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齐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距贵池城南1.5公里,貌似伏虎,首东尾西,面积约1.6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拨86.5米,有10余座峰峦,高程相近,大小相似,故称齐山。又云:因唐池州刺史齐映有善政,后人以刺史姓氏命名齐山。
齐山三面环水,山北是烟波浩渺的白沙湖,东西麓旧时有大面积水面,称齐山湖,今称东南湖 。由于60年代大规模围湖农垦,湖面基本消失,现已退田还湖约1平方公里。登临齐山之巅可以北望滚滚长江,南眺九华山雄姿。
齐山和白沙湖四周,丘陵山峦起伏,近有碧山、童子岭、白马山、莲花山;远有太朴山、万罗山、轿顶山、弥陀山,同皖南山系断续相连。
齐山的自然景观,有32洞、13岩、2峡谷、11泉水。其特点是石灰岩岩溶地貌种类齐全,地下水沿岩层裂隙下渗。由于受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山腰形成纷繁奇异的洞穴、峰壑和玲珑奇巧的石景。著名的有华盖洞,石燕洞、青瑶岛、骧首石、驼峰石、醒翁岩、窦云岩等。
齐山历史上有“江南名山之胜”的称誉。据旧志载,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复立池州,州城迁至今贵池县城之后,其自然环境即以:“浸以秋浦,镇以齐山”而闻名。首先登临开发齐山的是唐会昌初年(公元841~847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其后任为著名诗人杜牧。他在重阳日登齐山北面第一峰赋《九日齐山登高》诗,齐山因此诗传名扬。南宋绍兴四年,岳飞登临齐山,立马翠微,写有《池州翠微亭》传世之作。历朝名士慕名来游,觅迹唱和者接踵而至,如王安石、朱熹、司马光、包拯、陆游、汤显祖等都在齐山留下了诗作、题记。古往今来,由于齐山具有濒临长江,交通便利,离州城和行署所在地近的特点,凡沿江而至朝九华山的游客,有必经齐山的历史。
明、清时期,齐山古建筑有亭台楼阁、书院、山寺等20余处。据清代《齐山岩洞志》载,比较著名的有翠微亭、望江亭、绣春亭、绣春台、紫微台、观郡楼、玩月楼、绣春书院、云香茶社、齐山寺等。至民国38年贵池解放时止,这些建筑已荡然无存 。“文化大革命”中,齐山风景区又遭到破坏。1970年,地、县交通和建筑部门以及一部分社队纷纷至齐山炸山取石,致使部分溶洞和名岩被毁。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于1983年成立了齐山园林管理处。目前已整理开发的溶洞有华盖洞、石燕洞、青瑶岛等,并恢复了翠微亭、绣春亭、绣春台、云香茶社等古建筑。包拯留下的“齐山”题字已建亭保护,并在齐山书院原址新建仿古建筑冶春园。冶春园内辟纪念包拯的忠廉堂,以突出齐山特有的人文景观。
1987年,贵池县人民政府,将齐山规划为8个风景点。这8个景点是:“池阳胜境”、“小九华”、“包公题字”、“青云古道和阳春岭”、“华盖洞”、“左史洞”、“知鱼湾”和“白沙赏堤”、“翠微堤”。分述如下:
一、池阳胜境景点
此区是游山的西起点(历史亦然)。该区已复建池阳胜境坊,新建以冶春园为主体的仿古建筑群。结合广场入口处,有摄影部、小卖部和齐山园林管理处办公室等设施。
