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所需中药材主要靠药农野外采挖提供,进行人工培植者甚少。1976年,县医药公司始于七里公社坑口建立药材培植场,进行药材栽培。之后又有部分社队培植山茱萸、天麻、山栀、茯苓等品种获得成功,但未大面积推广。1978年以后,县内出现了药农专业户,主要生产山茱萸、薏仁米、山栀、桂枝、茯苓、杜仲等药材,并逐步形成了七井乡山茱萸生产基地。至198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775亩,品种增至11种。
坑口药材培植场建于1976年6月,场址设七里乡垄上村坑口。全场职工8人(其中临时工5人),主要栽培山栀、杜仲、山茱萸、黄桕、桔梗、贝母、板兰根、玄参、茯苓等品种,种植面积100余亩。1984年生产各种药材100余担,总产值6459元。
莘田乡三义药场属乡办药场,原为莘田乡三义林场,1976年开始引种培植山茱萸,之后又相继种植天麻、山栀、茯苓。至1984年,药材种植面积达30亩,年产值近2000元。1985年,增种山茱萸4630株,已初步形成药材生产基地。
七井乡山茱萸生产基地山茱萸(亦称“枣皮”)是本县地产药材的主要品种之一,主产于七井乡。当地农民称野生枣皮果为“天木籽”,即“天赐”之意,1964年曾收获干枣皮150担。70年代中期境内开始人工培植山茱萸,至1981年,种植面积达70亩。时发现的野生自然分布的枣皮林面积约1000亩,其中利用管理的约300亩。

80年代起,枣皮生产得到重视,国家多次调整上浮枣皮收购价格,县委、县政府将枣皮生产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县医药公司投资12万元用以扶持发展枣皮生产。1984年七井乡枣皮种植面积增至160亩,野生自然分布的枣皮林面积约有3000亩,可供利用的枣皮树总计6万余株(其中开花结果的逾万株),干枣皮年产量超过250担,成为本县最大的枣皮产地。该乡新建村有1棵约百年树龄的枣皮树,1970年至1979年平均每年挂鲜果106斤(主要是克服大小年,老树冠盖改造和更新复壮等),1980年至1985年,通过技术管理,平均每年挂鲜果194斤,产量比70年代增产33%。
药农专业户1978年以来,县内先后涌现出68户药农专业户,药材种植面积共计184亩,主要培植枣皮、薏仁米、天麻、茯苓等品种。除专业户外,县内还有部分农户从事小规模的药材生产和采挖野生中药材。据1985年统计,全县农村药材收入达20.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4%。

下载原文件
下一篇:(四)药材加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