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血吸虫病在县内有很长流行史,是流行区域最广、危害程度严重的地方病。发现并报告东流县有钉螺是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当时,德国人斯其马克布特格尔最早报告安庆有血吸虫病例,并提及大渡口镇居民有半数患血吸虫病。据50年代初期调查,建东乡(今建新乡)清末至解放前夕,当地5大姓氏住户中,因患血吸虫病死亡829人,绝户224户;该乡江窑、欧窑村清末有105户451人,到1949年只剩21户22人,被称为“寡妇村”、“罗汉村”。查桥乡查桥村的徐村,原有50多户,到民国23年只剩1人,后亦患血吸虫病死亡,全村毁灭。临湖乡(今杨桥乡)民乐社的翻身湖下王场、扁担等3个自然村,从民国34年(1945)到1949年,因患此病死亡139人;血吸虫病还使受害者发育受阻,男不长,女不育。该乡在解放前的55年内只出生两个小孩,全县在民国30年间,因血吸虫病死亡1万多人,毁灭村庄120个,荒芜土地3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东流、至德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先后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委员会,1956年改为县委血防领导小组,下设血防办公室和各区血防领导小组。1982年,改血防领导小组为县委地方病防治小组,血防办公室也改为地方病防治办公室。1987年,地方病办公室并入卫生局。30多年来,在防治血吸虫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查、灭钉螺。从1952年开始到1958年,基本查清了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全县东起高山乡金塔、西达香口乡牛矶、南至永丰官营、北抵大渡口镇,流行区面积达193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9.33%,主要分布在龙泉河、黄湓河、尧渡河、香隅河及其支流、鹰山河等流域和升金湖、七里湖、太白湖等大小湖泊以及85公里的外江滩6个江心洲。流行区内有7个区,29个乡镇,157个行政村,受威胁人口121748人,占当时两县总人口的50%。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60327406平方米。消灭钉螺的方法,由开始发动群众拣螺、清沟、火烧,继而发展到应用茶子饼、氨水和咄酸钙等药物杀灭。1957年,采取水田改旱地试行生态灭螺。60年代,采取灭螺结合治山治水,农田基本建设、调整水系,彻底改变钉螺掌生环境。70年代,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消灭山丘地区钉螺提供有利条件。沿江沿湖的“三滩”地带采取围垦造田,翻耕灭螺。到1987年,群众参加灭螺用工达550多万个,累计消灭钉螺面积119935179平方米,占有螺面积的74.8%,钉螺的平均密度也由1963年的每市尺分布12.5只下降到1980年的2.3只。二是查病治病。到1987年底,累计查病2768544人次,查出病人114413人,治愈114235人,居民粪检阳性率由1953年的36.5%下降到9.48%。成批急性发病得到了控制,晚期病人亦由1953年占病人总数的3.65%下降到0.7%以下。三是粪水管理。首先动员群众迁移沟、塘、河边的粪坑厕所,采取分缸储存,搭棚加盖,进而发展到密封窖,五隔地方病厕所,集中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管水从分塘用水,改造旧井,挖渗水池,造沙滤池发展到打新井,实行吃用水分开。到1956年,血吸虫地区有60%以上的农户实行了粪水管理。至德县建东乡血防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血防先进乡,1959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周一凡、杨友才合写的《生产跃进、人寿年丰》长篇通讯,宣传介绍了这个乡的血防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东流县姜坝乡新华大队,1965年改建“万年窖”,受到省、地、县的表彰。四是防护。解放前,沿湖人民经常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大批死亡,误为发“人瘟”。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加强防护工作,向疫区发放防护药物,教育疫区人民下水时擦防护油,穿防护靴,使急性感染率大为下降,但在1959年到1961年期间,张溪、胜利等地区发生人畜大批急性感染。1961年,仅白笏乡围捕洪水鱼就有数百人发生急性感染,其中81人死于急性血吸虫病。五是开展血防科研。主要项目有:毗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合理剂量的探讨,七里湖防洪灭螺效果观察,中药桃仁提取物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化疗和区域性灭螺防治江洲区血吸虫病纵向观察,外科治疗大腹水病人研究等,其中有3项受到部、省、县的表彰。
1974年,全国江洲湖滩灭螺现场会在东至县城召开,进一步激发了疫区人民防病灭螺的积极性。同年冬,中共东至县委在深入调查、制订规划的基础上,带领全县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理七里湖,改造尧渡河,防洪灭螺的斗争。七里湖围垦灭螺是东至县血防史上的宏大工程。该湖原是尧渡河下游湖泊,湖区有136个湖汊,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1949年到1974年,每年汛期均因上游洪水与江水倒灌而泛滥成灾。25年内县城尧渡镇即有21年被淹。沿湖两岸,解放前有数十个村庄被毁,3000多人死于“大肚子病”,1.7万亩良田变为荒野。湖内有螺面积3200万平方米,占全县1974年有螺总面积的40%,活螺最高密度每平方米为362只,钉螺阳性率最高达19.8%,人群粪检阳性率最高为47.9%。1974年开始,按照“堵塞江水,建立闸站,旧河改道,沿山撇洪,沿湖打坝,江湖分家,围垦种植,消灭钉螺,根除水祸灾害”的总体治理方案,全县发动10多万群众,到湖区安营扎寨,在工地吃住,打了一场围垦灭螺歼灭战。县成立尧渡河防洪灭螺工程指挥部,县委书记张成钧,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张德衍,县委副书记江鹏森、张伏生,副主任张锡俭、李炳忠等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各区成立指挥所,党政一把手轮流上工地。各级干部职工均投入战斗,苦干3个冬春,总投工2000多万个,完成土石方1467.5万方,兴建工程100多处,总投资1272.9万元。扩大耕地面积5万亩,消灭钉螺面积达2850万平方米,占原有钉螺面积89.1%。这种大面积消灭湖沼钉螺的成功经验,在省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1983年,新建七里湖管理区,1986年正式成立七里湖乡。1985年6月,在湖内9村粪检2789人,查出血吸虫病人271人,阳性率9.7%,比1976年下降38.2%。全湖区每年可收粮食1500多万公斤,鲜鱼约100万公斤,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原建东乡后垄村,现为七里湖乡沙河村的江窑、欧窑两个自然村,旧貌换了新颜,全村农户55户、265人,户户盖了新瓦房,买了自行车,有23户买了电视机,其中彩电1台,41户买了电扇,已有农用拖拉机15台,其中手扶13台、小四轮2台。江窑村户户吃用机井水,欧窑村户户吃用自来水。年生产粮食490550公斤,人均生产粮食1851公斤,年向国家交售粮食358050公斤,人均1351公斤。人均年纯收入达700元以上,过去的“寡妇村”、“罗汉村”,如今变成了幸福村。
上一篇:第一节 防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