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行政区划,宋以前无具体记载,只知乡名,区划不清。元至清末为乡都。民国为乡保甲。建国后,区划体制多变,先为区乡,后改社队,现为乡村。
一、乡都
宋熙宁五年(1027)起,本县以乡、都(图)、保为区划单位。10户为保,50户为大保,10大保为都(图),都(图)统于乡。全县分10乡、21都。
明自洪武十四年(1381)编造赋役黄册时起,以乡、都(图、里)、甲为区划单位。每里110户,以丁多田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百户编为10甲,每甲10户。里甲辖于都。明万历年间,本县为10乡、15都、2图。
清以乡、都(图)为区划单位。都(图)辖于乡,清光绪三十年(1904),本县除县治(城)外设有10乡、15都、2图、943个自然村。

二、保甲
民国19年(1930)前,行政区划沿用清制。民国21年,实行区、乡(镇)制,县设5区,117个乡,29个集镇。
民国22年起,本省施行联保制,县设联保办事处,全县划分为3区、56联保、273保。后调整为利民、往通、中山、锡麟、青三、博爱、木镇、进步、青梅、蓉高、富先、五陪、乐华、石冲、龙池、杨田、东石、江村、高长、莲甲、文治、老圣、九华、姜陇、杜权民、恭宗、赵逸锦、所溪、陵阳、南阳、墩头、河东等32联保。
民国28年初调整为22联保。是年秋,改联保为乡保,本县设16乡、140保,分属县辖和吴潭区辖。县辖清陪、江村、杨田、陵阳、河墩、东石、庙前、老田、恭逸、杜村、先导11个乡;吴潭区辖乔木、宾阴、醒狮、景范、石壁5乡。
民国33年,全县又改为江村、临城、先导、陵河、东石、杨田、乔木、宾阴、恭逸、醒平(醒狮、景范乡合并)、石壁、九华(庙前乡与老田乡合并)、杜村等13乡、94保。
民国34年后,设16乡、130保,16乡为临城、杨田、江村、庙前、老田、杜村、恭逸、陵阳、先导、东石、河墩、乔木、宾阴、醒狮、平虏、石壁。
三、区乡
1949年4月,本县解放,初设蓉城、吴潭、庙前、陵阳4区,区直辖村。
1950年撤吴潭区,分设石安(原名石堰)、丁桥2区,增设杨田区,共6区、128个行政村。
1952年划乡建政,本县设6区、63乡、2镇[蓉城(临城)、木镇]。
木镇区:辖长河、清义、金石、酉华、乔河、云桥、木镇、东山、青梅、金源等10个乡(镇)。
丁桥区:辖石冲、茗山、平山、天平、长狮、牛山、丁桥、洪山、长山、黄檀等10个乡。
杨田区:辖和坦、东桥、五梅、杨田、良海、桥梅、朱备、石山、新中、鸡海、东溪等11乡。
陵阳区:辖分石、陵阳、三河、梅山、上东、将军、沙济、所村、兰溪、南阳等10乡。
蓉城区:辖双溪、杨山、临城(蓉城)建兴、清桥、平桥、三合、联溪等8乡(镇)。
九华区:辖逸兴、西河、上宗、庙前、五溪、狮拥、罗华、九华、华源、玉屏、老田、东河、二圣、长龙、善渠、镇华等16乡。
1956年合并为4区、1镇、40乡。
城关区:辖蓉城镇及五梅、东溪、杨田、石山、鸡海、桥海、朱笔、平桥、三合、清桥、建兴、双溪等12乡。
木镇区:辖木镇、洪山、长狮、茗山、新河、丁桥、青梅、酉华、金石、乔河、青义等11乡。
九华区:辖九华、五溪、镇华、东河、西河、老田、二圣、华源、庙前等9乡。
陵阳区:辖陵阳、所村、南阳、梅山、沙济、分石、兰石、将军等8乡。
1957年撤区级建制,本县设蓉城镇1镇及临城、丁桥、木镇、乔木、酉华、杨田、陵阳、南阳、沙济、朱备、庙前、九华、杜村、新河等14乡。
四、社队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本县建蓉城镇1镇、城关、新河、丁桥、木镇、乔木、九华、酉华、杨田、陵阳、朱备等10公社。下设230个生产大队,1315个生产队。
1960年调整为1镇,即蓉城镇;城关、九华、木镇、陵阳、杨田、石安等6公社,下设138个生产大队,1314个生产队。
1961年,恢复原1镇10公社。
1963年,撤蓉城镇并入城关公社,全县划分为城关、丁桥、木镇、乔木、酉华、新河、朱备、杨田、陵阳、沙济、南阳、九华、庙前、杜村等14公社。
1965年,恢复蓉城镇建置,改名城关镇,城关公社更名为城郊公社。
“文革”期间,公社纷纷更名,庙前更名四新;杜村更名红旗;朱备更名胜利;丁桥更名红卫;乔木更名前进;九华更名东风。
1971年,恢复原公社名称,是年,划城郊公社为城东、城西2公社,本县设城关镇1镇及城东、城西、丁桥、木镇、酉华、竹阳、乔木、新河、童埠、杨田、东堡、陵阳、南阳、沙济、朱备、庙前、九华、杜村等18公社,170个大队,1458个生产队。
五、乡(镇)村
1984年4月,本县实行体制改革,政社分置,恢复乡村建置,改公社为乡、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为村民小组。政社分置后,本县设蓉城1镇及18乡,是年7月,增设五溪乡,辖从庙前乡析出的五溪、云山、河西3个村民委员会。
1986年,城西乡并入蓉城镇。
1987年,改木镇乡为建制镇。1989年,本县设2镇17乡,178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1809个村民小组,详见《行政区划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