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学制
清末,县内小学堂学制为:初等5年,高等4年。民国6年(1917)小学学制改为初等4年,高等3年。民国22年学制定为6年,即初小4年,高小2年。
建国后,本县小学仍沿用“四、二分段制”,1952年曾试行“五年一贯制”,因受师资、教材等条件限制,翌年暂停推行。1969年起,县内小学全面实行五年制。1970年小学始业由秋季改为春季,至1978年重新恢复秋季始业。
2.课程
清末,高等小学堂开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9门课程,每周36课时(每课时1小时),初等小学堂减设图画课,每周总30课时。民国22年。小学开设的课程有公民训练、国语、自然、算术、体育、音乐、劳作、美术等。
建国后,小学课程设置依据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开设。1952年,县内各小学低年级设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工,每周24课时(每课时45分钟);高年级增设自然、历史、地理,每周25~26课时。一些大单班、复式班则适当减少或不上音乐、美术等科。1957年秋,根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增设1节周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年级增设1节农业常识课。1963年小学低年级每周课时增至28~30节,高年级增至32节。1964年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低年级每周课时减至26节,高年级减至28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课程设置无一定计划,各校根据形势需要自行安排,所设科目大致有毛主席著作课、学工学农课、社会主义文化课、军体课等。
1977年后,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小学设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每周上课26节。1978年上半年开始使用全国统编的新教材,贯彻实施《小学生守则》,学校教学工作步入正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