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私营商业
民国时期,私营大小商号、摊点分布在巢县43个大小集镇上,有百货、棉花、绸缎、京广、杂货、山货、铁木农具、粮、油、棉、竹木、柴炭、旅馆、饭店、茶社、洗染、印刷、酱坊、猪禽蛋、五金交电等30多个行业,资本从几十元、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资本雄厚、开业较早的大商号多集中在巢城、柘皋、烔炀等地。
建国前夕,有500多家资本较大的专业商店分布在巢城东河街,大、小西河街和十字街等繁华地段。这些商号中,有百货业25户、南货业24户、鲜干业35户、京广业16户、鲜肉业19户、香炮业16户、烟茶业14户、酱作业29户、锅瓷窑业13户、饮食业25户、粮食行31户、缝纫业31户、铁器店17户、竹器店20户、木器店28户、旅社饭店30户、国药12户、丝麻网业7户、布行2户、文具业5户、棉布行8户、牲畜行3户、竹木行10户、纺织洗染店12户、浴室5户、水炉店15户、理发店11户、照像馆3户、弹花业6户、信托寄售店4户、雕刻店9户、五金白铁店8户、烟厂3家、油坊11户、制鞋店5户、牙刷厂1家、糖炒店9户、麦面坊11户。其中南货业中较大的有“吴仁和”,创立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从业人员13人;“蔡鼎康”创立于民国15年(1926年),从业人员11人。两家资金均在万元以上,生产的玉带糕名闻遐迩,为本地传统名产。两号在经营南货的同时还经销香烟、火柴、煤油、糖、肥皂等商品。酱作业中较有名的有“陈泰昌”、无为县朱姓人氏开设的“朱德泰”及“潘恒昌”3家,他们生产的豆制品、酱油、米醋、小磨麻油等产品品质优良,并设糟坊酿酒,批零兼营。饮食业中,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店“富春楼”、“聚贤楼”,这两家的早点和菜肴,品种多,色、香、味独特。国药业以“王澜记”经营最佳,自民国20年(1931年)开业后,除经营中西药外,还能医治肿毒、疮、疖。木器店中,较大的有抗战前徽州人经营的“义源”、“李鼎新”、“同顺泰”3家木号,抗日战争期间关闭。抗日战争胜利后有“福源”、“乾泰”、“天记”、“天源”等数家木号。棉布业中首屈一指的数“祥泰正”,分“东祥泰正”、“西祥泰正”。‘浴室以“临湖泉”、“顺河泉”、“清莲池”3家较大。
许多外地在巢城经商的人,为了经营方便,相互联系,在巢城建立了一些会馆。清末有江西会馆、宿松木业会馆、福建会馆,其中福建会馆规模较大。民国以后,这些会馆逐渐解体、消失。
民国27年(1938年)4月日军侵占巢城后,一些大的商家逃往外地,城内仅有较小的店家和摊贩,市场萧条。抗战胜利后,市场一度盛行投机倒把,出现短暂的虚假繁荣。
柘皋镇较大的商号有徐汉卿的“徐兴源”的货号,高益氏的棉市店,鲍春谷的“鼎新”酱园,王荣才的“群贤聚”饭店,任石渠的“三阳”货号,“春和义”国药店,苏、褚、王三姓的竹木行。烔炀镇较大的商号有黄善夫的“台丰号”绸布店,陈少泽的“福茂号”及赵姓的“易太和”采货店。桐荫镇(黄麓镇)较大的商号有洪世勋的“先胜号”布店,张宗发国药店等。
建国初,巢城私营商业有41个行业,853户,从业人员(包括职工)约2400人。资金19万元左右。全县私营商业营业总额达597.2万元,是国营商业的10倍以上。
1952年,国营公司开始在巢城的百货、棉布、南货三个主要行业中组织同业工会,实行联购分销、定价出售。1954年,粮、油、棉实行统购统销。粮、油由国家统一经营,棉布由零售商为国营代销。1955年,私营商业组织成立了14个中心商店、97个自负盈亏的合作小组,从业人员925人;另外经销和自营的有136户,代销的280户。政府还根据依靠经商为主要生活或辅助生活的不同情况,逐户安排营业额,定额收税,银行贷款。1956年,国营商业负责改造的私营商业共967户、1472人(包括职工255人)。其中,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占总户数的9%;合作商店(组)占58.12%;经、代销店占2.48%;摊贩和流动摊贩的合作小组占30.4%。对私方人员,量才录用,安排适当工作,担任副经理的有14人。
1958年,全县开展个体商贩登记发证工作。计发证2626户,从业人员3384人。其中小商贩598户,从业人员696人;无证经营的940户,1043人;取缔和动员停业的623户。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个体商贩大都吸收到合营或合作商店中。全县2871户私营工商业者,组织到合营或合作商店的有2765户。
