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东流、至德两县一直沿袭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度,大量土地为地主、富衣所占有,广大贫苦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据1951年土地改革资料记载,两县共有63627户,240806人,耕地489757.65亩。地主1784户,占总户2.8%,拥有耕地98341.41亩,占总耕地20.1%,户均占有耕地53.45亩,人均10.56亩;富农929户,占总户1.45%,拥有耕地16791.79亩,户均占有耕地18.1亩;而贫农有32737户,占总户51.44%,仅有耕地70049.47亩,户均2.14亩;雇农4624户,占总户7.27%,只有耕地797.08亩,户均0.17亩。地主户均耕地是贫农的24.98倍,是雇农的314倍;富农户均耕地为贫农的8.5倍,是雇农的106倍(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已载入“土改前后各阶层占有土地统计表”)。此外,两县还有各姓氏公堂耕地13.22万亩,占总耕地26.99%,亦多被地主、富农所把持。至德县城关区孝义村3户地主有土地317.5亩,占全村土地45.8%,昭潭区青山村地主傅玉峰占有耕地300多亩,东流县胜利区章村地主章大光占有圩田3000多亩,是两县中最大的地主。地主、富农拥有大量土地,却不从事生产经营,而是将所占有的绝大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进行地租剥削。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额租根据土地位置优劣及肥沃程度,一次确定年地租额,每亩为净谷1至2石。
分租地主把田地租给佃户耕种,不论田地优劣、产量高低,均按实际产量分成,绝大多数是按对半分成。
预租又叫押田。地主为使自己土地不荒芜,年年有人种,并使佃户中途不得退佃,在佃户租种土地时,必须预交押金,一般每亩交净谷1石以上。
典租一些贫苦农民在发生天灾人祸时,不得不将自己仅有少量土地典给地主、富农名下管业,按典约规定期满不赎回者视为变卖。
此外,还有高利贷以及量具作弊,用大秤进、小秤出,大斗进、小斗出,盘剥农民。这种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和生产自救运动,据至德县统计,有70个行政村、2384户实行减租,减回租谷31万公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华东土地改革实施细则》、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东流、至德两县分别进行了土改试点。东流县于1950年8月6日,由县委书记范振国、县农会主任安庭文及各区负责人共18人,在檀村区岭塘村(现胜利乡彭岭村)进行土改试点,至12月6日结束。面上土改工作分三步进行,到1951年4月15日,结束了77个村的土改工作。至德县的土改试点于1950年3月24日,由县委书记刘宝恩、团县委书记郝永连等12人,池州地委派来的郭文元及一批青年学生,共同组成土改工作队,在花园里乡的祠村村进行土改试点,10月中旬结束。随即以刘宝恩、郭文元为首成立了至德县土改指挥部,指导全县土改工作。
至德县土改工作,初因点上“和平分田”,出现反复,土改队杀了回马枪,捕杀了破坏土改的恶霸檀四义、匪首檀三喜,端正了土改路线。在全面铺开、分批进行时,贯彻执行华东局及皖南行署新的指示,开展了反霸斗争,惩处了罪大恶极和破坏土改的不法分子,使土改运动轰轰烈烈全面展开,1951年3月底基本结束。
东流、至德两县土改,贯彻执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击地主”的阶级路线,镇压恶霸地主和反动势力。土改过程是:宣传发动,整顿组织,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与合理分配生产资料;召开庆功大会,鼓励开展生产等三个阶段。土改结束后,全面转入复查纠偏(如黑田黑地未分配、阶级成分错漏划等等)、处理遗留问题(如山林、山场、茶山、草场、芦苇场、湖泊等权属),两县于1951年11月份全面结束土改和整籍发证工作。
经过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束了封建地主阶级对贫苦农民进行残酷剥削的历史,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伟大变革。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据统计,东流县原占有土地19.22%的地主,土改后下降到3.09%;贫雇农占有土地,由13.91%上升到44.49%。至德县地主原占有土地21.15%地主,土改后下降到2.96%;贫雇农由原占土地15.16%上升到52.08%。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政治、经济、思想基础。
1952年,全县粮食产量达76753吨,棉花总产量1574吨,油料总产量4881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64%。86.9%、112.7%;当年生猪存栏4.04万头,比1949年增长67.6%。全县农业总产值5344万元,比1949年增长62.9%。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