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区内食品工业主要是粮食、油料加工业。清朝同治四年(1865)和县濮集油坊开业。同治十年庐江县办起鼎元油坊。光绪八年(1882)庐江县办私立生油坊。同时开办了众多的砻坊。民国时期,境内食品业有油坊、砻坊、槽坊、面坊、酱坊、糖坊、豆腐坊、茶号、炒货店等众多私营手工作坊,采用机器加工的食品业廖廖无几,设备简陋、生产规模小。1949年,全区食品业产值1320万元,加工大米1.54万吨,油脂2000吨(包括家庭加工),白酒260吨。50年代初,通过对私营企业改造,国家投资新建了一批米厂、酒厂、油厂、茶厂、食品厂等国营和集体食品企业。1956年有食品企业115个,从业人员23650人,固定资产2703万元,创产值2812.2万元。1958年“大跃进”,增建了米厂、面粉厂、食品厂、畜禽肉类加工厂等。1959年全区食品工业产值5301.07万元。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产值下降幅度较大,1962年食品工业产值是2494.04万元。1963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66年食品工业产值恢复到4015.25万元。1967年至1970年,食品工业产值再次下降,1971年有所回升。1978年全区食品工业产值10165.55万元。进入80年代,区内农副产品日渐丰富,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全区有食品加工企业582个,实现产值28671.9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0.6%,实现利税139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内)的12.4%。1990年食品工业有粮食加工、油脂加工、屠宰加工、酿酒、罐头、糕点、糖果、饮料、调味品、速冻食品、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门类,产值34245.6万元,出口创汇2100多万美元。
一、粮油加工
(一)粮食加工历史上民间习惯采用土(木)砻脱壳,石臼椿米。民国10年(1921)商人周静卿、吴咏梅在和县开办大达口米厂;朱秀宽开办新记碾米厂。民国17年庐江县城倪叔记砻坊采用碾米机碾米,随后益民和民生等数家先后配备碾米机械。民国21年,无为县襄安镇“智民电灯碾米公司”开业,采用柴油机脱壳碾米,生产效率有较大提高,日加工量达万斤。同年巢县商人王卿在城关大西门外开办第一家机器砻坊。民国25年,巢县城关李鼎兴联合9户商人,以资摊股,创办了万丰米厂。1949年,包括家庭加工在内,全区加工大米量为1.54万吨。
建国后,各县建立国营和集体大米加工厂。1950年庐江县粮食公司办的碾米厂用100马力柴油机作配套动力。同年,成立巢湖专员公署粮食局加工厂;巢县兴建了柘皋米厂、烔炀米厂、巢县粮食局面粉厂,同时还改造了同兴、新巢、益民三家米厂。当年巢县共有2台砻谷机、4台碾米机,大米年加工能力达万吨。1952年和县分别兴建粮食局第一米厂、白桥二米厂、雍镇三米厂、乌江四米厂。1954年,无为县共建11座碾米厂,每厂日加工量2—3万斤,无为城关裕丰米厂日产可达7万余斤。1978年,各县对大部分米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增添设备,1986年全区有大米加工厂48个,面粉厂7个。无为县实现了大米加工生产自动化,1986年出口大米4536.18吨,创汇72.6万美元,标一粳米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全区有独立核算粮食加工企业137个,职工3672人,粮食加工总产值16944万元,利税448万元。
(二)植物油加工植物油加工历史上以私人油坊为主。本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螺旋压榨机。50年代,对老企业和小作坊改组、改造,建立新型的机械化油脂厂。1956年庐江县鼎元油坊公私合营后改名为庐江榨油厂,政府投入资金更新技术、添置机械设备、采用新工艺,日加工菜籽油1万斤。同年,和县供销社利用私营油坊设备开办了十几个集镇油厂。之后,各县都建有油厂,使油脂产量稳步增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又新上了一批装备比较先进的专业油脂加工企业,兴建了5个日处理50吨菜籽的油脂化工厂。1990年全区加工食用植物油4.9万吨,总产值17882万元;有独立核算企业219个,职工4217人,年产值17848万元(其中全民企业6个,职工869人,年产值1024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204万元,其中全民企业为1436万元。
二、酿酒
解放前,各县都有槽坊。民国初,和县有槽坊近百家。这些槽坊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操作,以本地产的糯米和高梁、玉米为原料,生产烧酒或甜酒,自产自销。1949年全区年产白酒260吨。1949年,巢县柘皋鲍家槽坊,改为国营巢县酒厂;庐江西门刘家桥郑敦武私人槽坊改为庐江县酒厂;含山县将运漕镇洪义泰、森和协记、钱竞发三家私营槽坊合并为专酿专卖运槽分销处,后改名为含山县运漕酒厂,年产白酒200吨,固定资产近万元。1950年,和县成立地方国营和县酒厂,共有职工11人,固定资产3700元。1955年无为县酒厂成立,有职工27名,年产白酒百余吨。1969年全区共产粮食酒2509.3吨。
