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贵池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春秋时属吴地,战国时并于越,后属楚,西汉武帝时属丹阳郡辖县。历代曾多次在此设州置府,县史已有两千多年。
本县南部多山,中部为丘陵,北临长江,天时地利宜于耕作,土著居民以农为本,安土重迁,传统居民成份稳定。唐代以后,有河北、江西、湖北以及本省的徽州等地部分移民陆续迁来,在山区与丘陵地带聚族而居,形成村落(如梅村桂、元四章、峡川柯、茅坦杜等)。此后历经宋、元、明等朝代,外来方言与本地土语互相渗透,贵池方言底层逐步形成。由于交通不便,交往困难,境内各地形成了小方言,故有民谚云:“一去二三里,一处一乡风”,“三里不同调,五里不同音”。
县城池州镇濒临长江南岸,城里话素有“小北京”之称。池州历代为州府所在地,人文鼎盛,现在城内仍有遗迹可寻,如旧街有牌坊街、状元坊、儒林巷等。据县志载,有功名建坊的约30余人(牌坊建在一条街上),其在朝为官尤以明代最盛,且多携眷定居北京,官场往来习用京腔,以后官员告老归里,曾有“十八学士下瀛州”之说(“瀛州里”为城内巷名)。名门望族权势大,交游广,“京腔”的影响也随之深远,传闻“小北京”由来与此有关。
太平天国之后,贵池沿江地带圈圩造田,桐城、枞阳、庐江等地客籍农民随之移居贵池(在今梅龙、乌沙一带)。他们乡音难改,至今仍与当地方言判然有别,然而江北土语在沿江圩区却不无影响,有些常用词如客k‘e24(他)、耍(玩)已在当地流行。
贵池方言属北方话的次方言——江淮方言。其基本特点在语音方面:四呼俱全,尖团音不分;部分地区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声调五至七类,保留中古入声调;声母中古见系二等开口字,今音有文白二读,文读是细音,白读是洪音;鼻尾音韵母基本上都是前鼻n韵尾或元音鼻化;m n自成音节;充当声母;部分地区有翘舌音和儿化韵。
拥有大量的多音节形容状态词,也是贵池方言的显著特点。单音节形容词大都前加修饰,如:鲜甜、瘟苦、焦干、铁硬、透湿等。特别是三字格、四字格甚至五字格的形容词语,在贵池话里拈来就是,如:大胡刷(粗心大意)、鬼画符(文字粗糙)、没耳性(不听告诫)、拉里拉瓜(衣衫、容貌不整洁)、浮皮搔痒(表面不深入)、尖头把细(自私、专爱占便宜)、落心落意(神情专注)等都是常言熟语。
贵池方言至今还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语。如称妹夫为妹婿(音细),与《说文》“婿,读如细同”相合。揉搓谓之“”(n35),南宋有诗云“手红杏蕊”。“软饱”传自《苕溪渔隐丛话》“南人以饮酒为软饱,北人以昼寝为黑甜”,东坡有诗云“三杯软饱后 ,一枕黑甜余”。“好生”一词系明熹帝日常用语,明史载,帝每将奏章交左右阅处时,必嘱曰:汝好生看,勿欺我。
贵池方言内部主要差异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则大同小异。根据各地语音特点,贵池方言约可分为城区、殷汇、乌沙、刘街、观前等五个片区,语音异同分述如下(以城区为代表点,各片区语音只提相异点,略去相同点):
城区片(池州镇)。城区方言从整理出来的音系看,与北京语音很相近,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演变情况与北京语音相同,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到、道声母相同;声调五类,除入声外,阴、阳、上、去四个调类与北京语音调类对应整齐,调值极相近;翘舌音仅限于入声字,如直、尺、拾,舒声字中平翘舌音不分,诗=司,有卷舌韵;边鼻音不分,难=兰;前后鼻尾韵不分,船=床。
刘街片(包括梅街区与城关区)。梅街区是贵池东南部的山区(与石台县交界),城关区则属中部丘陵地带。贵池人习惯以太朴山和白洋为界来区分两区的方言,山南称山里话,山北称山外话,山里话与山外话的分歧之处在于声调的调值与少数词语不同,语音音系则共同点较多。语音特点: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音不论平仄,都读成送气声母,到、道不同音;声调六类,平声、去声分阴阳,有入声;部分古日母字今读n声母,如日、人、认、绕;边鼻音分明,路、怒不同音;无卷舌韵,无翘舌音。
观前片(观前区)。观前区位于贵池东北,东邻铜陵、青阳。语音特点: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今音不论平仄,都读成送气音;声调七类,平声、去声、入声分阴阳,滴、笛不仅声母有清浊之分,调值也不相同;边鼻音分明,无卷舌韵;无翘舌音;部分古日母字今读成n声母,日,泥同音。
殷汇片(殷汇区)。殷汇地处贵池西南,秋浦河穿境而过,自古以来水运交通发达,西去与安庆市对江大渡口相距不远。殷汇方言与安庆市方言颇多相似之处。语音特点:声调五类。有入声,调值与安庆市语音的调值极相近;部分u韵字归到u韵,斗和赌同音,漏和路同音;有卷舌韵,有翘舌音。偏西南与东至县接壤地带属赣语音系。
乌沙片(乌沙区)。乌沙在贵池西北部,濒临长江,属洲圩地带。语音特点:平翘舌音分明,资≠知;边鼻音分明,难≠兰,部分u韵字归到u韵,斗=睹,路、漏同音;少数韵母有喉塞尾,有儿化韵。
词汇特点,只选用少量常用词,以见一斑(见表一)
综上所述,贵池方言既是统一的,内部又有不少分歧,方言之间互相渗透,并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全县范围看,贵池方言又可分为东南、西北两大片,东南片(含梅街、观前两区以及城关部分地区)的语音特点是:保留中古全浊声母,今自成一类;声调六至七类;声母有清浊,入声分阴阳;边鼻音有别,无卷舌韵;古微母字今读m声母,古日母字今读n声母,词语差别较大,称母亲为“秸Kai子”,呼弟弟为“小汉xon52”。西北片(含池州镇、和殷汇、乌沙两区)则是中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声调五类,有入声,有翘舌音和儿化词;前后鼻尾韵不分。因此,贵池西北部的语音音系纯属江淮方言,而东南山区和西南部某些地区从语音特点和某些词语来看,有宣州话(吴语次方言)有赣语。
解放后,贵池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事业发展较快。社会交往日趋频繁,因而方言也随之有所变化和发展,现代的贵池方言,县内彼此相通,不影响交往。学校推广普通话以后,某些方言土语在青少年口语里已不常出现,如称谓中大大、姆妈早被爸爸、妈妈所代替、开口呼的声母已在逐渐消失。
本章记音以贵池县政府所在地池州镇为代表点,记音符号采用宽式国际音标,用五度制符号描写调值,发音合作人都是中年以上的贵池人,语言比较稳定。
贵池各方言片部分常用词语比较
(表一)

注:为了尽可能反映当地语音,其中多半是用同音字代替。方言的“我”读213,“丫”读a44,“楚”读ceu213,“嗯”读n213,“嘿”读he”,“客”读Ke213,里山、观前“南、男”都读non1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