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化工、冶金矿山兴起于50年代后期,1957年至1961年先后兴建了20多个矿山,主要开采铁、铜、锰、铅、锌、硫等。1961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除马衙锰矿外,其余均停办。自1969年起,采矿业又陆续上马,除县办矿山外,乡村也积极开井挖矿。70年代中期,全县有铁矿18座,硫铁矿2座、铅锌矿、萤石矿、石英矿、铜矿、锑矿各1座,大多数为社队开采,职工人数最多时达3611人。1957年至1987年,全县共开采铁矿石278.34万吨,锰矿石18.99万吨。本县重点矿山按开采顺序,主要有马衙锰矿、杨桥铁矿、红旗铁矿、安子山硫铁矿、六峰山铜矿、马头金矿等。
1956年2月,铜陵市铜官山矿务局在本县铜山建铜山铜矿。1967年池州地区在本县棠溪乡建黄山岭铅锌矿。
一、马衙锰矿
马衙锰矿,位于马衙乡境内的大排山。矿区有3.5公里简易公里与贵青公路相接。距长江边的池口码头20公里。
此矿于1953年10月开办,县拨开办费3500元,有职工32名。开办初期,用锯木屑拌硝酸制成炸药,牛皮纸裹硝药作导火索,当年露天开采出优质锰矿石800余吨,1959—1961年锰矿石销路不畅,便在矿井旁就地开采煤炭,采出小窑煤2113吨。1962年,该矿恢复采锰,与上海铁合金厂签订了包销包运合同。1964年架通高压输电线路,添置卷扬机、风镐、风钻、矿车、实行机械操作,先后建立五座大井,进行井下生产。1975年投产的五号竖井,9年时间共采氧化锰矿石65000余吨。平均每年采锰矿石7200吨,全矿年产量由800余吨上升到8000多吨,1978年曾达到12000吨,创建矿以来最高记录。1985年,马衙矿点基本采完。
二、马衙锰矿分矿
白洋分矿位于里山乡六峰山北麓的狮形山。1966年3月在马衙锰矿抽38人进行开办。到1969年底,共生产氧化锰800余吨,品位在37%左右,后因锰质变化,没有销路,于1970年3月停产。
园林工区位于观前乡园林村的梅子冲,与马衙锰矿同一矿床。1970年3月开办,建50多米斜井一口,排水、提升实行机械操作。三年多时间。共采出氧化锰矿石3000多吨,品位在38%左右。但因矿层太薄,国营开采不合算,遂于1973年停办。近年园林村农民在梅子冲采挖零星锰矿,1987年有114个劳力开采锰矿,年收入40万元。
竹山分矿位于牌楼乡竹山村的小黄山。1975年4月,马衙锰矿在“维简费”中列出10.4万元作为开办资金。以边探边采方式进行生产,当年采出锰矿石800余吨。1975年至1980年,共打出平山同、竖井各一个,生产氧化锰矿石35000余吨,品位在38%以上。1980年底,因资源枯竭闭坑。
唐田分矿位于唐田乡。1980年12月,马衙锰矿在自有资金中提取10万元开办。有唐田、沙山两个矿区。唐田矿区,在唐田乡白云村,1981年6月筹建,到1985年,共掘进尺750米,采出锰矿石10300吨。1985年10闭坑。沙山矿区,在唐田乡沙山村。1982年6月筹建,在当地农民开采的露天塘口基础上,开拓平山同生产。到1985年10月结束,掘进尺873米,生产锰矿石13100吨。
马衙锰矿(包括各分矿),从开办到1985年止。共生产氧化锰矿石175236吨,原煤2113吨,总产值1229.12万元。生产的锰矿石,除供给上海、淮南、马钢外,还销往省内外一些电池厂、电焊条厂、陶瓷厂。
三、杨桥铁矿
杨桥铁矿位于殷汇镇龙山村。1958年9月开办,有工人110名,露天作业,手工开采。矿石下山用板车运至龙舒河边。生产的矿石供池口炼铁兵团的小高炉冶炼。同年底池口小高炉停产,矿石转销安庆地区钢铁厂。1961年7月停止生产,共产铁矿石10万吨。
1970年4月,杨桥铁矿改由殷汇公社继续开采,有农民矿工120人。1979年,因矿石含磷高,无销路,暂停生产。自1970年至1979年,共生产铁矿石87171吨。
四、红旗铁矿
位于桃坡乡峡川村。矿区包括前排山、庙子山、跃进山、官冲四个矿点。该矿1957年由桃坡乡开办,1958年6月改为县办,分为峡川、潘桥两个铁矿、从全县各乡抽调618名劳动力,在前排山、庙子山、跃进山、张家山、万子山、官冲等处,进行土法开采。开采的矿石供潘桥、峡川炼铁兵团和县城机关、学校炼铁用。
1959年3月23日,潘桥、峡川两个铁矿划归省政法第一钢铁厂统一经营管理。生产人员由省公安厅组织劳改犯一千余人,分配在张家山、前排山、万子山三个矿区,由管教干部督促开掘矿石。1959年7月1日,又全部移交给省直采矿总厂经营,其利润按县、厂三七分成。1961年5月停办,共开采铁矿石十余万吨。
1968年12月,成立潘桥铁矿筹备处,县拨给开办资金135662元。1969年3月,改名红旗铁矿,由县社联营。抽调亦工亦农人员400人参加采矿。红旗铁矿总计占地面积59223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地56552平方米。边基建边生产,从1958年至1977年5月,八年共剥离土石方981646方,开采出高平炉铁矿石244186吨,其中前排山矿点192580吨,庙子山矿点5600吨,牛栏冲矿点45706吨,跃进山矿点300余吨。生产总值4322420元,积累资金738467元。生产的矿石,品位高,有害成分低,除了销售给本省钢铁厂外,还销售到省外。