池阳胜境坊在齐山翠微堤之首。明正德年间,此处有万玉亭。据《齐山岩洞志》:“镇远候顾溥颜‘池阳胜概’于楣。人遂以‘胜概’呼之”。崇祯十九年“毁于兵”。至清顺冶十一年,池州郡守颜敏在原址建坊 ,手书“池阳胜境”四字,后又废。1987年,贵池县城乡建设局在原址重建“池阳胜境”坊。
冶春园新建仿古建筑群1985年竣工,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建筑格调仿明末清初皖南民居,由徽州地区歙县古建筑公司承建。全园由沐红堂、凝碧斋、叠翠廊、氵邑青馆四栋建筑组成。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结构,形式各异,又能融为一体。冶春园的建成是实施齐山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1985年11月10日,贵池县人民政府城乡建设局在沐红堂内召开冶春园落成典礼。同时举办一年一度的菊花展览。
忠廉堂位于冶春园前厅,1987年落成开放。厅堂正中有包拯全身塑像,高2米许,楹联为:“青天悬明镜,一尘不染,刚直无阿;龙图照日月,精忠报国,万古不磨。”
二、小九华景点
小九华为齐山北面第一峰,出沐红堂沿石径上山即是。历史上有6亭,现已复建的有翠微亭,为齐山主要胜景之一。山下广场有岳飞塑像、岳飞碑廊等景,在广场上可观赏山上高低错落的石景。
翠微亭位于小九华峰。唐会昌年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于重阳日在此登高,后人因此建亭,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与客携壶上翠微”之句,命名曰翠微亭。南宋绍兴四年,岳飞自鄂州(湖北)奉命出师池州,扎营齐山,曾于月夜登临翠微亭,并留下《池州翠微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池州翠微亭始建于宋,历代屡建屡圮,“重建不一其人。移徙亦不一其地”。宋时,“亭在北上至峰之巅”(王哲《齐山洞天记》);明代,“亭在九顶洞南十步许”(田一竹《齐山志》);清时,“乃明址之稍易”(陈缘梅《齐山岩洞志》),至民国又复在宋址建亭。抗日战争时期,齐山亭台遭日军炮火摧毁殆尽,唯翠微亭巍然屹立于抗日烽烟之中,至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时只损一角。民国38年贵池解放前夕,亭终因年久失修而全部倒圮。1985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贵池县人民政府拨款,在明代亭址重建翠微亭。今日翠微亭,朱漆飞霞,琉璃滴玉,游人在此远眺城市人烟,江湖帆影,可感祖国山河之美,品味报国英雄岳飞“好水好山观未足”的名句。
岳飞塑像据1987年编制的《齐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造景要求,于1988年动工建造,1989年落成开放。塑像高3.9米 (寓岳飞39岁时殉难之意),神采奕奕,手系战骥,立于前方,表示英雄军务在身,急于趁月光归去之情。
岳飞碑廊1988年动工兴建,占地102平方米,为冲天式碑坊。上盖青瓦,四周支柱轻巧明朗,廊内墙上镶有岳飞手迹碑刻,行、隶、正、草各体俱有。另有当今著名书法家欧阳芳、张凯帆等的手迹碑刻。
三、包公题字景点
位于齐山寄隐岩。此区是历史上巨卿墨客挥毫之地。现有宋、明、清碑刻30余处,是齐山摩崖石刻最丰处。以包公题“齐山”二大字最为醒目。“齐山”二大字高 2.5尺,宽1.65尺。其下有一处宋代石刻,“至和丙申岁七月二十二日庐江包希仁,富水吴几复照麟,琅牙王绰德师同游齐山寄隐岩”。1986年,齐山园林管理处为了保护字碑,减少风化,以“齐山”二大字为主体建半亭。