1961年起,有限度地开放农贸自由市场,自发的个体商贩不断出现。1972年,把个体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倾向加以限制,对巢城内的个体工商业者进行了一次清理整顿,取缔无证商贩和手工业者53人,个体工商业者由127人减至7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忽视个体经济拾遗补缺的作用,挫伤了个体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个体工商业者寥若晨星;而国营和集体经济又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需要,一时出现了“理发难、洗澡难、买菜难、吃饭难、住宿难”的现象。1980年后,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其存的体制,私营商业又逐步恢复和繁荣。全年核发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496个,其中农业户口243个。1981年,个体经济得到大幅度发展,全年核准发证1386户、1498人。其中农业户口538户、644人。1982年,个体工商业发展到2575户,从业人员2820人,其中待业青年146人,社会闲散劳力2674人。同年开展农村小商店的登记发证工作,计发证977户。其中烈军属55户,残废军人37户,困难户870户,五保户15户。发展较快的区镇有烔炀136户,黄山117户,槐林184户。
1983年9月,成立了巢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全年发展个体户2701户。同年,全县有个体工商业4020多户,从业人员1.6万多人,经营五金、电器、鞋帽、服装、钟表、眼镜、音响、家具、烟酒、干鲜果品、饮食等,其中经营服装、香烟、饮食的人数最多。个体经营者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翻新商品,价格随行就市。1985年个体商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439万元。1985年,全市核准发证的个体工商业7667户,从业人员1.2402万人(其中工业、手工业560户1012人,运输业762户1148人,建筑修缮业15户41人,商业4594户7250人,饮食业749户1361人,服务业406户695人,修理业403户584人,其他178户311人),资金643万元。
二、集体商业
(一)供销合作社
1.建立和发展
1950年6月1日,在柘皋镇成立巢县供销合作总社,基层也相继成立了15个供销社。各级供销社家底薄、资金少、业务经营困难。以后由于国家扶持,银行以低于国营贸易10%的利率向供销社提供贷款(1954年贷款额达68.34万元),税务部门减征营业税20%,使供销社得到巩固相发展。1955年全社拥有资金1701.2万元,上缴国家税余207.2万元。1957年,对棉、麻、茶实行重点预购,投放预购定金17.5万元,赊销农具、农机、化肥41.01万元,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
1958年4月,供销社和商业局合并。合并前,供销社属于集体所有制性质,合并后为全民所有制性质。1961年10月2日,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分开,恢复集体所有制。并接收国营商业划拨资金725.25万元。其中股金14.11万元,固定资金26.91万元,银行贷款629.58万元,自有资金61.55万元,当年上交所得税10.5万元。1971年供销社再次并入商业局。1977年春,又行分家。“文化大革命”中,供销社改为全民所有制。1978年后,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当年实现利润120.4万元;1980年130.2万元,1982年达141.6万元,1983年供销社又由全民所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
2.股金和分红
供销合作社初建时,入股社员只有100名,每股股金1.5~2元不等。1954年人股社员10.22万人,占当年全县总人口的20.57%,股金13.82万元。1966年原有老社员10.26万人,共计10.26万股,股金14.13万元。到年底发展新社员514人,扩大股金额1028元。
1963年,全县共提红利5.6514万元,每户最多分红利1元,最少0.23元。每股优惠0.50元,优先供应商品。1983年后,全市红利分配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基层社根据本身盈利情况自行决定。无盈余时,不分红利,股金利息仍需照付。
3.基层供销社
1950年,全县相继成立了中垾、夏阁、司集、高林、槐休、坝镇、银屏、双桥(城乡)、柘西、柘北(柘皋)、梁帝庙(黄山)、烔炀、桐荫(黄麓)、连塘(散兵)、凤凰等1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成为巢县农村商品经济的主体力量。1954年,基层社干部职工1282人,供应门市部66个,分销店36个,收购点38个,临时收购点14个,货摊流动组11个,猪肉案13个,手工业生产社9个,供销生产组1个,生产组7个,供应总值1107万元。1956年,通过商业网点的调整,全县在原有的13个基层社,112个零售门市部,14个收购点和12个批发点的基础上,在农业社内建立35个供销门市部、21个代销店、118个货郎担子。1961年设立40个基层社,有干部职工567人。1963年基层社先后办起了加工厂、豆腐坊21个,猪肉案15付,粮食等各种交易所56处,集市管委会27个。
