先等加入中垾黄旗会(红枪会),利用该组织进行抗捐、抗税斗争。
民国20年8月,中共巢县工委书记倪合台拟以中垾红枪会为主力组织暴动,去无为借取枪支,途中被国民党特务刘大同杀害。暴动失败,巢县党组织再次陷入停顿状态。
民国24年春,沐集、盛桥一带农民500余人,在党员夏长庚等人带领下,掀起扒粮斗争,捣毁大地主宛新如、季大功家粮仓10余处,扒出大米四、五百石,分给农民。
同年秋,皖西北游击师战斗失利,皖西北特委成员分散活动。刘敏(书记)、张如屏(组织部长)、曹云露(宣传部长)、孙仲德(军事部长)等在巢、无、庐三县交界地区开展抗日宣传和党的秘密活动。其间,还在巢县沐集、坝镇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民国25年初,中共皖西北特委机关秘密迁驻巢城北大街。张如屏与陈郁发等在巢城以开米行为掩护,联系巢、无、庐、繁等县党组织,开展党的地下斗争。
民国25年,党员舒正海到圆山学校任教,组织“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舒正海等进步教师在学校附近农村开办农民识字班,培养积极分子;并为农民编写通俗易懂的《千字课》和《老少通》等教材。
民国25年深秋,中共皖西北特委(设在巢城北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特委书记刘敏等在巢、无、庐三县交界的六凤山召开五、六千人大会,宣传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的主张。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了巢城及淮南铁路沿线村镇。为了适应当时行政区域被日伪分割的局势,在巢南、巢北及其毗邻的无为、庐江、含山、合肥等县的中共党组织,随着军事形势的变化而时分时合。
在巢北的中共巢县县委建立了一些基层党组织,进行抗日宣传,创建了抗日武装——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十大队,于民国29年5月改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巢县独立营,纪正任营长,活动在柘皋、黄山、浮槎山、包家坊、汪家桥、西峰庵及巢湖北岸一带。此后,中共合巢工委及武装排于民国31年初开辟了巢湖北岸游击区,打通了经过东管、烔炀、肥东、定远的新四军二、七师交通线。工委还积极改造湖匪,维护了交通线的畅通。
民国27年10月建立巢南工委,组建巢南抗日游击队。继之,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改造大刀会成功。民国29年春,成立以任家山大刀会为主的巢南独立团。同年5月,照明山反顽战斗失利,舒无地委江北游击纵队及巢南独立团撤到津浦路西。7月,林岩等从和含转到巢县秀芙乡陈家山口隐蔽,8月组建中共和含巢无中心县委,并建立了中共巢南区(工)委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巢南山区大刀会组织的争取改造工作。民国30年后,新四军七师在皖中正式建立,中共巢庐县委组织得到较大发展,活动区域扩展到巢湖北岸及西岸长临河、下派河一带。巢南银屏、槐林、关河等区党组织也迅速发展,民兵自卫队、工抗、农抗、青抗、妇抗、儿童团相继建立,为巩固、发展皖中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因国民党占据巢城及主要乡镇,中共巢县党组织仍处于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的状态。巢北地区新四军北撤后,为坚持根据地的游击斗争,在路西四地委领导下建立了中共巢北工委。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工委损失惨重。民国35年7月,为重新开辟巢北地区,按中共津浦路西四地委指示,再次成立中共巢北工委,辖3个游击支队,重点开展武装斗争,结合开展群众性的抗丁、抗粮、抗税斗争。民国37年元月,皖西四地委成立,巢北工委撤销,同时组织中共巢含县委,活动仍以武装斗争为主。新四军七师北撤后,巢南根据地被国民党侵占,中共巢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留下小股武装坚持游击斗争。民国36年2月,中共华东局派干部返回巢南山区,恢复彼破坏的党组织,开展斗争。同年8月,正式成立中共巢无工委,开展武装斗争。次年,在巢县、无为部分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民国38年1月,巢县全境解放,在柘皋建立了中共巢县县委,工作的中心是支援大军渡江并结合剿匪。
二、历次党代表大会
(一)中共巢县代表大会
中共巢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于1956年3月8日至11日在巢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08人,列席代表63人。大会听取了郑重、沈芳全关于县委七年来的工作检查报告;讨论和通过了1956年主要工作任务。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9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第一届委员会,书记郑重,副书记沈芳全、张玉汉、陈建章,常务委员沐育清、车国宁、郑樵民、潘耀南、肖辛五;选出由9名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监察委员会;选举7名党员代表出席中共安徽省第一次党代会。
中共巢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于1959年3月24日召开,27日闭幕。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65人,列席代表124人。
