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存款业务始于民国28年(1939),时由安徽省地方银行石埭办事处办理甲、乙两种活期存款。民国36年增办定期存款,存款额主要是公库款、农民银行农贷专款以及县属单位经费和税款,私人存款比例较小。是年,全县存款总额2319.5万元。公存占72.3%,私存占27.7%,利率均以年计息(先为2%—12%,民国35年后升至30%)。石埭县银行创办后,亦曾办理存款业务,民国38年4月底移交县人民政府的存款余额分别为:甲种活期存款7户,计366元;乙种活期存款8户,计1922元:公库存款余额为42.3万元。
解放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石埭县支行曾举办城乡居民的“折实存款”,即存户存款时按每个折实单位折成的金额存入银行,同时还办理地方财政和机关团体的存款业务。1949年底,全县各类存款年末余额为3400元。
安徽省地方银行石埭办事处存款余额情况单位:万元

1950年县内实行现金管理,各机关单位按国家规定在银行开户存款,存款数额随之上升。与此同时,县人民银行开始办理活期储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整存整取折实储蓄和保本保值储蓄等业务。是年全县存款年末余额增加到1.43万元;城镇储蓄年末余额为1000元。翌年存款余额增至5.73万元,城镇储蓄余额达1.24万元。土地改革后,1952年城镇储蓄余额升至3.14万元,比1950年增加30.4倍。
1952年,县内企业存款额较小,机关团体存款额见多,各类存款比重为:企业7.44%、机关团体55.7%、财政0.22%、合作事业23.4%、私营企业11.3%、特种1.8%。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成份变化较大,至1984年,各类存款的比重分别为:企业66.13%、机关团体9.81%、财政19.42%、地方基建4.64%。
1955年成立石埭县储蓄推进委员会,是年县直单位近85%的干部职工参加储蓄,城镇储蓄年末余额达3.49万元。1958年增至27.84万元,比1950年增加277.4倍,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城镇储蓄额有所下降。
1966年石台县人民银行开办活期、整存整取定期、零存整取定期等3种储蓄业务。1966年至1976年,因采取低利率政策(年息由5.1%下降至2.7%),挫伤了群众的储蓄积极性,此期城镇储蓄年末余额一直徘徊在20万元至30万元左右。
1979年至1985年,国家对储蓄利率先后作过五次调整,有效地调动了储户存款的积极性,1979年银行增办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1981年4月增办有奖有息储蓄和实物有奖储蓄,是年城镇储蓄年末余额首次突破100万元,1982年银行增办8年档次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并恢复了零存整取贴花有奖储蓄,1985年恢复定活两便储蓄,是年城镇储蓄年末余额为393.4万元,分别比1966年和1978年增长14.01倍和7.72倍。农村存款年末余额1070万元,分别比1966年和1978年增长4.91倍和1.77倍。城乡储蓄金额中,农民和城镇居民存款1228.4万元,占城乡储蓄总额的83.94%。
1979年后,随着城乡经济的繁荣,各类存款与储蓄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1949~1958年石埭县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表单位:千元

若干年份石台县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表单位: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