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政治课程的设置与施教,是向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质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解放初,两县中、小学通过组织复课和整顿,废止旧的训导制度,取消国民党设施的所谓“党义”与“公民”等政治课程,利用定期的集会、报告会等形式,由校长或党团干部作专题报告,向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策法令,以及时事形势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1957年1月,教育部发出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要求中学增设政治课,小学开设周会课。1959年7月,教育部又颁发《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中学设置政治,以及经济、辩证唯物主义等常识课。东流、至德两县文教局根据中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于1957年秋在全县小学普遍开设周会课。并要求以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内容,确定主题,备好周会课,上好周会课。是年冬,又组织一次教育质量大检查,着重检查新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特别是周会课的情况。这次检查,发现各区的完小,在增设周会课以后,均能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令和报刊的政治时事宣传材料,结合本地本校乃至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报告、讨论、访问、讲革命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效果很好。
与此同时,县内中学由校长或专职团干兼任政治课教师。1958年春,中学政治课改称“社会主义教育”,以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兴无灭资”为中心内容,贯穿整个政治教学过程。1963年9月,中学正式使用政治课统编教材:《政治常识》、《社会发展简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同时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劳动教育,各校学生组织学雷锋小组,到车站、码头、剧场打扫卫生,帮烈军属、五保户挑水、打柴,做好事,访贫问苦,听忆苦思甜报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阶级斗争教育。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课教学的地位空前提高,对中、小学生教育均以《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为教材,宣讲背诵,提倡“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并把语文、政治两科合而为一,统称政语课。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中、小学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清除极左思想影响,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依据各种政治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前途、道德、法制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中、小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1981年秋,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初中开设《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和《社会发展简史》课,高中则以《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为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共东至县委和县政府、县教育局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中、小学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全县完全中学,先后配齐专职政治教师,农村初中,也做到政治教学专业化,许多农村中学校长兼授政治课。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正常实施,迅速改变了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文明集体、文明个人。东至三中(即东至职业中学)在1981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成效显著,出席省“五讲四美”先进代表大会。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