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民间口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甚丰。在内容上谚语有事理、修养、社交、生产、自然、生活等类;歇后语多有幽默、诙谐和辛辣讽刺。两者在章法上有兴有比,有隐有寓,亦有直陈其事,语言简明平实。传说多为神话故事、名人轶事等。本志各选录若干记述如下:
1.谚语
事理类:
跟好学好,跟叫花子学讨。
惯儿不孝,肥田长瘪稻。
人怕戳,火怕拨。
不做贼,心不惊,不吃鱼,嘴不腥。
嘴勤不走冤枉路。
修养类:
人要真心,火要空心。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贪食的鱼儿易上钩。
伸手莫打笑脸人。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社交类:
在家不答人,出外无人答。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
自然类:
(立)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吃了中秋饼,要把寒衣请。
过了十月中,只有梳头吃饭工(日短)。
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雨来就是雪。
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
不怕冬雪大,就怕春雪下。
春东风,雨祖宗;秋里伏,热得哭。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
夏作秋,没得收。
雷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三月无秧水,四月田开裂。
天起鲤鱼斑,晒稻不用翻。
蜘蛛结网雨不停,蚂蚁搬家雨淋淋。
生产类:
家有千棵桐,一生不会穷。
七月荞麦八月花,九月荞麦收到家。
七(月)挖金,八(月)挖银,十冬腊月挖不成(指挖茶棵)。
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喝摘不得。
人哄地一日,地哄人一年。
莫喜春草出头,当心冻死老牛。
麦在灰里滚,收成靠得稳。
冬耕深一方,抵上一交粪。
油菜浇花,麦浇芽。
田边无杂草,虫害自然少。
种田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
人多嘴多,树多水多。
生活类: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勤劳发狠,生活把稳。
起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浪淘沙。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睡前泡脚,强似吃药。
2.歇后语
草帽掉了边——顶好。
丫环管钥匙——当家不作主。
蚊子叮菩萨——认错了人。
戴笆进庙门——冒充大头鬼。
老鸨不吃鸡——该鹰(应)的。
穿蓑衣打火——惹火(祸)上身。
四两棉花八把弓——不弹(谈)。
豆腐贴门对子——两不沾。
三十晚上的饭甑——不空。
两个哑吧吵嘴——分不清是非。
黄牛锯掉角——假马。
麻雀看蚕——越看越完。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老虎头上拔毛——找死。
3.传说
毕锵幸遇京师大人毕锵青少年时,迫于家境贫寒,常出门打短工,挣了钱便买书自学。那年,他在广阳与青阳交界处的琉璃岭,为岭头的寺庙帮工。有一天,挑水回来,恰逢京师大人带一班进京赶考的贡生途经于此。时天色渐晚,京师大人下轿,带领随从到庙内进香、秉烛,打算歇息一时便走。大人走近庙前,发现庙旁有棵古松,状若苍龙昂首,当即一时兴起,随口吟道:“岭上青松,抬起龙头望月,”并对那些考生说:“你们谁先对出下联?”那些考生听后,面面相觑,半天没有声响。此时,毕锵发现一班穿罗戴锦的书生拥在庙门前面,个个愁眉不展,便歇下担子追问何故,却被几个考生奚落一番。其中有个书生将京师大人出的上联念了一遍,指着毕锵的鼻子挖苦他说:“你懂?你对得出?!”毕锵望着庙旁的一片竹林,从容答对:“园中翠竹,摆开凤尾朝阳。”京师大人一听大喜,连称“好对,好对!”“才子,才子!”立即叫随从拿出银两,差人送往毕家,并将毕锵带进京城,着意培养,终使其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山腊烛”与“满天飞”毕锵做了尚书后,一直深得皇上恩宠。一天,万历皇帝约他到御花园赏花饮酒,席间,皇上突然问道:“你的家乡有何土特产?怎么不送几样给朕看看?”毕锵闻言,知道皇上对家乡州府没有贡品存在怨意。他思索片刻,答道:“臣的家乡只有‘满天飞’和‘山腊烛’尚可称为特产。”皇上一听“满天飞”和“山腊烛”的名称,颇觉新奇,忙叫毕锵派人将这两件稀物送来,毕锵应允照办。不久,石埭知县亲领毕府家人将一把芒花扫帚和一捆松脂解送京城。彼时,适逢万历皇帝上殿接受众官献宝。轮到毕锵时,他一面将松脂点燃,一面将芒花扫帚挥舞,弄得整个金鸾殿黑烟弥漫,芒花乱飞。皇上连忙发旨“收起,收起!”毕锵熄灭松明,收起扫帚,下跪奏禀:“非臣有意冒犯皇上,实因家乡山穷水恶,百姓就是用这松脂照明,用这芒杆做房,常年食不饱腹,衣不蔽体,乞皇上开恩,恕罪!”万历皇帝听他这么一说,原先憋着的一肚于气倒消了,忙说:“罢了罢了,朕允你家乡免贡减税就是了。”毕锵顿首叩谢“吾皇万岁!谢主龙恩!”