70年代,巢县酒厂开始生产芋干酒,1979年无为县酒厂引进技术,生产大曲酒。1985年全区6个国营酒厂产酒1.2万吨(品种有大曲酒、白干酒、香槟酒、汽酒等)。1986年含山县啤酒厂投产。1988年庐江县泥河镇兴建黄酒厂,引进绍兴黄酒生产技术,生产“海神牌”加饭酒、花雕酒。1990年全区有各类酒厂6家,职工1437人,产白酒1.88万吨,啤酒845吨,其他酒1100吨,产值5059万元,实现利税184万元。
三、糕点、糖果
区内食品加工业历史悠久,有不少风味奇美的传统食品。如和县乌江酥(又名霸王酥),形如鳖壳,色泽金黄,酥脆味美,拍之成粉,经久不绵;明末清初,巢县烔炀镇清静糕点店制作的四镶玉带糕(原名桃仁糕)四边镶白,中间夹桃仁、青梅、桂花等,色彩清晰,图案逼真,芳香浓郁,松软香润;无为县陡沟镇制作的桂花酥糖,品质细腻,入口酥松,香甜可口,流传百余年;无为熏鸭(又称板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远近闻名;庐江县小红头(又名糖油烧卖)亦为地方名点。
解放前,各县城关、集镇均有私人开设的糕点作坊,手工生产,设备简陋。建国初,私营作坊改为集体企业,部分上升为地方国营企业。1953年,各县相继建立国营食品企业。1965年,巢县食品厂改为专区食品厂。进入80年代,全区糕点、糖果业兴旺,各式名点和传统食品产量大增。1990年全区拥有独立核算糖果、糕点企业26家,职工1249名,拥有固定资产694万元,创产值1671万元。利税102万元。
四、畜禽肉类加工
本区为全国畜禽、水产品基地之一。从50年代起,建立了一些小型畜禽食品加工企业。1986至1990年,地区对畜禽、水产品加工投资增多,建成巢湖冷冻厂、华巢水禽联营公司、无为肉联厂、白湖冷冻厂、巢湖开发公司冷冻厂等10多个企业,冷藏加工能力近3万吨,生产速冻蔬菜、分割肉鸡、速冻银鱼、速冻猪肉等10余种产品。巢湖冷冻厂是较早从事冷冻及食品加工的企业,1982年建有速冻蔬菜生产流水线4条,具有配套的冷藏运输系统,有原料加工厂11家,成品加工厂1家,年出口速冻蔬菜3000多吨,占全省同行业出口的72.8%。
1990年,全区有独立核算肉禽类加工厂10家,职工615人,总产值79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63万元,水产加工厂5家,职工1000人,总产值164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342万元。
五、主要厂家
(一)运漕酒厂
该厂位于含山县运漕镇裕溪河畔。1949年由3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原名为地方国营含山县专酿专卖运漕分销处。50年代初,更名为皖北行署运漕酒厂。1958年后,隶属含山县,名为含山县运漕酒厂。
该厂成立之初,仅有10多间简陋厂房,手工操作,生产小曲酒。1952年前年产量200吨,产值2万元,至1958年产量增长2.7倍,产值增长1.8倍。60年代至80年代初,该厂白酒年产量虽有较大增长,但始终未突破千吨大关。
1983年,该厂被定为含山县首批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同年,从武汉引进了先进技术,当年产值增加30多万元,利税增加1.8万元。年底,采用新工艺,生产漕川酒,销售2000余吨,创利税70万元。1984年投资350万元,完成3000吨酒精、100吨优质大曲、年灌装800万瓶灌装车间配套工程等三个项目,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1987年,利税增到124.9万元,成为含山县利税突破百万大关的企业。1988年至1990年,产量、产值、固定资产、利税均超额完成任务。1990年,全厂有职工320人,其中技术人员70人,固定资产606万元,利税额354.4万元,产白酒7000余吨,产品有7大类20个品种。
(二)巢湖市酒厂
原名柘皋酒厂,系地方国营企业,座落在柘皋镇南合浦路边,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67.8万元,有职工285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
该厂建于1949年,当时仅有1个锅台,日投大麦240斤,产46°白酒近百斤。1951年,扩建厂房,日投大麦1000斤。1953年再次扩建,职工增至87人,日投大麦1.5万斤,品种由大麦扩大到稻谷、粘米。1955年,进行酿酒工艺改革,出酒率普遍提高10%到20%。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一度停产。1978年,进行设备更新,年生产60°白酒达3000吨以上。1981年,兴建大曲酒车间,先后建102条大曲池,开4个班,日生产2吨,形成6大类、30多个品种的白酒系列产品。1983—1985年连续3年利税超百万元。
(三)巢湖地区食品厂该厂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巢县食品厂,1965年改属专区,更名为专区食品厂,1990年有职工222人,初、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9%,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00万元。分厂有巢湖食品包装厂,属大集体性质,有职工85人,拥有固定资产100万元。
80年代后期,该厂采取了工商并举,开拓经营,增办了5个商业批发网点,8个生产车间,有饼干、冷饮、葡萄糖、固体饮料、硬糖、奶糖、软糖成套生产线。年产值12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蜂胶糖出口马来西亚,什锦奶糖、花生牛轧糖、儿童营养糖等4个产品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
几个主要年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