1965年5月1日,巢县又恢复了15个基层供销社,建立了购销门市部118个,职工784人,10月10日又成立了巢城、柘皋、烔炀3处贸易货栈。1979年,撤销坝镇、高林2个供销社,并入槐林供销社;撤销中垾供销社并入烔炀供销社。1984年全县有38个基层供销社,职工921人。
基层供销社情况
(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4.专业公司
棉麻公司1965年1月29日,撤销农副产品采购经理部,成立巢县棉麻公司。设废品、茶麻2个门市部,以及东山仓库和棉检站,职工29人,当年销售额113.2万元,固定资产1.4万元。该公司下辖烔炀轧花厂、夏阁轧花厂、柘皋轧花厂、黄麓轧花厂。
1966年,公司有职工31人,销售额171.4万元,固定资金1.4万元,下半年把废旧品门市部划归县土产公司。1967年,茶麻门市部移交土产公司。1970年茶叶收购交土产公司。1969~1970年划入粮油棉麻购销站。
1984年,有职工54人,下设东山仓库、棉絮加工厂两个独立核算单位、纯销售96.7万元,实现利润0.9万元,固定资产20.9万元。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1965年1月29日,成立安徽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巢县公司,其前身是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理部,有职工33人。设1个门市部,经营化肥、农药、药械、农具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毛元竹、小材小料等。下半年成立耕牛交易所。当年公司营业额达434.58万元,实现利润13.8万元,自有资金4.7万元。
1966年上半年,毛元竹业务划归土产公司经营。1978年,有职工58人,年营业额63.1万元,实现利润3.4万元,固定资产33万元。1980年,有职工63人。1984年,有职工81人,营业额1384万元,实现利润28.6万元,自有资金39.4万元。
土产公司1965年1月29日,在原供销社日杂经理部的基础上建立,有职工38人。当年营业额104.48万元,固定资金2.1万元。1966年,全年营业额154.6万元,固定资金2.1万元。1968年,增设大楼门市部、西门陶瓷仓库、东门日杂仓库。1969~1970年划入土副产品购销站。1978年,有职工110人,全年营业额377.9万元,实现利润14.8万元,固定资产22.5万元。1979年废旧品和畜产品公司划出成立县回收公司。1984年,有职工182人,全年营业额394万元,固定资金37.4万元。
回收公司1978年12月22日,将废旧物资收购业务从土产公司划出,成立物资回收公司,在城内设两个收购门市部,有职工36人。1979年销售额达91万元,实现利润5.1万元,自有资金4.6万元。1980年,实现利润6.15万元。收购废钢铁202.4吨、杂铜495.11担、杂骨572担、废橡胶280担、废纸9055担、牛羊油316担、废布845担、废铝66.5担、废麻及废麻制品528担,收购总值36.1万元。畜产品收购牛皮74张、黄狼皮181张、羽毛23.59担、猪鬃原料3.01担,收购总值25.8 万元。
1982年增设两个门市部。1984年,有职工70人,销售额151.3万元、实现利润33.1万元,自有资金35.7万元。
(二)公私合营商店
1956年,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全县269户工商业者分别组成15个公私合营商业。巢城有百货、棉布、酱园、南货、国药、浴室、旅社7个公私合营商店;柘皋有棉染、酱糕、锅瓷、毛元竹、国药5个公私合营商店。各行业公私合营以后,由对口的国营专业公司统一领导。同时,相应地成立了店务委员会,由公方、职工、私方等人员组成,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属于生产资料的,如营业用的房屋、货架、柜台、商品、资金、债权债务一一清理登记,折价入股。全县2000元以上的商业有21户。
1958年,组织私营工商业者332人到半汤乡倪黄村附近的汤山农场劳动。1962年,陆续抽回店外生产人员,合营商业作了相应调整。1971年,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先后转为国营企业,归并到有关公司。
(三)集体合作商店
