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东流、至德两县城内各设一个投递段,每天一班。乡村邮件由干线兼投邮路的邮差和乡村代办所、村镇信柜兼代。乡村代办所、材镇信柜多为乡村药店、铺商兼营,进口信件主要由过往便人认领捎带,给据邮件则写在粉板上悬挂招领,故滞留积压时有发生。
解放后,报刊投递量日益增大,农村投递路线也迅速发展。1955年,两县邮电局调整、扩大农村邮路贯通面,共设乡村邮路19条,累计行程945公里。1958年,推行“队队通邮路”。1962年,再次进行调整,规定除顺路外,邮路只通到大队。1963年之后,在乡邮投递中推行送信件、送报刊、送包裹、送汇款、送特挂的“五送”和带邮票、带信纸信封、带汇款包裹单、带印泥浆糊、带为农民购买小商品的“五带”活动,方便了山区农民。1977年,试行农村投递摩托化,开辟了高山至马田、官港至石城摩托车投递邮路2条,但不久停开。1984年起,县邮电局试行农民承包邮路办法,先后与9位农民签订承包合同,并按报刊流转额核发酬金。1985年,实现了全县村村通邮路。
1953年,城乡投递开始在于线兼投邮路上使用自行车,到1962年基本上实现投递自行车化,减轻了投递员的负荷,加快了邮件传递速度。乡邮投递历来实行排单制度,“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废止,后又恢复。至1987年底,全县共有城乡投递段83条,累计单程长度1815.3公里,其中城市投递段4条(县城3条、东流1条),各设1名专职投递员;支局、所本镇投递段17条、分别由营业员和分发员兼代;农村投递段62条,设乡邮投递员40人,其中专职26人,委办9人,代办补贴制5人。
上一篇:第三节 邮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