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春秋,本县属吴地。战国,吴灭属越,越灭属楚。秦属鄣郡。
西汉初至武帝元封二年(前206~前109)间,置陵阳县,属鄣郡。元封二年,鄣郡更名丹阳郡,属丹阳郡。县域包括今本县南部陵阳、南阳、抄济等乡及石台东半部(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广阳等乡)。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置临城县,与陵阳县并存。临城县包括今本县东堡、杨田、城东、朱备、新河、蓉城、庙前、九华、杜村、木镇、竹阳、丁桥、乔木、酉华、童埠、五溪等乡镇及南陵丫山、河湾乡,铜陵董店乡等。时陵阳县包括今本县陵阳、南阳、沙济,石台县的广阳、七都、河口、七井乡,泾县部分乡村及黄山市岭上苏、岭下苏等地。
西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以南为宣城郡,陵阳、临城同属宣城郡。东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因避杜后讳,改陵阳县为广阳县,仍属宣城郡。
东晋义熙中,侨置定陵县,县域包括今本县丁桥(古定陵乡)、竹阳、木镇等乡镇,南陵丫山、河湾乡及铜陵部分乡村,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属淮南郡。
宋齐时,定陵属淮南郡;临城、广阳属宣城郡。
粱时,同属南豫州、南陵郡。
陈时,于南陵郡置北江州,临城、定陵属南陵郡;广阳郡仍属南豫州宣城郡。
隋时,避扬帝讳改广阳县为南阳县。后南阳并入泾县,临城、定陵并入南陵县。
唐天宝元年(742),析泾县、南陵、秋浦部分地域置今县,因其在青山之阳,故名“青阳”。辖陵阳、临城故地,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代宗永泰元年(765),析青阳县南地域(今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广阳等乡),置石台县(原名石埭县)。时蓉城东至南陵县城68公里,过金山铺社桥为南陵界;西至贵池市40公里,过五溪桥玉山田为贵池界;南至石台县广阳乡(今属黄山市)45公里,至硫璃岭过河为石台县界;东南至泾县70公里,至黄箔岭(原名黄蘖岭,又名黄柏岭)脚为泾县界。面积1180平方公里。青阳、石台两县并属池州。唐太宗后至今,县域均无大变更。
五代初,属吴。后晋以后,属南唐,隶江宁府。
宋代,属池州,隶江南东路。
元代,属江浙行省池州路。
明代,属池州府,南京直隶。
清代,康熙六年后,属安徽省池州府。
民国初年(1912),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21年(1932),安徽省划为10个行区,本县属第八区。
1949年4月21日,属池州行署。
1952年撤池州行署,改属安庆专区。
1965年恢复池州专区建制,属池州。
1980年撤池州专区,改属宣城行署。
1983年7月,实行市辖县体制,改属芜湖市。
1988年9月,恢复池州行署,划属池州。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