大会主要内容:进一步贯彻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中共安徽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审查和批准县委三年来的工作报告;讨论和通过195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做出决议;选举产生了由25名委员,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书记张健,书记处书记班天成、龚存准、郑樵民、陈建章,常务委员骆斌、潘耀南、杨青松、鲍启英、王德成;选出由11名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监察委员会,选举43名党员代表出席合肥市党代会。
中共巢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于1971年4月24日召开,28日闭幕。出席会议代表652人。
大会代表听取了中共巢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的工作报告;作出了“关于县委革命化的决议“和“农业学大赛的决定”;选举产生了由33名委员、6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书记时吉欣,书记王锡三,副书记孟杰、侯兆信、张绍伦、杨宝璘,常务委员胡先知、罗金玺、邵桂林、刘惠珍、潘昌玉、周可仓。
1949—1985年中共巢湖市(巢县)委书记、副书记更替情况简表

续上表

中共巢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于1981年12月21日召开,25日闭幕。出席会议代表429人。
大会代表听取了上届县委的工作报告和县纪委的纪律检查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30名委员、3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第四届委员会,书记戚如桐,副书记王精华、吕保成、彭长文、管绍仲,常务委员马夫堂、方少祥、张传才、杨青松、周德胜、段广先、徐义树、唐述炎;选出由9名委员组成的中共巢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10名正式代表、1名侯补代表出席省党代会。会上,还讨论通过了《中共巢县第四届委员会自身建设的决定》。
(二)中共巢湖市代表大会
中共巢湖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于1984年7月21日开幕,24日闭幕。会议代表421人,实到409人。
大会主要内容:听取市委工作报告和市纪委纪律检查工作报告;通过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和纪律检查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由30名委员、4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巢湖市委第一届委员会,书记吕保成,副书记方少祥、邹广睦、赵昌圣,常务委员徐义树、戴立功、鲍建华、陈发林、刘永火;选出由12名委员组成的中共巢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出席中共安徽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侯补代表。
三、机构设置
(1949~1985)中共巢湖市(巢县)委机构设置表

续上表

续上表

四、党的工作
(一)组织工作
1.党组织
1949年10月,中共巢县委员会下设中苔、银屏、烔黄、新民、柘黄、槐林、巢城7个区委会,计48个支部(其中38个乡党支部、9个机关支部,1个街道支部)。1950年增设黄山区委,成立了县直机关总支委员会,党支部增至78个。1952年整编,改成鲁桥、新民、清涧、黄山、柘皋、夏阁、烔炀、中庙、中垾、新城、银屏、槐林、坝镇13个区委会,支部总数116个(其中乡支部86个)。1954年增设巢湖区委会,支部增加到191个。1956年,由13个区委合并为城关、柘皋、黄山、夏阁、烔炀、中庙、银屏、槐林8个区委。当年11月3日,县委组织部《关于贯彻第四季度组织工作会议文件》规定:百名以上党员可成立基层委员会,不足百名党员的乡,可根据工作需要报请上级党委批准,也可成立。1957年,有33个乡、两个镇(柘皋、城关)成立了党委,县直机关也相继成立党委;同时撤销夏阁、银屏两区委。1958年撤销烔炀区委,33个乡党委改成21个公社党委;县水产养殖场也成立党委,但次年即撤销。1959年,撤销区委,由县委直接领导公社党委。1961年,恢复柘皋、黄山、夏阁、烔炀、黄麓、银屏、槐林7个区委,此后一直未变。当年6月28日,县委组织工作会议决定农村生产大队一般成立支部,生产队成立党小组。全县原有的177个总支(农村159个)减至20个;354个生产大队建立总支的有11个,建立支部的有343个。同年,工业工作部成立党委,为时2年。1962年,公社党委增至41个。1963年成立巢湖闸党委,为时1年。1964年成立商业局党委,又相继恢复柘皋、城关两镇党委,全县党的基层委员会(含区委)总数达52个。1972年增至56个,包括区委7个、公社党委45个、镇党委3个(增烔炀镇)、县直机关党委1个,总支10个,支部608个,其中农村460个。1977年成立水稻良种场党委,1983年撤销。1978年成立公安局党委。1983年撤销城关镇党委,成立城郊区党委;同时成立卧牛、朝阳、城南、城北、半汤5个街道办事处党委。1984年成立巢湖市经委党委。3月,人民公社改为乡,党委总数增至63个。
基层党组织情况统计表

2.党员
1949年10月1日以前,全县有中共党员680名。
