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县内木材采伐都由山主决定。1949年至1952年,农民私有的林木自采自管。1953年,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木材需要量与日俱增,供求矛盾突出。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木材实行计划采伐,由国家统购统销。1953年至1957年,全县采购木材16.27万立方米,年均3.25万立方米。1958年“大跃进”期间,过量采伐,仅计划收购一项就达5.9万立方米。1958年至1962年,共采购28.47万立方米,年均5.7万立方米。三年调整期间采购10万立方米,年均3.4万立方米。1966年至1975年,采购33万立方米,年均3.3万立方米。1976年至1985年,采购41.01万立方米,年均4.1万立方米。1985年,取消木材统购统销和限额采伐,当年采伐就高达14.82万立方米。1987年,木材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省下达全县限额采伐木材6.67万立方米。
1952年到1988年,共计划采伐木材174.3万立方米,年均4.71万立方米,其中采购150.43万立方米,不包括计划外用材和民用材以及乱砍滥伐、偷运的木材。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以木材作燃料,大量砍树毁林,公路沿线的阔叶林、“四旁”的风景林破坏严重。张溪、东流、胜利等区的来龙把口林尽毁,东流陶公祠的古木亦破砍伐。
1959年到1962年,成立东至县木材生产指挥部。中共安庆地委从宿松、望江以及安庆市抽调近7000余人,县森工专业采伐队由281人增加到2857人,组成万人采伐团,进入昭潭、官港、葛公、香隅等山区大量砍伐,使大片森林被毁。素称“林海”的青山乡,被砍伐成荒山秃岭。泥溪乡的元甲山,成片的大松树一株不存。合镇乡白茆山,原有千亩竹林,砍光以后,因运输困难,全烂在山上。西湾乡中洲村,原是茂林山庄,乱砍滥伐后,自用木材也无法满足。全县森林资源耗损100万立方米之多。1963年,根据中央八字方针,撤销了木材生产指挥部,解散了木材砍伐队,调减了木材采伐任务,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
“文化大革命”期间,乱砍滥伐、哄抢森林事件不断发生。1967年,东胜乡8个林区村,就有5个村的森林遭毁。1968年,张溪区葛公山上封禁很严的“禅林”乔木,全被砍光。邻县的一些群众,乘机涌进山区,偷砍材木,贩运木材。1968、1969两年的冬、春季,进山偷运木材者平均每天近千人。偷运木材车辆川流不息,日夜不停。
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山种粮现象普遍。1969年,仅平原公社红旗大队双合等5个生产队,毁林500余亩种粮。西湾公社庆隆大队汪坞生产队将200亩大树砍掉种粮。据1972年统计,全县因开山种粮而毁林4000余亩。
县境森林屡遭破坏,元气大伤,至今尚未恢复。50年代,全县重点产材乡15个,现在只剩5个。
1985年,木材市场放开,由于采伐管理措施不力,滥伐林木仍很严重。私商进山贩运,林区乡村超计划采伐,有的买卖木材票券,使森林资源又一次遭到损失。
1987年7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滥伐之风有所收敛。
解放以来,乱砍滥伐之风,时起时伏,屡禁不止。其中“大跃迸”、“文化大革命”时期,尤为严重。森林资源覆盖率由1957年的45.4%下降到29.8%,生态失调造成了不良后果。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湓河上游流经葛公区10.7公里长的河道,50年代尚能常年通航,60年代末木竹排已难漂流。”如今有的地段河床基本与河岸持平。1960年,在河上游建造的愚公水库,现淤积厚度1.5米,该河已失去调节作用,以致沿河田地或涝或旱,灾害频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