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萎凋
老式做法多采用日光萎凋,俗称晒草。虽可省工、省时、省燃料,但鲜叶易红变和焦边,产生日晒气。1955年后,出现室内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1972年始试用萎凋槽,后在全县普及,至1985年,全县有萎凋槽250台。
2.揉捻
1954年前普遍为手揉脚揉。1954年始,在广楼乡(今属祁门)使用3台单桶木质人力揉茶机,工效比手揉提高3倍。1955年,全县推广了单桶木质揉茶机77台。1956年始,在雷湖(今属祁门)试用双桶人力揉茶机,工效比单桶提高4倍。是年,在安凌试制1台8桶水力揉茶机,当时与4台双桶人力揉茶机相比,1天可节省劳力20个。至1958年底,全县共推广了各种本质揉茶机221台,其中单桶的120台,双桶的96台,八桶水力的1台,双桶畜力的4台。1960年开始使用柴油机。1971年以后,逐步推广铁质揉茶机。1977年使用了电动机。是年,县茶叶公司支援各公社55型和65型揉茶机共21台。1979年,又无息贷款20万元,帮助社队购买55型揉茶机20台。至1985年底,全县共有揉茶机506台,其中55型、65型揉茶机131台,柴油机1906台,计18752匹马力;电动机1387台,计12183千瓦。
3.解块
长期以来,多为手工抖撒。1974年后,始在广阳、占大和横渡公社白石坑茶叶初制厂使用解块机。至1985年底,全县各乡村茶叶初制厂共拥有解块机28台,约占全县茶叶解块量的60%。
4.发酵
俗称“渥红”。1955年前,普遍使用竹箩发酵,1955年始,安凌、广楼、雷湖、横渡等重点产茶区,建立了简易萎凋室兼作发酵室。1959年,河口公社新棚大队试建加温萎凋室兼作发酵室成功。1972年后,县内重点茶区普遍使用了萎烘两用槽。
5.干燥
竹制烘笼是传统的茶叶干燥工具。1973年至1974年,先后在广阳、占大、新棚等茶叶初制厂使用手拉百叶烘干机。后县内改造单一的萎凋槽为萎凋烘干两用槽,取得一机两用的效果。1975年和1976年,县茶叶公司共补给全县43个生产队建造萎烘两用槽资金7.21万元。至1985年,全县有萎烘两用槽250台,手拉百叶烘干机16台,自动烘干机24台。
附:1985石台县茶叶初制厂分布状况表(见第157页)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二)精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