1949年10月到1956年,发展党员工作经历了“慎重—比较积极——慎重”的过程。从1953年开始,强调三年内在农村大量发展党员,发展党员速度较快,全县发展新党员3007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少数新党员不够党员条件的情况。中共八大又再次强调“宁可数量少一些,但要保证质量”的发展方针。
党员情况统计表

1957~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阶段,本县发展共产党员的工作也经历了两次大发展和两次停止发展的过程。1957年反右,停止了发展。1958年“大跃进”,共产党员发展过快,提出“村村有党员,队队有党员”。之后几年,共产党员数增加较多,1959年发展918名。1960年强调在贫下中农中发展共产党员,全县发展的2590名党员中,农民占2244名。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发展。
1966~1976年,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阶段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正常,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一段时间内搞突击发展,党员质量下降。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发展党员的工作逐渐走向正常化。1982年开始注意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1983年发展107名。1984年增至216名。年底,全市有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共1286名。为改变农村共产党员结构,还注意在回乡知识青年中发展共产党员。
3.党员教育
建国初,县委成立了领导机关干部学习的总学委,下设分学委(区、乡)和领导小组,组织在职的党员干部有计划地学习。从1955年开始,各支部建立了党课制度,为127个农村支部配备了党课教员。到1956年已建立党课制度的总支有35个,支部28个,分支部117个。据1957年统计,共有党课教员237人。1960年,全县共配备党课教员532人,做到每个支部有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党课教员。全县于当年春季共训练党员6466人,占应训人数的83.3%。1962年,党课除“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等十课外,另增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一课;至次年9月,受教育党员达8447人。据统计,全县农村支部458个,已开展十一课教育的支部455个。1966年春季,43个公社、镇都以7~9天的时间训练党员,受教育者占农村党员总数73%。1979年训练党员1.443万人。1982年围绕学习中共中央(82)1号文件和中共十二大文件,先后举办各层次训练班160多期,参加培训的党员2.048万人。1983年训练党员8900人。1984年结合整党办党员训练班55期,着重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中央(84)1号文件,共训练党员1.7804万人。1985年,在上级统一部署下进行了党的整顿。
1959年1月14日正式成立中共巢县县委党校,自1959~1964年训练县直党员股长、公社以及大队以下基层干部250多人次。“文化大革命”中,党校工作中断,被各种类型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干部短训班所代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校得到恢复和发展,由夏阁青苔山迁至巢城丁岗,并加强了党校的建设。自1978~1984年共举办县直科局、区、乡(社)干部轮训12期,参加学习的共800人次;组织学习中共十二大关于农村改革的重要文献,1985年还举办干部文化补习班3个月,有70余人参加补习。
(二)宣传工作
1950年县委宣传部成立。1951年县、区有报告员28人,支部有宣传员757人;县、区委经常召开宣传人员会议。1952年,县委宣传部举办了历时13天的宣传员培训班,学习宣传业务知识,有397人参加。1956年全县有报告员93人,宣传员3744人。
当时还推行“爱国日”活动。1953年,司集乡联合村爱国日活动闻名全国(每月初一、十五打扫卫生,开展文娱活动,布置中心任务)。1954年,县里举办了三期农业互助合作宣传员训练班,受训1500多人,对合作化起了促进作用。
从1962~1960年初,主要是宣传毛泽东的“党内通讯六条”,农业“八字宪法”,社会主义教育,学雷锋、学大寨、学大庆等。
1964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县委在环城公社西圣大队举办了村史展览,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忆苦思甜教育。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宣传小组,由于受到极“左”路线影响,使宣传工作一度陷入混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传工作的重点是批判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思想体系;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后,县委举办了六期文件学习培训班,培训了公司经理以上干部628人、宣讲骨干325人。1982年,为深入贯彻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县委用了24天时间将公司以上单位和区、社干部轮训一次。宣传部编印了辅导材料1万多份;各区又用了10天时间培训了农村党员干部1287名。以后,县里举行了“十二大”文件学习考试,参加考试的388名公司经理以上干部人均89分;一般干部、职工9719名,人均98.5分。
