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秦汉之际,本县即有以采掘、冶炼为主的手工业。唐宋时期,造纸业兴起。明代,纺织业较为发达。清末至民国初,煤矿开采已成为本县工业的主要产业。民国4年(1915年)有芜湖池裕、六合两公司领照开采馒头山煤矿。民国15年(1926年),私营华盛电灯公司开办。抗战期间,县内微薄的工业受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至38年解放前夕,全县只有一些织布坊、染坊、油坊、面坊、糕饼坊、铁匠铺、铜匠铺、砖瓦窑、纸槽等。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本县工业产值约699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7.6%。其中重工业产值67万元,轻工业产值632万元。
1956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工业和手工业49个企业中,全民企业产值占41.3%,集体企业占25.7%。至1957年,全县工业产值为2305万元。1949年至1957年,年均增长率为17.3%。1958年,政府投资117.3万元,新建县、乡(公社)级工厂190个,校办工厂114个,以土法采矿、冶铁为主,也生产一些农机、化工产品,但相当部分质量低劣,得不偿失。1959年后,这批工厂陆续关停。
从1961年起,贯彻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的工业产值仅为1957年的五分之二。1963年至1965年,调整产业结构,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整顿,使本县工业缓慢复苏。此间,引入华东电网电力,工矿企业机械设备增多,食品、纺织、服装鞋帽业发展较快。1965年,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9.4%。
1967年起,上海在贵池建后方小三线工厂。1970年,全县大办“五小”企业,采掘、建材、机械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978年以后,根据县情,工业结构不断调整,至1985年,基本形成轻重并举,以重为主的县级工业体系。重工业有采选、电力、冶金、煤炭、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部门,轻工业有食品、纺织、印刷、服装鞋帽、皮革加工、文教用品制造等部门。列入计划考核的产品有48种。自1986年始,经国务院批准,在贵池境内的7个上海后方小三线工厂陆续由贵池县接管。1986年,全县工业产值达17816万元(含乡镇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988年,全县工业产值为25582万元,是1949年的36.6倍。在总产值中,县属国营企业30个,产值9119.6万元,盈利额1091.4万元;县和乡镇办的集体企业196个,产值7399.7万元,盈利额651.7万元;其余均为村办、城乡合作经营和个体办的工业,企业产值计8964万元。1978年至1988年,全县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0.31%。
1949—1988年全县工业概况表
(按1980年不变价)

1979—1988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成本概况表
单位: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