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内出露地层最古老的为中元古界,该地层分布于县南部,约占全县面积二分之一。晚元古震旦系次之,散布于中元古界之中。古生代六个纪(寒武一二叠纪)之地层出露齐全,主要分布于东至县城东及以北几个地区。中生代地层缺侏罗系,白垩系零星出露于东流镇及南隅,新生代缺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分布于长江南岸及河湖周围(注:代、纪、世期为地质年代单位名称,界、系、统、层〈组〉为地层单位名称)。各时代地层自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中元古界
分布于县城南杨家山、罗汉尖、大陂堰以南广大地区,约占全县面积二分之一。由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主要为轻度变质的中性喷出岩(灰绿色具有杏仁状之安山岩、凝灰岩),灰白、棕黄色厚层至块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含砾石),黄绿、灰绿、灰黑色之板岩、千枚岩、及砂岩、粉砂岩。
二、震旦系
主要分布县城以西梅山岭,县城南花园里、县境南隅铁炉、石门街等地。常在元古界地层中或其邻近处出露,成块状或条带状,面积小,由变质岩、沉积岩组成。主要为黑白相间的硅质岩、灰一黑色硅质页岩、泥质板岩、灰、绿灰、浅灰色、紫色砾岩、含砾中粒砂岩、含砾砂岩、含砾粉砂岩、泥质板岩夹砂岩。
三、寒武系
分布于县城东成L形,县城北花山、潘冲、葛源西峰尖等地多成长条状延伸,县南部永丰乡内有一处出露,全力沉积岩。为黑灰色薄层石灰岩,中厚层泥灰岩,灰、灰绿、黑灰薄层—细层理页岩夹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含三叶虫、海绵骨针化石。县城东南拱秀阁之岩层中,含石煤透镜体及零星的磷结核。
四、奥陶系
主要分布于城东姚家——大鹅山、小山西北李家、合镇西等处。常与寒武系地层相邻。面积小,为沉积岩。黑灰、灰黄色页岩、灰色瘤状石灰岩,紫红色薄——中厚层瘤状石灰岩(此岩层特命名为东至组),灰色、灰黑色石灰岩、灰质白云岩。化石丰富,有三叶虫、腹足类(角石)、头足类。
五、志留系
在县境西北部,主要分布于香口、张溪东与南及葛仙欧家。常与古生代地层相邻出露,面积较广,为沉积生成的砂页岩。有灰绿、黄绿色中厚层砂岩夹细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松软易分化。淡紫红、淡黄绿中——厚层细砂岩,坚硬,具交错层理。富含笔石化石、亦有腕足类、腹足类化石。
六、泥盆系
主要分布张溪北、葛仙欧家南,成条带状延伸,白笏东为环形蛇曲状。砂岩为主,陆相沉积。灰白、淡紫色粗粒砂岩,含砾砂岩并有杂色页岩、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部分地段夹有劣煤层和赤铁矿层,底部有石英砾岩。富含植物化石。
七、石炭系
分布于葛仙欧家南井塘山及香口等地,与泥盆系、二叠系相邻。零星出露,总厚度仅80多米。沉积生成的石灰岩。有浅灰、深灰色中——厚层致密球状灰岩,浅灰、灰色厚层至块状致密灰岩,浅灰、灰色略具粉红色巨厚层至块状致密灰岩、灰质白云岩,浅灰色厚层状纯灰岩,底部有极薄黄色泥灰岩,易风化。灰岩质纯,可作熔剂、水泥原料。富含科化石,并含珊瑚、腕足类化石。
八、二叠系
分布于县境西北部香口及张溪镇、升金湖南岸之间,呈条带状及环曲状,厚度薄,面积小。沉积生成之灰岩、硅质页岩。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燧石结核(条带状)灰岩,深灰、灰黑色厚层含沥青质灰岩(臭灰岩),夹褐灰色中厚层灰岩。富含、珊瑚、腹足类化石。底部由黄、灰黑、紫灰色含灰质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及少量炭质页岩夹煤层。在张溪东有灰黑色薄层硅质页岩夹燧石层,含锰土层及磷结核层。
九、三叠系
分布于升金湖南岸两处及葛仙欧家白石村,为不规则块状,面积小。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下部夹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瘤状灰岩、灰色薄层灰岩,含黄绿色钙质页岩。有菊石、瓣鳃类化石。
十、白垩系
分布于县境西北部东流镇、南屋下及县境南端朱家砻,呈块状。紫红色中——厚层砾岩夹含砾砂岩、砂岩。以明显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较老地层之上,交错层理清楚,砾石分选差,砾径3—4厘米,大者高达50厘米。
十一、第四系
长江东岸是早期沉积物,为浅黄色粉砂质粘土、亚粘土、赭红色虫状粘土、灰黄棕黄色砂砾层。长江南岸与升金湖之间是现代冲积层,为灰、灰黄色粉砂质亚粘土、砂、砾,厚度可达100米。其他河流两岸现代冲积层一般厚在10米以下。升金湖四周构成二级阶地,海拔20—30米,为黄褐色、棕黄色粘土含砾、砂。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岩浆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