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天主教
天主教是清光绪初(约19世纪70年代)由法国教士笪味德传入贵池的。光绪十八年(1892年),笪氏在城内九华街购戈姓民宅五间作临时教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于古舜街(旧称城北十字街)新建天主堂总堂(俗称男堂),为罗马式建筑,笪氏等遂迁入,临时教堂废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于总堂路北建分堂(俗称女堂)一处,由华籍上海女教士朱某驻堂主事。此间,先后在马衙、茅坦、殷家汇、高坦、乌沙、西乡、黄氵盆、牌楼(济公岗和南山)、梅村(白村王)、棠溪(百安)等地建天主教分堂多处,天主教徒发展到两千多人。辛亥革命后,法国教士离华,改由西班牙教士进堂接任。
抗日战争前,天主堂创办修道院,招收男青年百余名为修道生,修道生结业后成为修士,从事传教,有的擢升司铎。
民国35年(1946年),天主堂又开办了私立善导小学(建国后停办)。殷家汇天主堂于翌年办达理小学(建国后并入殷汇完小)。此间,天主堂的圣心医院(实为诊所)也对外行医。
民间36年(1947年)10月,贵池天主堂堂长兼修道院院长杨衡黎(西班牙籍神甫),因违犯教规,遭修道生群起攻之。安庆教区为防止事态扩大,遂免除杨的职务,召回安庆另行派用,改由刚毅德(西班牙籍)接任。不久,修道院迁至安庆与该市修道院合并,刚毅德随迁,由葛必达(也系西籍)神甫接任贵池天主堂院长。
据建国初统计,贵池县有天主教外国神职人员5名,中国修女3名和13名中国员工。1951年,原贵池天主堂传教士刚毅德和荣华(西班牙籍)在安庆参与反对新中国的活动,由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予以逮捕,经判决驱逐国境。同年,驻贵池天主堂修士叶凡西(西班牙籍)等因窝藏帝国主义分子被人民政府驱逐国境。翌年,驻贵池外籍神职人员全部离境。地方教徒重新登记,筹建“天主教革新会”,彻底与梵帝冈教会断绝关系。走“三自(自传、自养、自治)”的革新道路。
1951年4月22日,贵池县天主教革新委员会正式成立。黄怀民、洪惟德(均本邑教徒)分任正副主任。革新会发表了《革新宣言》,制订了爱国公约。接着殷汇镇天主教徒在黄怀民主持下也相应成立了革新会。当年,县境登记在册的教徒共2417名,其中城内约600名,殷汇镇达800多名,散居各地的近千名。
50年代后期,信奉天主教人数减少。据1957年统计,参加活动的教徒仅184人,1958年,天主教革新会易名“天主教爱国会”,但无活动。至1961年,天主教爱国会自行消失,人员离散,教堂及其他建筑均改作他用。
1982年,经县内天主教徒申请,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宗教处批准,于1984年10月正式恢复“贵池天主教爱国会”。同年12月,召开天主教爱国会委员会,研究了有关宗教活动事项,并提出了开办企业,继续走“三自”道路等措施。1987年1月,该组织投资2万元(含贷款1万元)与某企业合营“广阳商店”,年营业额数万元(1987年净收1900元)。另教会原房产已发还,房租年收入可达数千元(1988年为9555元)。
本县第三届政协委员中,天主教代表一人(王青云);第四届政协委员会有王青云和汤同春(特邀)两人。
1987年底,县天主教爱国会有教徒35人(含修女1人)。每年举行四次祈祷活动,即耶稣升天日(3月26日)、圣神降临日(5月14日)、圣母升天日(8月15日)和圣诞节(12月25日)。
二、基督教
清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内地会派基督教士董戈登和女教士苏淑贞、惠凤英,来贵池传教。翌年,于城内鸡鹅巷(后称继武巷,今邮电职工第一宿舍区路东)建一座教堂——耶稣堂(即福音堂),招收教徒80余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董、苏、惠三氏离任,改调教士德广裕,女教士廉爱福、廉德福(均英籍)住堂传教。此间教徒达数百人,还创办了养正小学和福音女子学堂,由教士授英语、国语等课,也延聘地方教师。耶稣堂内还有医药设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美国耶稣教会在本县西乡一保东山下(今属双桥乡)租赁李姓祠堂建福音分堂一所,委英国传教士德裕广兼任堂主。
抗日战争爆发,基督教即停止了活动,人员分离。建国后,耶稣堂曾一度作为仓库、书店、后改建为民房。
1987年,经安庆行署民族宗教事务科批准,本县基督教徒分别在高脊岭乡的谷塘、磨盘村、铜山乡的黄氵盆村,茅坦乡的茅坦村,钱龙村建立五个临时活动点,有教徒400多名。此外,各地还有一些自传基督教徒。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