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群众歌咏
30年代,群众歌咏活动在本县县立中学、第五职业学校、乡村师范学校广泛开展。1938年抗战开始后,本县抗日后方,以中小学生为主体成立的“抗敌宣传队”,曾以歌咏为宣传抗日的主要形式,奔走于乡、村。当时流行歌曲有《大刀进行曲》、《枪口对外》、《太行山上》、《在松花江上》等。
1949年4月,贵池解放。在县境学校和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歌曲有:《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跟着毛泽东走》、《你是灯塔》、《解放区的天》、《南泥湾》等。当时逢会必唱歌,机关、学校唱歌活动蔚然成风。1950年,抗美援朝宣传中,本县文化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在街头演唱和教唱歌。主要歌曲有:《志愿军战歌》、《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等,使群众歌咏活动发展到高潮。
1964年4月,本县文化馆主办“革命歌曲比赛”,有县直机关、学校等20多个单位参加,历时三天。县人民委员会合唱队以副县长欧阳良助为首,也登台演唱。
60年代初,在群众歌咏活动的基础上,本县一些音乐工作者开始创作一些群众歌曲。先后在《歌曲》、《广播歌声》、《安徽歌曲》等刊物发表,其中方绍廉的《田园新歌》、《下雨了》收入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少年儿童歌曲集》。
80年代,刘玉斌的《山菊谣》获1982年—1986全省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词曲三等奖;张克的《要让那东方的巨龙飞起来》获全省教育系统文艺会演创作歌曲二等奖;《您好您好》等四首歌曲分别收入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黄梅歌集《悄悄话》,并录制了磁带。
二、晚会
50年代有以学校为单位或联校、厂校、驻军和学校等联合举办的晚会和联欢会,还有共青团组织举办的营火晚会等。成为群众文娱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晚会以跳集体舞、邀请舞等为主,也有节目表演。每逢重大的节日,县文化馆和总工会都举办庆祝晚会,由学校、机关、厂矿、驻军排练节目,登台表演。
80年代开始,县文化部门经常举办专题晚会,如诗歌朗诵、家家乐、“迪斯科”舞等,一般都带有比赛、竞争性质,优胜者可获举办或赞助单位颁给的奖励。
三、业余汇演
建国后,每间隔若干年,由文化主管部门举办全县规模的文艺汇演,一般均在丰收年进行。各区、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积极排练节目,组成代表队参加演出,由主办单位组织评奖。
全县业余剧团主要汇(调)演情况表

四、业余演出队
30年代至50年代,本县城内街道和各中学有临时性的课余、业余演出组织。民国29年(1940年),贵池战时中学演出过话剧《红色马》、《放下你的鞭子》等。35年,贵池政界人物组织过“平剧研究社”、演唱京剧。1949年至1956年间,贵池 中学、池州师范等校曾先后演出过话剧、歌剧《苦尽甘来》、《王秀鸾》、《思想问题》、《教师之家》等。1950年,贵池城内纷纷成立街道业余剧团。当时的市心街业余剧团曾演出歌剧《白毛女》。1951年,楼山街业余剧团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京剧《战长津》受到好评。1952年至1956年,城内八个街道业余剧团都演出黄梅戏。1956年,专业黄梅戏剧团成立后,街道剧团先后停止演唱。与此同时,县境农村业余剧团兴起,以演出黄梅戏为主。1958年,本县有些农村出现脱离生产、相对集中的“业余”剧团,至1962年得以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各造反组织竞相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主要是进行派性宣传。至80年代,城乡业余文艺演出已无固定的演出组织。每年春节,农村中临时组成演出队,排练节目上演,殷汇、梅龙、长垄等地,年年演唱。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