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农民抗敌协会
民国29年(1940),本县夏村等地因干旱粮食无收。是年底,中共石埭中心区委通过崇实中学校长孙梅轩从天津崇实中学校董会筹来款项。购买荞麦、玉米、马铃薯种子发给农民,结合抗日救亡宣传和救灾粮种的发放,先后在夏村、湾里陈、高城孙、芝岭唐、西溪6个村建立了“农民抗敌协会”。翌年6月,在夏村小学召开“夏村乡农民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周有元为主任,陈治安、余早发为副主任。
2.农民协会
民国31年至35年间,本县龙岩、舒泉、雷凌、横渡、杨坑、乌竹、夏村及广阳镇先后成立乡镇农会。民国36年4月,8个乡(镇)农会以“研究农业,提高农民政治认识,发展农民福利事业,并协助政府推行农业政令”为宗旨发起组织县农会,4月14日召开农会筹备会,4月16日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代表16人,共有会员770人。大会推定陈治水任理事长,章在智、苏致昌为常务理事,另有理事4人、监事3人。
解放后,本县建立县、乡农民协会(简称农协会),县农会主任刘永和,副主任李占魁。1949年10月,全县成立了53个村农会,共有会员5746名。在中共各级组织领导下,农协会发动农民进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各乡农协会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成为代表广大贫农、雇农利益的权力机构。1951年10月县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56人,列席代表18人。会上通过了“开展爱国售棉储棉运动,用实际行动继续增强抗美援朝力量”等决议。是年,全县农协会员人数由上年的15497人增加到18826人(其中女会员8798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0%。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协会停止了活动。
3.贫农、下中农协会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路线教育运动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社队普遍建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生产队建立贫协小组。1965年12月,县设贫农、下中农协会,调配专职干部1人。至1963年8月易名为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由23人组成,主任殷群英,常委11人。公社、大队设贫下中农代表会,生产队设贫下中农小组,全县计有105个“贫代会”和587个“贫代”小组。1969年3月起,与“工代会”、“红卫兵代表会”合称为“三代会”。
1973年6月30日,县召开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贫下中农委员会,韩立仁兼主任,委员31人,常委9名,设1名专职副主任,2名兼职副主任,是年12月6日起,根据池州专区贫下中农协会文件通知,改名贫下中农协会,并派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校、商店,名谓“管理学校”、“管理商业”。1976年整建贫协组织,全县会员为13620人,16个公社(镇)均设贫协主任。1982年根据省委办公厅通知,撤销县贫下中农协会组织。
上一篇:(一)工人组织
下一篇:(三)妇女组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