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壤
(一)类型
由于错综复杂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的地域差异,成土母质、成土时间及人类影响的不同,本区土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类型。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全区有5个土纲、8个土类、20个土亚类、67个土属、106个土种。
现将几种主要土壤面积、分布、特性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简述如下:
黄棕壤为本区地带性土壤,所处地形一般为丘岗地,分布较广,面积约145.7万亩,其中耕地45.7万亩(占全区耕地9.5%),占三分之一,其余为林地、园地。耕地一般分布于山麓和岗地,质地粘瘦;林地、园地多位于丘陵中下部和高岗,冲刷严重,土壤向薄而粗的方向发展。
紫色土该土在本区分布较零星,主要在庐江南部、无为县西部和巢湖中庙一带,面积6.7万亩。一般位于海拔100—300米的丘岗地带,植被稀疏,山顶多为岩石裸露,土壤侵蚀严重。
黑色石灰土该土在本区低山丘陵分布较广,巢湖市银屏山、黄山等碳酸盐岩类山区比较集中,面积27.9万亩。
石质土该土主要分布在本地区各种母岩山丘的中上部,厚度在10厘米左右,地表多碎石块、石砾,无植物防护或仅生长稀疏植被,一般为未利用土地,面积28.9万亩。
粗骨土该土分布在植被稀少的黄山丘陵区,属侵蚀严重、粗骨性强、无淀积层的一类土壤,面积50.7万亩。
潮土该土广泛分布于沿江洲地和内河两侧,质地深厚肥沃,地下水位一般在1—3米,有机质一般在1—3%,熟化厚度20—30厘米。面积26.4万亩。
沼泽土该土主要分布于庐江县黄陂湖沼泽地,地表长期积水,全剖面具有潜育特征,植物生长茂盛,积累大量有机质,面积1.32万亩。
水稻土该土是本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利用率最高的一个土类,面积406.8万亩。成土过程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布于岗旁冲上以及部分高圩地区的水稻土,一般是在耕种旱地的基础上,随水利条件的改善,经水耕熟化发育而成;分布于江河港汊、湖泊边缘等低洼圩区的水稻土,一般则是在草甸土或沼泽土基础上,经筑埂排水、围垦植稻后逐渐形成的。
(二)分布本区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约占土壤总面积21%;而其它非地带性土壤占79%,其中最大的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几乎遍及全区。各类土壤在地带性和非地带因素综合影响下,大致呈以下四种分布方式,即枝状分布、台阶式分布、碟形分布、带状分布。总的分布规律如下:
以长江为线,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为:潮土(长江沿岸漫滩)——水稻土(乌江、铜闸、陡沟、襄安一线)——黄棕壤、黑色石灰土(石杨、昭关、银屏、蜀山一线)——黄棕壤、水稻土、黑色石灰土(司集、板桥、盛桥、马厂、乐桥一线)。
在西南部和北部的低山丘陵和高岗区,是以黄棕壤土类为主的土区,山丘土壤分布趋势为:顶部为石质土、粗骨土,中下部为薄中层土壤,坡麓一般为厚层土壤、如黄棕壤;冲底则分布着水稻土;高岗一般为粘盘黄棕壤。
东南部和西部沿湖平原区以水稻土为主,该土区与丘岗地相接,形成水田土壤、旱地土壤、山林地土壤的阶梯式分布。长江沿岸分布带状潮土与平原区水稻土相连。
全区土壤分类表

二、植被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混交林夹少数耐寒长绿阔叶林。但原生植被不复存在,绝大部分为人工栽培林、次生林及灌木丛、草类。
(一)低山丘陵植被群落该群落分为阳坡植被群落与阴坡植被群落。阳坡植被群落以马尾松林为主,伴生树种有茅栗、白栎、麻栎、化香、山槐等荒山先锋树种。灌木层有短柄木包、映山红、窄叶山胡椒、野山楂、胡枝子、白檀等。草本层以一枝黄花、蛇莓、荩草、龙芽草、三脉叶、马兰等占优势。藤本植物常见有菝葜、紫蕨、海金沙等。
阴坡植被群落以马尾松、黑松、杉木林为主,伴生树种有化香、山槐等。灌木层有短炳木包、白栎、白檀、乌饭树、山胡椒、映山红等。草本层以五节芒、蕨类、淡竹叶为主。
(二)平原岗地植被群落以柳属、杨属、刺槐、枫杨、臭椿、楝、泡桐、水竹、马尾松、栓皮栎、麻栎等为主;灌木层有乌饭树、映山红、茅栗等;草本层以白茅、五节芒、狗牙根等为主。
(三)水生植被群落遍布全区大小水域,尤以沿江的湖泊、池塘中最为茂盛,包括沉水、浮水、挺水三种类型。沉水类型主要分布在湖心一带,有眼子菜群落、藻类群落等;浮水类型主要有紫萍、浮萍群落、水花生群落、细果野菱群落等;挺水类型主要有莲群落、茭群落、芦苇群落等。
上一篇:第四节 水文
下一篇:第六节 资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