1982~1985年,中共中央一连发了有关农村经济改革的四个“一号文件”,市委宣传部共编印宣传提纲2500份。1984年春,还编印了《农村致富门路100例》一书。1985年,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市里举办了三期学习文件培训班,有310名干部参加培训,共印发了学习材料550份。
配合有关部门抓普法教育是宣传工作的另一重点。1985年,全市建立了有400余人的法制宣传员和报告员队伍,编印法制宣传材料1250份,设宣传栏(橱窗)30多处,出法制宣传专刊240多期。
(三)党员干部培训
1952年8月,县委在巢城西门李定星大楼筹建中共巢县委员会党训班。1953年正式开办。
参加训练的有:区、乡级党员干部;行政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含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县直厂矿企业党员厂长(主任、经理)和相当于股长一级的党员干部;1958年扩大到下放干部、生产队长。训练内容:1953~1954年学习《论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基本知识》、《党章》;1955年学习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和按语》,配合整党还安排学习《党章》和省委宣传部编印的《党的基本知识参考材料》;1956年学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文件》、《党的基础知识参考材料》和《农村支部教育工作》;1957年,第一期以党建为主,结合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二期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整个教学内容;1958年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党的基本知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959年1月14日,中共巢县县委党校成立。
1959~1962年训练干部六期,共培训2200余人,参加训练的有公社党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共青团书记、妇联主任、大队书记、大队长等。1963~1964年训练干部三期,培训了300人左右,参加学习的是县直机关股长以上党员干部。
1966年8月,县委党校合并到巢湖地委党校。
1972年秋,县革命委员会在青苔山组建巢县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不定期地举办干部短期培训班,每期两个月左右,农忙停止,农闲多办。
1973年上半年举办一期财贸干部训练班,学员60人左右,下半年配合县政工组办了部分公社干部和县直部分待查干部学习班,学员250余人。1974年举办四期轮训班,学员400人左右,轮训新干部、大队书记、中小学校长和科局宣传干事。1975年举办四期轮训班,学员400人左右,轮训公社政法、纪检、工会干部、妇联主任、共青团书记等。1976年办三期轮训班,学员350人左右,轮训公社干部、待选拔的新干部和工会干部。1977年4月份举办一期培训班,学员70余人,轮训县直机关于部。
1977年5月,学习班撤销。同时,县委决定在青苔山成立中共巢县县委党校(后迁至城北丁岗村),轮训党员干部。
1978年培训一期区、社干部,学员70余人。1981年举办两期区、社书记和科、局长读书班,学员150人左右。1982年举办一期县直干部读书班,学员60余人。在县委统一部署下,教员分别到各区协助区委办读书班,宣讲文件。1983年举办两期县直机关干部、厂矿企业领导干部读书班,学员70余人。
1984年元月,中共巢县县委党校改名为中共巢湖市委党校。
1984年举办共青团团干(大部分为聘用干部)、妇联主任(一部分为聘用干部)和市直单位科、局长干部轮训班三期,学员210余人,每期时间一个月;协助城郊区业余党校举办一期读书班,学员100人,时间一个月。1985年举办文化补习班三个月,学员70余人;协助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轮训一期干部,70余人;还培训了全市计划生育干部和区、乡企业统会人员约120人。
历年训练党员干部情况表

(四)纪律检查工作
1.机构
中共巢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于1951年正式成立,编制3人:书记1人,专职干部2人。1954年由县委书记、县长、组织部长、人武部长、法院院长、监委副主任、纪委书记、副书记组成县委纪检会。纪检会设书记、副书记各1人,书记由县委书记兼任,副书记负责纪检会日常工作。纪检会还配备专职干部2人。各区由区委组织委员兼任纪检委员,负责纪律检查工作。1956年8月,中共巢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巢县监察委员会,由9人组成,
中共巢县县委监委、纪委机构及书记、副书记更迭情况表