农村合作商店1956年,全县农村集镇有合作商店125个、977户,从业人员1203人,流动和固定资金14.88万元,其中纯商业82个、788人,资金12.58万元;饮食业35个、349人,资金1.15万元;服务业8个、76人,资金1.15万元。年终分红的有87个商店,总额1.26万元。对亏损未能分红的商店,政府采取先付工资后征税的办法,给予照顾。1962年巢县供销合作社恢复后,首先是把合作商店划小,将61个商店、177个门市部、17个核算单位划为99个商店、294个门市部、77个核算单位;其次是进行工资改革,进一步贯彻按劳取酬的原则,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办法,使每个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部有所提高。
1978年,在“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指导下,合作商店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县49个独立核算商店(职工1899人)营业额达到914万元,盈利19.8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7万元。1981年独立核算商店划为50个,纯商业32个,饮食业9个,服务业9个,实现利润5.55万元,上缴税金27.36万元。1983~1984年,全县集体合作商店54个、1200人,每年付出工资66.85万元。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先后有17个单位亏损,11个商店解体歇业,480人自谋出路;还有20个单位140名退休人员发不出工资。1984年全市合作商店的营业额878.6万元,实现利润7.03万元。
城镇合作商店1956年,一部分私营商业,如弹花、寄售、照像、钟表刻字、镶牙、理发、水炉等行业,以合作形式组织起来。1957年,全县城镇有合作商店144个、1683人,合作小组105个、995人,代销店85个、304人,经销店89个、107人,分散经营106个、154人。合作商店的布局开始有些不合理。“文化大革命从期间,合作商店减少到43个。
1978年后,贯彻“统筹安排,大力扶植,积极发展”的方针、经过调整,1984年合作商店增加到95个。省、地两级驻巢厂矿均设有合作网点,市局比较合理。当年销售额651万元,占全民商业的19.3%。同期,为解决城镇青年就业问题,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待业青年店。1980年,待业青年经营网点4个、37人;1984年,经营网点发展到9个、93人。待业青年店在各自主办单位的扶持下,基本上做到了保本自给,略有盈余。
三、国营商业
(一)百货公司
1949年,成立巢县“贸易支公司”。1950年改为“中国百货公司巢县支公司柘皋办事处”,经营批发、零售业务。门市部营业面积为250平方米,商品有大百货、纺炽、针织、文化用品、西药、食糖、五金、交电、化工等。1952年,巢城成立巢县百货商店,1953年改为巢县百货公司。1955年、1962年先后将香烟、食糖业务从公司划出,由县专卖公司经营。1956年又将文化体育用品和纺织品业务划出,成立文化用品公司和纺织品公司。1957年后将西药交给医药公司经营,文化体育用品和纺织划回百货公司经营。1971年7月将五金、交电、化工商品划给县五交化煤炭公司经营。1972年糖业烟酒公司并到百货公司。1977年上半年又将糖业烟酒公司划出。
1956年成立国营劳保商店,供应全地区的劳保用品。
1958年百货大楼建成。1972年、1980年人民商场和卧牛商场先后建成。原公私合营百货商店于1972年并到百货公司。1985年初,公司有直属商场部4个,1个劳保商店,水泥厂、铸造厂2个百货商店、2个批发部,1个分销处,经营网点14个,干部、职工555人。
公司经营纺织、针织、文化用品、大小百货、五金、交电、化工、香烟、食糖、医药等十余大类。五十年代,品种有8000个,随着经营品种变化,香烟、食糖、医药、五金、交电、化工等商品陆续划出后,1985年百货公司经营商品近6000种。
1985年实现利润156.6万元,比1963年增长近8.3倍。其中卧牛商场就实现利润42.3万元,比1981年增长33%。各个商场都设立了修理部,对钟表和大型家用电器等商品除进行修理外,还开展预约订购、送货上门等便民业务。
(二)五金交电化工公司
1971年7月,成立巢县五金交电化工煤炭公司。设两个门市部:一个在县城十字街西边楼内,营业面积240平方米,主要经营五金、交电商品(包括建筑材料、民用五金、土木工具、紧箍和传动器材、交通工具、交通器材、交通工具零配件、电讯、电工电器器材),并附设无线电修理部;另一个门市部在东风路150号,营业面积80平方米,经营油漆、染料、油漆工具筹各种化工原料和工具。
公司辖东山头煤场,供应生活和工业用煤。1972年在健康路增设供应点,销售民用煤球、蜂窝煤。
1980年调整经营网点,原百货大楼一楼划给五交化煤炭公司做营业间,营业面积扩大到480平方米;同时东门化工门市部交公司下属集体商业做营业间,化工商品搬到西大楼一楼经营。
