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集市贸易自古有之。蓉城镇及陵阳、慕善、金山、吴潭、铜埠、管埠等古镇都有集市贸易场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频繁,至民国22年(1933),全县自然形成29个大小集贸中心,市品种有粮食、油料、茶、麻、丝、茧、竹、木、柴、炭、蔬菜、瓜果、鱼虾、禽畜、手工业品等。抗日战争前,全县有茧行13家、丝行7家、麻行5家、皮毛行5家,此外还有牛行、猪行、米行、竹木柴炭行等。战后,集贸市场萧条。解放前夕,虽有4家丝行、4家麻行、7家皮毛行、1家柴炭行、1家鱼行,然上市品种和数量剧减;由于恶性通货膨胀,货币急剧贬值,以大米为交换媒介者居多。
建国初期,集市贸易恢复生机,军需民用物资相当一部分来自集市。为抑制私商囤积居奇与投机倒把,国家商业与供销合作社采取高于市价收购,低于市价销售的措施,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1952年9月,本县首次举办物资交流大会,上海、南京、芜湖、安庆及各邻县均有代表参加,连续5天,日均15万人,签订合同349份,成交额60亿元(旧人民币)。1954年5月,蓉城、木镇、庙前、陵阳4供销社建立了耕牛交易所,定期开集,以利农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1957年停业。1955年9至11月,上述4集镇又分别举办小型物资交流会,参加人数74万人次,成交额85万元,其中农民占一半以上。
人民公社化后,家庭副业减少,上市品种受限,集贸市场萧条。1961年,商业进行调整,恢复城镇集市贸易,蓉城、木镇、庙前、陵阳4集镇亦恢复耕牛交易所和小型物资交流会。至1964年,上市品种由开放初期70余种增至300余种,有柴、炭、蔬菜、水果、鱼虾、鲜猪肉、家禽、鲜蛋、野味、瓜果、菜种、猪、幼禽、竹扫把、斗笠、箩筐、竹篮等,多年罕见的芦席、竹碗、水瓢等亦大量上市。自1963年起,上市品种放宽,除三类物资外,一、二类物资在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后,也可进入集市贸易。供销社经营粮油,从集市收购55万公斤大米通过外贸部门出口越南。集市价格大幅度回落,部份品种基本接近或恢复到1957年水平。“文革”期间,彻底批判“四大自由”,集贸市场复遭冷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开放,集市贸易空前活跃。1978年,辟青通河西岸、高阳桥以南为蓉城集贸市场。1986年再辟蓉西集贸市场。1989年,全县集贸市场13个,其中棚顶市场计3128平方米,室内市场计2359平方米,累计建造投资268万元。是年,在集贸总成交额9177万元中,出售方:农民占35%,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其他集体单位各占15%,个体商贩占30%,其他占5%;购买方:农民占15%,城镇居民占422%,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占15%,国营商业、供销社占106%,个体商贩占102%,其他占7%。肉食禽蛋占成交总金额343%。今蓉城、蓉西集贸市场,人流最高峰时每日达万人次。
历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表
金额单位:万元



两个年份集贸市场主要品种价格表
金额单位: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