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境内封建买办婚姻充斥城乡,山区童养媳、等郎媳占相当大的比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行婚姻自主,但父母包办及买办婚姻的现象仍有发生。1951年,东流、至德两县以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贯彻《婚姻法》,实行《婚姻法》的宣传教育,正式办理婚姻登记工作。1953年,再次掀起宣传贯彻高潮,这一年全县申请结婚、准予登记的2354对;申请复婚的15对;因父母包办、强迫、不够婚龄和近亲的原因未批准登记的371对,其中包办强迫的有311对,占未批准登记人数的83%;申请离婚的1999对,其中双方自愿离婚的1606对,调解离婚的378对,交法院处理的15对。并有一大批童养媳、等郎媳解除了婚约,实行了婚姻自由。1955年,《婚姻登记办法》公布,登记工作开始进入法规化。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婚姻登记全部改由乡人民政府办理。1981年,实行新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并鼓励晚婚晚育;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是年,全县批准结婚登记的有2857对(其中初婚2785对,再婚72对),复婚9对,因不足婚龄和近亲等原因未批准的有162对,批准离婚的30对;调解未离的40对;交法院判离的10对。1980年、1985年先后两次修改《婚姻登记办法》,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规定,婚姻登记员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婚姻登记员证书的人员担任。对婚姻登记员的违法行为也规定了处理办法。1985年4月,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1981年到1984年全县婚姻登记工作进行了清理,共清出结婚登记中不符合条件的早龄308对,近亲结婚17对,其他37对;结婚未登记中早婚1122对,近亲29对;其他50对,并对结婚未登记的全部补办了手续。同年,县民政局对全县44个乡镇的婚姻登记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发给了婚姻登记员证书,加强了婚姻登记管理。1986年,全县申请结婚登记的5599对,其中未批准的514对;申请离婚的129对,其中批准离婚的36对,交法院处理的50对,调解和好的43对。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