寄隐岩、摩崖石刻群据《齐山岩洞志》:寄隐岩下一小岩,刻有“寄隐岩”三大字,此为北宋至和二年郡守吴中复命名,章友直书。寄隐岩西北,为招隐岩。游人过此“望之若其中有人招隐者”。寄隐岩东南为秀峰,上刻宋刘鉴寄隐岩诗与胡苕水司寇齐山诗;寄隐岩之北有平石一片,清乾隆三年(1738年)相国赵国麟题“万壑云涛”四字于最高处,正楷阴刻。由万壑云涛向东至阳春岭的道旁,峋嶙怪石颇多,其命名题刻有“伏驼石”、“玄武石”、“骧首石”、“麟趾石”、“飞凤石”等历历在目,多为明万历初年所刻,距今已有400余年。另有刻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阳春岭”三字,在岭道东侧石壁上,每字2尺见方,正楷阴刻,清晰可辨。
四、青云古道与阳春岭
此区借用旧时江北香客过江朝九华山的青云古道,与阳春岭、青瑶岛结合成一组的游览区。主要景点有青瑶岛、仙人迹、玄武石、骧首石、石林等。
阳春岭为齐山东面的峰峦,旧时建有纪念岳飞的马军寨。海拨87米,为齐山最高处。明代刘城有《忆阳春岭》诗:“幽奇山以北,度岭客方知。叶满麋踪乱,陀长石齿差”。抗日时期,阳春岭是贵池军民抗击日军的制高点。
青瑶岛位于阳春岭古青云道边。由崩落坍塌的石灰岩溶岩构成,似一个塌陷的漏斗,方园500平方米,中有数块巨大的崩落岩石,堆迭如岛如礁,四周空隙壁立。据齐山远期规划,将在青瑶岛内注水成瑶池。
仙人迹俗称“仙人大脚印”,岩石塌陷形成两只脚印。相传齐山原为一条沉睡的神牛。一日,金地藏自新罗国渡海到中国南方寻道场,途经池州,一脚踏在神牛身上,便飞身上了九华山。只在“牛”身上留下两只脚印,故称。
玄武石、骧首石、石林玄武石,磐如伏龟。骧首石如奔马。石林,为小九华至华盖洞的沿途石景,形态各异,图案精美,可供游人玩味。
五、华盖洞景点
此区为齐山景区第一循环终点。主要景点有华盖洞、石燕洞、绣春台、绣春亭、云香茶社等。华盖洞之上,卧龙岗两侧有草坪,可供游人小憩。
卧龙岗之西有约1亩地的深潭。据景区远期规划,将疏深蓄水,寓卧龙伏水之意。
华盖洞自阳春岭顺崎岖山路东下,过僧界石即至,是“齐山洞天”的主要景点。据光绪九年《贵池县志》载,华盖洞在南宋嘉定以前,原名石燕洞,又名小有洞。至嘉定年间,因主洞内有东西两洞口,西侧洞内“巢以石燕(即蝙蝠),故另名石燕洞。东侧洞内“石峙如门”、“上园如盖”,故称“华盖”;又说其形如帝王出行时用的伞,故名。至此,“华盖”“石燕”遂分。
华盖洞的主洞口似厅堂结构,“可施壶酌”。现有石椅石凳,可坐可卧。夏日凉风徐来,听洞内清泉掷地有声,确是游人小憩的理想处所。主洞石壁上有“华盖洞”三大字,为宋人史定之书刻。另有“洞天佳处”四字刻于洞口上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仲夏何思登书。至民国27年,有驻齐山南部(川军)一四七师师长刘兆藜书“华英盖日”刻于其上。
由主洞进入第二道洞口东行,可由地下接近华盖庵(今已圮)。古时“阴沉晦闷,窥之毛发森竖不敢入”(清人陈以明《再游齐山记》),游人摸石壁前进,行约二十米,突然光生一线,便是华盖洞出口处。
古往今来,华盖洞吸引了无数游者,仅《齐山岩洞志》即载有游记,诗作31首(篇)。清曹大镐游齐山华盖洞有诗:“山尽玲珑出,惟斯敞更高。云来闲作客,风过细生涛。穿暗随僧去,攀空把袖挑。碧螺住今古,时有夜猿搔。”
石燕洞西南至东北走向,北与华盖洞相通,洞口刻有“石燕洞”三大字,无署名。据山志:唐、宋时游人从华盖洞内向西南窥视,见另有一洞口,幽深莫测,以火炬照之,但见蝙蝠回翔,故名石燕洞。俗称蝙蝠洞。