其中兼职书记、副书记各1人,常委5人,编制增至8人,配有专职干部5人。当年8月5日改为中共巢县县委监察委员会。1959年,监察委员会由11人组成,兼职书记1人,副书记2人,编制8人,配有专职干部4人。1963年,由县委副书记任监委专职书记,并设副书记1人,编制10人。全县7个区和县直机关党委也配备了组监委员,41个公社党委均配备了专职监察委员,377个支部增设了监察委员,并确定书记兼监察工作。1966~1976年,监察工作中断。1973年9月份一度成立巢县革委会政工组纪律检查小组,1977年2月,县委组织部下设纪检组。经中共巢县县委第三届第二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巢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由8人组成,设秘书组、检查审理组,全委编制10人,配有专职干部11人。1980年,县直机关党委和各区(镇)党委也配备了专职纪检干部。1981年底,纪检会由9人组成,书记1人,副书记2人,配备干部14人。1982年,全会编制增至15人。1984年7月,经市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巢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由13人组成,书记、副书记各1人,常委3人,专职委员4人;设纪检、审理、信访三科和办公室;全委定编20人,已配19人。10月,各区、市直机关党委成立纪检组,区委分管书记兼任组长,配备纪检干部。
2.纪检工作
1951~1964年,监委和基层组织受理各种违法乱纪案件4081件,监委自查和配合有关部门查处2984件;给予各种党纪处分的党员1366人,其中警告217人,严重警告193人,撤销党内职务193人,留党察看242人,开除党籍521人。
1979~1980年,工作重点是建立和健全纪检组织,配备专职干部,清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难案件,复查冤假错案和历史老案。1981~1982年,纪检工作以学习贯彻《准则》,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检查“农转非”户口中的弄虚作假,以及干部住房特殊化问题为中心。
1982年,县委成立了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查处案件72件,己结69件(留案1件),其中万元以上5件,1000元以上24件;区别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提请司法部门判刑、劳动教养,追回赃款14.77万余元。
1983~1984年,主要对中央(83)4号文件、(84)1号文件和中纪委《公开信》进行贯彻,检查验收工作,对触及《公开信》指出的五类问题的,住房超面积、超标准的作出了处理;从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入手,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种违纪案件218件,给予党纪处分的139人,其中警告34人,严重警告33人,撤销党内职务15人,留党察看27人,开除党籍30人;复查冤假错案63件,处理人民来信2656件(属纪检会本身查处的669件)。接待来访550多人次;对黄山、银屏、槐林等地乱砍滥伐树木的歪风和城乡各地盛行的赌博风,以及招工、户口“农转非”中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进行了认真纠正;对广大党员进行了党风党纪教育。
(五)统战工作
本市党组织早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如民国2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巢北地区建立了巢县抗日游击队(简称巢抗),在巢南地区依靠“大刀会”左派,争取了中间派,孤立和打击了右派势力,实现了教育争取“大刀会”抗日的目标,为皖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建国后,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统一战线工作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推行极“左”路线,使统战工作中断10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战工作有了很大发展,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时期统战工作以对台工作为重点。从1981年开始,先后三次组织人力对去台人员及其在巢县的亲属进行了调查登记。1984年底统计,本市共有去台人员982人。其中上层有影响的人士40人,各界中层人士102人。本市台属有616户,计2916人,其中已通信、通汇的370户,占总户数60%。
1980年以后,先后召开了台属座谈会、茶话会11次,每次参加人数40 人左右。组织部分台属编写宣传稿件56篇,送海峡电台、中新社播出。
1982年9月25日,成立了中共巢县县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
1982~1984年,接待台属来信、来访580多人次,立案复查有关台属的案件123件,改正、收回安排工作的8人,合同工转正的2人,为失去就业机会的20户、共36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补偿查抄损失的有3户计1994元,政治上平反撤判的12人,归还被占房屋21户共102间,其中折价退还4户共1.355万元,发给生活补助费的有15人共3200元。有3名台属被选为人大代表,10名台属被安排为市政协委员。
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本市建立了黄埔同学会安徽分会巢湖小组,有原黄埔同学45人参加,其中有黄埔一期国民党少将侯爵,原国民党中校、起义人员班必楷等有影响的人士。1985年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为69名原国民党军政起义、投诚人员颁发了起义、投诚人员证书。