1977年,红旗铁矿由梅街工委管理,矿山的业务受矿管局指导。原红旗铁矿的资产属全民所有,生产工人从各公社抽调,实行亦工亦农。1977年5月到1984年底,共生产铁矿石386456吨,其中前排山矿点184599吨,庙子山矿点76448吨,跃进山矿点68949吨,牛栏冲矿点56460吨。
1982年10月,红旗铁矿与无锡第二钢铁厂签订协作合同,厂方投资10万元,在梅街区政府西南侧的潘桥生产队建造矿石洗选厂,将含铁量30%的矿泥,洗成48%以上的精矿砂,年洗选能力为6000吨。到1984年底,已洗选精矿砂100余吨,运销到江苏无锡等钢厂。经勘查,前排山矿区65米以上的铁矿储量尚有31万吨左右,+65米以下的铁矿储量约有20万吨。1986年6月动工改造老矿,由露天转为地下开采,至1988年5月,生产矿石8000吨。
五、安子山硫铁矿
位于刘街乡太平曹,民国时期,集益磺矿公司曾在此开采。建国后,1957年建矿,1958年安庆地区化工局接收为直属企业。矿区范围,上至安子山村,下至太平曹,长达三华里,有两个矿场,一个炼磺场。用土法开采硫铁矿石34000余吨,炼硫磺995吨,硫酸亚铁6吨,同时采出铜矿石2000余吨,并用土法炼出一些铜饼、1962年停止生产。
1977年10月,安子山硫铁矿移交贵池县复建,由贵池县矿山管理局进行扩建设计,报省石化厅审批,核定投资额171.1万元。省石化厅直接投资160万元。1978年3月到1980年底,边施工边生产,建成主竖井一个,横断面8.9平方米,深61米。修复Ⅰ号副井一个,横断面5.2平方米,深56米,井口均装有安全门、安全卡,井旁安有卧式9立方米空压机三台,井下用钻岩机生产。至1984年,全矿有职工138人,井巷工程建设已达2251米,采准工程达2100米平均日产原矿60—70吨。1978年到1984年底,共生产矿石50125吨,产值达252.56万元,矿石除销售给本地区池州冶炼厂(硫酸厂)和本省江淮、凤台、萧县、肥东、怀宁等磷肥厂外,还销售给江苏如东化肥厂、湖北广济化肥厂。
安子山硫铁矿在复建和扩建工程中,到1984年底,共支出资金398.7万元,除国家投资185万元外,其余靠生产矿产品收入建设矿山。1983、1984两年,向国家上缴税利88623.42元。1987年有职工206名,共生产矿石6500吨,产值68.4万元,上缴利税1.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87万元。
六、六峰山铜矿
该矿位于贵池县城东南10公里的六峰山北麓,隶属里山乡,有矿区公路与贵梅公路相交。
六峰山铜矿所在地名铜子坑,古称“百炉庄”,是古代冶铜炼银的地方。1970年7月,里山公社在此开采铁矿石。1978年8月,在牛形山包东北侧300米处,发现了铜矿石,此后重点转向开采铜矿,副产铁矿石。六峰山铜矿开办之初,由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联合经营,有管理人员20余人,生产人员系招用农工,采用包工制,人数不固定,少则100余人,多至500余人。开采作业用大锤铁钎打眼,炸药爆破,铁镐采剥,板车运输。无地质资料和设计图纸,凭现场经验,用肉眼目测,顺藤摸瓜找矿开矿,矿石运销铜陵市有色金属公司。到1984年底,共采出铜矿石18200吨,铁矿石105000吨。1986年矿山根据补充地质详查资料,进行露天开采设计,此后,逐步添置电铲、翻斗车、组织汽车运输队,向半机械化方向发展。从1980年到1986年,共实现产值3580万元,获利润920万元,上缴税金1000余万元。1987年产值721.1万元,居全县矿山之首。
六峰山铜矿的矿精砂,含有丰富的白银。1978年至1984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在冶炼过程中,回收白银759.5公斤,价值408831元。
七、马头金矿
位于梅村乡栗坑村,由梅村乡经营。矿区0.2平方公里,有简易公路与贵(池)—棠(溪)干线公路相接。该矿原系铁矿,1986年发现有伴生金矿,是年9月经批准开采。用土法炼金,当年生产黄金2300余克。1987年起,马头金矿黄金生产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引进铜陵市黄金公司的选冶技术,用池浸法提取黄金。现有浸泡池12个,一次可浸泡矿石840吨,原矿的黄金回收率达75%。1988年该矿有职工200余人,产金79277克,产值380万元,利润120万元。
八、其他金矿
除马头金矿外,近年来在县黄金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开始有计划的勘探金矿资源。初步查明6个乡(梅村、高坦、灌口、墩上、铜山、唐田)地下有金矿石,种类有石英脉金矿、伴生金矿等。1988年,灌口乡梅山金矿产金1912克,产值9.1万元。


1970年至1988年全县铁矿石销售流向表

全县冶金、化工、煤炭等矿产品销售流向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