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市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和圩区相间,常受旱、洪、涝灾害威胁。
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续修庐州府志》记载,当时巢县有高林、柘陂、石茨、凡参、康陂、参柳、土陂、陈陂、鲍塘、宿陂、秦陂、黄泥、相陂、吴家、新陂、严家、泉塘等19口大塘,野泊、鲁家、西野、武家、周家5处堰,高林、马尾河、高林下、李家、石茨河等6座坝。
据民国24年(1935)编修的《安徽通志稿·水工》记载:巢县有大小塘堰3400多口,灌溉田亩13万余亩;较大的十字搪面积430亩,莲花塘面积200亩,大兴、老坝等塘面积百余亩。民国21年,省水利工程委员会派员分赴各区督率农民挑挖维修1940口塘堰,其余未修者于次年全部修竣。
建国前夕,全县有大小塘坝2.74万口,但年久失修,坍塌淤塞,有三分之二失去蓄水和灌溉效能。仅有5760口塘坝能在雨间蓄水,容量6040万立米,总灌溉面积49万亩。一般只能放水一至二次,平均每亩用水120立米。十天半月无雨就普遍呈现旱象。丘陵山区流传一民谣:“家住小山坡,年年旱灾多,不是棉受旱,就是稻干枯”。因此,普遍只栽一季中稻,土地利用率很低。
建国初期,每年冬、春季节,农民大兴水利。1949~1952年,修整原有塘坝1.8万口,新建塘坝108口,蓄水容量增加480万立米,整理灌溉沟渠480条,改善与扩大灌溉面积共11万亩。到1962年塘坝总数达3.15万口。在此后的20多年中,由于机电排灌站的兴建,塘坝失修淤浅,加上废塘还田,原有塘坝减少到2.65万口,蓄水总容量为1亿零300万立米。
1985年塘坝数量及容量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