本市统战对象中,省人大代表5人,省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25人(其中副主任2人,常委5人),市政协委员80人(其中副主席3人,常委16人)。
本市“三胞”多,侨务对象多(2953人),知名人士多。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本市修葺了冯玉祥、张治中两将军的故居。接待了抗日烈士张本禹的夫人一行14人来巢湖祭扫张本禹烈士墓。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从各方面开展了海外统战工作。仅1975年至1985年,本市外事部门接待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百人以上。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丹麦、墨西哥、澳大利亚等代表团、游客300多人,促进了改革开放。“三胞”积极关心支持家乡的“四化”建设。美籍华人徐经方先生、日籍华人刘迈、瑞典籍华人刘万春和易祥英、香港郑少英等,为发展本市的教育、卫生事业捐款达人民币100万元之多。
(六)落实政策
本市在落实政策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1961年,中共巢县监委专门成立了甄别办公室,对党员和干部1957年以来被处分的案件进行认真全面的甄别。到1962年12月底,甄别结案人数占总数的98%。到1964年上半年,甄别工作全部结束,被平反的党员和干部占总数的70%以上。
1978年,成立巢县县委“摘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直各部门和区社也层层建立了“摘右”领导小组,共抽调209人办公。对全县原划右派558人中的554人进行了复查,改正后安置工作的有205人,给予死亡抚恤的有248人。原划中右198人(其中失去公职139人),改正后安置191人。此外,11名受株连的家属子女被收回安排在全民单位工作。有95户264人被收回安置城镇户口。
1984年底统计,“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229件,已全部落实政策。落实政策共用经费23.2894万元,劳动指标242个;平反冤假错案831人,解决户口117户305人;补发“文化大革命”中被扣减工资的有6人,共1.4153万元,归还“文化大革命”中查抄13户的财物,其中实物168件,补赔3770元,归还“文化大革命”中被占用的私房26户119间,恢复、安排工作410人,死亡抚恤306人,救济15人。
1985年,全年受理申诉39人40件,经复查驳回7人7件,解决19人19件。共落实房产5件18间,退还私房4间(折款赔偿7600元),退还“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财物3件,恢复公职1人,明确起义投诚人员身份7人,回收城镇户口5户9人,一次性救济200元。
在落实统战政策中,落实宗教房产4处94间,市政府专门拨款1.1万元购买8间房屋,解决了基督教在巢城定点活动场所;对散居农村年老体弱的僧尼给予每月15元的“定补”。
(七)信访工作
1949~1950年,来信来访的绝大多数是老区人民,向党和政府报告当地反动势力及地、富的反动动向和有关政治情况,以及群众的要求。随着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和1952年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群众向党和政府检举揭发反革命罪行和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信访大量增加。这些信访,大部分是由当时领导运动的部门处理,政法系统和有关职能单位也受理一部分,其中1952年县法院收信2046件,县检察院收信309件,纪律检查委员会收信30件,县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收信157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来信来访增多。据统计,1950年至1977年群众来信仅有2092件,来访577人次。而1978年到1985年,群众来信共6.2059万件,来访1.2195万人次,其中1979年来信8090件,来访2082人次。
1978年7月,建立了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每月1日、15日轮流接待群众来访的制度。为了加快对疑难信访问题的处理,信访干部增加到8名,并从有关部门抽调18名干部帮助查处信访案件。
1984年12月,进一步健全了市领导同志信访接待日制度,由市委常委、人大主任、市长、副市长、政协主席、纪检书记每月逢五(即5日、15月、25日),每次一人,轮流在信访办公室接待群众,阅批信件,加快对疑难信件的处理。1985年,有15位领导同志轮流接待群众316次,阅批来信465件,解决疑难问题101个,其中不少属“老大难”问题。银屏区岱山乡是1964年省委“四清”试点地区,当时全乡有50多户上升为地主、富农、资本家、债利剥削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错误上升的成份问题虽得到了解决,但被没收的房屋没有归还。市委负责同志在接待来访中了解到情况,亲自主持召开有关部门及区、乡负责人会议,对原被征收、没收的138间房屋10案作出了四条决定,责成区、乡逐户落实,分别退房或予以赔偿,群众很满意。1985年实现了信访工作6年无积案。全市信访工作开展了检查评比活动,评定12个单位为1984年信访工作先进单位,7人为巢湖市1984年年先进信访工作者。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