相传,元代有一儿童从洞口坠落,砍山人用绳索将孩子救出,询问洞底情形。据小孩称:“洞底有光有水、水似平湖。”清人夏耘有咏石燕洞诗:“疏柳斜阳半壁余,窥来古洞白云虚。穿奇入险何人到,好问飞仙乞秘书。”
绣春台在齐山东北,从华盖洞上山,至峰顶即是。始建于唐,后毁于战乱。至南宋时重建,资政殿大学士魏了翁书“绣春台”三大字于楣。清人陈坡有《绣春台》诗:“落日澹荒院,乱烟藏古台,岩深人影没,山静鸟声来,芳草湖心满,奇花石上开。魏公留旧迹,剥蚀在苍苔。”绣春台自唐、宋至清代,屡建屡废。民国初年,又有一座绣春台在原址落成,但造形简陋。民国27年(1938年),遭日本侵略军炮击倒坍。1982年,省、地、县三级人民政府拨款,由歙县古代园林建筑队承建新的绣春台,1983年6月落成。新建绣春台占地400平方米,古朴多姿,再现唐代亭台风貌。四周花径以青、白色小卵石铺嵌,有石椅、假山与天然岩石交相点缀,登临绣春台,可远眺波光粼粼的白沙湖和滚滚长江。
绣春亭在绣春台下数百米处,结构小巧玲珑,是往来游人集散地。绣春亭旧称集仙亭,因在集仙洞前故名。1982年,在原址重建亭时,取绣春台“绣春”二字命名。
云香茶社位于绣春台和华盖洞之间。1985年在原齐山华盖庵旧址建,亭台式结构。旧时华盖庵僧人有供游人茶水的传统习惯,故又称茶社庵。据《齐山岩洞志》:明代曾在齐山建云香茶社,但不在今址。今云香茶社占地100余平方米,除供游人饮茶小憩外,设有小卖部供应食品和旅游纪念品。
六、左史洞景点
此区主要有狮子洞、左史洞等景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但开发整理较差。狮子洞在绣春台东约200步许,洞口张开如狮形,故名。《齐山岩洞志》载清人徐兆熊《狮子洞》诗有:“洞穴特狰狞,宜教百兽惊”之句。狮子洞西为左史洞。左史即指池州刺史李方元,杜牧为纪念李方元而命名。“左史洞”三大字为杜牧好友张祜所书,后为宋冯叔吉重刻。《齐山岩洞志·左史洞》:“左史,谓李方元景业也。杜牧之代景业来守,故为立名而张祜书之。”
在狮子洞边有灵芝石、绣衣石。两洞均处在湖心青云堤延线上,在堤上可见狮子洞顶。
七、知鱼湾与白沙堤
知鱼湾在齐山观音嘴以西。旧时为东湖一自然水湾。80年代退田还湖后保留有约1平方公里的水面,目前仅用于养鱼育珠。按齐山远景规划要求,拟设置钓鱼台,以船舫建筑布局。
白沙堤自观音嘴起至长江边妙因古塔止,全长4公里。这里东看湖水浩渺,南看重峦迭嶂,西看齐山10余峰横陈。目前,此区尚未整理开发。按总体规划,将在此创造一组宁静观赏空间。1982年,在观音嘴下的山坡建齐山花房,拥有名贵花卉800余种,游人可就近购花、赏花。
八、翠微堤
又名齐山堤,今称齐山埂。唐时池州刺史李方元倡筑,堤上建有南亭。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寄张祜》诗,有“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之句,即指此。据《齐山岩洞志》:清康熙十一年,池州知府朴怀玉“以行家之言,谓堤形如一矢,直射县城,颇为不利”。于是,“尽撤堤石”,“欲使行人出东道”。但堤上“以涉为衢,行者不可禁”。
翠微堤现已成为国家干线公路,是沿江游人由西面进入皖南风景区的总门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万罗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