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以前,本县粮油全由私商经营。民国23年(1934年),贵池发生严重旱灾,私商乘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引起公愤,不少缺粮户一举抢了城内大米行。37年,又因城内居民缺粮,爆发了由学界发起的抢米风潮。从34年起,本县粮价持续上涨,贫苦百姓深受其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粮油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和国营粮库的兴建,本县粮食商业经营得到了发展,粮油收购量逐年增长。统一的粮食市场,使粮价平稳,城镇人口的口粮供应得到保证,绝大部分年度,本县均是粮食“纯调出”县。1954年,本县遭百年未遇的大水灾,财物损失惨重,圩区颗粒无收。县粮食部门根据国家粮食部门的统一布置,从四川等地调进粮食2.5万余吨,解决了城乡人民的口粮和种子供应。
1858~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左”倾浮夸风,本县曾发生“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的失误,有的地方稻谷尚未收割,即作为已入国库数上报,造成县境农村常年返销口粮,城镇人口每人每月口粮定量减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县粮油总产成倍增长,粮食部门也由管理型转向经营型,逐步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经营的竞争机制。1985年,改粮食统购为粮食合同定购,改固定站点坐收为流动站点和固定站点相结合收购,使全县粮油入库量大幅度增加。1979~1984年,年均入库54030吨,但由于粮食收购价格偏低,不少外地粮商来贵池议价收购,使县境粮食外流。
1985年,本县曾因仓容不足,出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1987年,全县粮食定购任务调减为3639.5万公斤,仅占1985年定购任务的53.52%。1985~1988年,粮食年均入库60448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