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历代均有人精研中医中药。但建国前,医药卫生事业落后,伤寒、霍乱、天花、血吸虫等疫病长期流行。清同治年间,县东北境瘟疫流行,苏村、芦屋等众多村落,人绝屋空。民国34年(1945)前后,县境流行恶性疟疾、疥疮,农家大多染病。民国38年1月问,蓉城镇天花大流行,死亡人数占患者的三分之一。民间治病只能靠少数药农,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幼儿死于麻疹、壮妇死于难产等情况屡见不鲜。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解放初,即组建县区医疗机构,组织巡疗组分赴农村,查病治病。至1965年,建有4个县级医防机构和15个基层卫生院,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前缺医少药的状况。“文革”期间,县级医防保健机构与兽医站、医药公司合并,卫生技术人员下放,管理制度混乱,血防、防疫工作一度停顿;其间,本县普遍推行合作医疗,推广中草药、针灸治病。一些基层卫生院在外地医疗队的协助下,开展了下腹部及上腹部手术多例,并新置了一些医疗设备。
1978年后,注重文明医院建设、医风医德教育和医疗技术培训。至1989年,有县、乡(镇)医疗机构30个,村级医疗点283个,病床526张,专业医务人员593人,乡村医生、接生员等共570余人。县级医疗机构已拥有B型超声波机、脑电图机等现代诊疗设备。天花、霍乱、白喉、血丝虫病等10种传染病、地方病,已基本消灭或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妇科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计划免疫工作,已实现国家规定目标。民间一般疾病能就近诊治,疑难重病及较大手术,可在县医院诊疗。人民健康状况有了显著增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