七品官碰头定县界相传清雍正年间,从祁门县赤岭至贵池县店村(今属石台),方园70华里县界没有划定,两县常闹纠纷,弄得当地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于是告到州府。池州、徽州知府又各自偏袒一方,一个坚持以赤岭为界,一个坚持以唐村恭浚河为界,互不相让;最后吵到八府巡按那里。巡按大人打开八府地图一看,心生一计,拍案叫道:“你们都听着!现在我约法三章:一、两知县分别回到本县所在地的杨村、唐村待命;二、次日辰时就地出发,相向而行,不准坐轿骑马,由监官督之;三、当日碰头之处,即为两县之界。”说罢,退堂而去。两州府、知县无奈,只好遵命而行。但又各自差人拿金银财宝和山区特产暗地买通监官,当晚一个骑马、一个坐轿分别赶到城安、小剡住宿。次日,天还未亮,祁门县令因求地心切,早起早行;贵池县令心想自己先走了30里地,预料明天以赤岭定界无疑,至次日一觉醒来时,日上三竿,才忙着梳洗、更衣、吃饭、上路,走了不到20里地正上一个大岭,远远看见祁门县令从岭头下山而来。贵池县令想抄陡坡小道赶上山顶,却被疾步而来的祁门县令和衙役们一齐拦住去路。正在双方纠缠之际,忽听一声巨响,飞来一块特大的岩石,正好落到两知县的中间,上书“贵池、祁门县界”六个大字。贵池知县见此情形,只好作罢。从此,两县的县界便划定了。直到今天,这块特大岩石犹存。岩石以上,属今日祁门县的吴家队,岩石以下,属今日石台县的互联二队。但当地人民却习惯称吴家为上坡石,称互联二队为下坡石。上、下坡石地名的由来,皆因七品官碰头定县界而取。
钓鱼台傍拾貂婢东汉末,司徒王允赴江南,途经钓鱼台(今横渡乡境内)忽闻草丛中有一婴儿啼哭声,王允令随从抬之带回长安。取名貂蝉,收为义女,教以诗书礼乐,尚明大义。适献帝时,董卓恃其义子吕布之勇,专弄朝政,肆无忌惮,成为朝野之忧。貂蝉自愿以身许国,进离间计,使吕布杀董卓。
山坑大路传说丁香树山坑(今丁香镇林茶村)在很早以前,散居着十余户人家,进出山坑虽有一条羊肠小道,但常年杂草丛生,行走艰难。农户中一位长者约集大家商议,决定每年端午节这天,各户抽一人自带干粮、挖锄、刀具,砍草修路,还议定这天均要准时到达,违者除补工外,罚酒饭两桌,千鞭一挂,下跪认错。但当年端午节这天,唯独长者家一人未到。时至下午收工时,长者到了工地,二活没说只是赔礼道歉,且将修路人全部请到家中,摆上两桌丰盛的酒菜,燃鞭下跪认错,并申明下次再违再罚,众人见此心悦诚服。从此每年端午节,各户不约而同准时到达,因而修成了后来的山坑大路。
强盗洞位于县治西处岭上,通达杨谭坡下首狮子潭。洞内曲径通幽,唐代时为一伙强盗据为大本营,常年劫财掠物,抢掠民女,杀人越货。周围几十里内百姓叫苦不迭。虽屡报官府派兵征剿,均败北而还。后新任长林县(石埭县别名)县令,设计舍身入洞拜访盗首,并送去大量酒肉宴请全部强盗。正当洞内饮酒作乐之时,洞外则将早已准备好的巨石、生铁等把洞口封闭了,县令与众强盗同归于尽。从此周围百姓得以安居,处岭得以通行。
上一篇:(四)文艺创作
下一篇:(六)广播电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