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咸丰元年(1851年)乌沙地区由各业主自行集资首筑天成圩,圩成后江堤长2390米,湖堤长450米,内有忠廉、新房、柳城三村,680户3370人,耕地1.2万亩。次年圈筑同乐圩、普庆圩。光绪三年(1877年)筑长春圩,光绪十八年(1892年)筑长乐圩,光绪廿四年(1898年)筑合作圩。
民国年间,士绅钱翰臣倡议在秋浦河下游湖滩地带,集资圈圩。自民国7年(1918年)至12年(1923)先后筑成万生、万成、万宝三圩,合称三万圩,计河堤长22.8公里,湖堤长15.68公里,保护面积3.15万亩,招佃垦殖,高地植棉、豆,低地栽水稻。
民国12年(1923年),胡萃九、王静甫,自梅埂东至大通利用沿江湖滩,圈筑圩埂,名为大同圩,五埠沟以东为一圩,以西为二圩,设“贵池大同垦务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大同一、二圩整理委员会”。建国初期,有1324户6239人,灌溉面积3.7万亩
民国13年(1924年),南京郑某、沈君让及本县朱伯萍创筑大农圩,股金以江苏股东投资最高,桐城、贵池最少。佃农约300户,庐江籍占50%,有耕地1.7万亩。同年,钱翰臣集资圈筑万兴圩,西依新河口,东至牛头山,北滨长江,内有黄盆、五州、午珠、观山、长林、竹林等村。共682户3315人,灌溉面积5万亩。但因与东流县毗连,发生讼事,经年不决,建圩工作受到影响。
民国25年(1936年),圈筑同安圩,耕地1.4万亩。多为新垦土地,由士绅李祖阴等组成同安圩堤委会,招佃开荒,桐、庐两县农民来者甚众。1950年,改同安圩为建国圩。
民国33年(1944年)冬,中共桐贵青县委为反对日军经济封锁,实行生产自救,领导贵东人民群众修筑合作圩(今郭港圩),使菊花咀(属今梅龙乡郭港村)到康家山(属今江口乡江口村)沿江20多华里的保兴、复兴、中圩和合兴四个圩连成一片。
在此期间,有宦游回乡士绅丁梦松,邀集城内吴慰民、陈国栋等组成“民生垦殖公司”,选定长乐南面一片湖滩,圈筑圩堤,招佃垦殖,称民生圩。但湖滩多系民有,官荒不多,丁买通官府,以请领官荒为名,剽夺垦殖权利。
经历一百多年,截止建国初期,我县沿江一带已筑成万兴、汇安、天成、普庆、长乐、民生、同乐、建国、大农、万宝、万生、万成、合兴、同兴、复兴、郭港、大同一圩、大同二圩等独立圩口。这些圩堤身单薄,防洪能力极差,每至汛期,险象百出,从1922年至1949年的28年中,有6年破圩。建国后,通过联圩并圩,并不断加固提高了圩堤的抗洪能力。1950年至1987年的37年间,除1954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全县大小圩口全部溃破外,沿江重点圩口均未溃破,唯内河圩因受山洪侵袭常有破圩之虑。
1954年11月16日,贵池县第一届人代会决定:将乌沙地区的10个小圩联成一个大圩,定名为秋江大圩。将大同一、二、三圩联成一个圩,定名为大同圩。是年冬,实行以工代赈,全县掀起堵口复堤热潮,至1956年冬,胜利完成联圩任务。
至1987年,全县已有千亩以上圩口45个,合计江堤长58.83公里,河堤长233.01公里。总长291.84公里。堤顶高程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池口为17.2米)1—2米的有万兴圩、秋江大圩、东南湖圩、同义圩的江堤,计长35.34公里;超过0.5米的大同圩堤长15.1公里(含通江河堤4公里)。内河圩堤已达设计标准的有双丰圩、庆丰圩、丰收圩等。
贵池县重点圩堤溃破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