1981年煤炭经营业务从公司划出,成立县燃料公司。五交化公司专营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1982年9月,增设巢县五交化公司柘皋分销处,独立核算。营业面积为120平方米。经营五金、交电、化工商品,并对基层供销社、零售商店批发。
五交化商品经营品种由1971年的1500多种扩大到1985年的3500余种;利润连年上升,1971年纯利润14.2万元,1980年上升到22.72万元,1984年猛增到40.14万元。1971年干部、职工56人,1985年为159人。
(三)糖业烟酒公司
建国初,税务局专卖股管理糖、烟、酒经营工作,当时工作人员仅4人。1950年成立专卖管理处,禁止私酿,将原料、生产、调运、储存纳入国家计划,统一管理。1955年接收经营香烟的业务,成立烟酒专卖事业公司,属巢县工商科领导。该公司经营批发和零售,分别在柘皋、烔炀、梁帝庙、夏阁、槐林等地设烟酒分销处。1958年又在桐荫、坝镇、散兵、油坊集增设烟酒分销处。1962年接收食糖经营业务,成立糖业烟酒公司,有干部、职工62名。1969年烟酒分销处陆续撤回。1983年公司委托个体户分别在柘皋、烔炀、黄山、栏杆、尉桥、下塘、庙岗、梁帝、司集、红旗、黄麓、坝镇、槐林、沐集、庐江县盛桥等15个地方设代批点,给个体户4%的代批手续费。1984年除撤销红旗、尉桥、梁帝、庙岗4个代批点外,其余的代批点皆由公司一、二两个商店代批。公司有干部、职工207名。
公司商品进货渠道主要由地区统一分配,也从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江苏等地购进水果糖、桂元、荔枝等商品。
1966年,售出卷烟306.84万条、白酒100.22万公斤、食糖86.67公斤。1977年,售出卷烟261.27万条、白酒143.93万公斤、食糖91.18万公斤、获利润3.94万元。1985年售出白酒110吨,食糖150吨,获利润达22万元。
公司下属单位有食品厂、饮料厂。食品厂是1964年组建的,主要产品有一品玉带糕、白切、寸金、羊角酥等,畅销合肥、蚌埠、马鞍山、淮南等地,也曾远销青海等省。饮料厂建立于1983年,主要产品有桔子香槟、葡萄香摈、柠檬汽酒、汽水以及将散装白酒、曲酒装成瓶酒等,尤其是将山芋干酒经过配制,改变了原来含有的山芋干气味,饮后有舒服感,价廉味正,深受顾客欢迎。
(四)食品公司
1953年成立县食品收购组。1954年上半年成立食品营业所,同年成立中国出口食品公司巢县公司。除在本县收购外,还从外地收购生猪。1955年建放王岗养猪场、肉类加工厂。成品和再制品有猪肉、禽蛋、皮蛋、香肠、板鸭等,外调合肥、芜湖、马鞍山、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1956年,外调生猪9521头、鲜蛋78.14万斤、家禽2.62万只、菜牛91头,菜羊19头。1958~1961年,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合并期间,公司属商业局副食品经理部领导。1962年恢复巢县食品公司,成立鲜肉合作商店,零售网点分布在巢城各莱市场、集镇和驻巢省、地各大厂矿、机关、医院。1963年销售生猪9923头、鲜蛋5.72万斤、家禽2.06万只、菜牛20头、菜羊71头。1978年后,在价格政策上作了调整,调动了广大群众养猪、养羊、养家禽的积极性。1978年,收购生猪5.11万头、鲜蛋119万斤、家禽2.56万只、菜牛1044头、菜羊783头。1984年,公司有肉类加工厂、禽蛋厂各1个,食品站9个,食品组45个,经营网点77个,有干部职工415人。全年购进额达389.3万元,销售额达901.5万元。
食品公司几个年份主要产品收购统计表


(五)饮食服务公司
1961年,成立巢县饮食服务公司,统一管理饮食服务行业。当年营业额达51.96万元,盈利17.72万元,其中饭店盈利11.81万元,浴室盈利0.93万元,旅社盈利4.98万元。
1971年,为解决群众“洗澡难”问题,在顺河泉、临河泉等5家公私合营浴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人民浴室,增设了女浴室。
1984年,饭店有职工187人,盈利2.57万元;浴室有职工45人,收支平衡;旅社有职工229人,盈利4.94万元。
(六)蔬菜公司
1965年以前,本市城镇居民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城郊的生产大队和个体菜农,品种不全,价格不稳,购销脱节,淡季“买菜难”。1965年后,成立巢县蔬菜经理部,下辖酿造厂、合营酱园商店和3个门市部,各菜市都设有经营网点。1971年,蔬菜经理部、合营酱园商店、酿造厂合并成立巢县蔬菜豆制品公司。1971年公司营业额136.42万元,盈利5.54万元。1984年公司有酿造厂、酱制品厂、豆制品厂和调味品批发部各1个,下设6个门市部,年营业额97.76万元。
巢湖市商业局系统副食品零售额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