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农用土地土壤普查面积57.73万亩,其中低产土壤19万亩,占36.8%。
建国后,本县农业科技人员先后于1959年、1979年进行了两次土壤普查,并应用普查成果对全县耕地采用因土种植、因土改良、测土施肥等利用措施;根据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与土壤类型特点,农业生产潜力和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作物布局的适应性,全县分4个改良利用区,16个改良利用片。
一、沿江洲圩水稻土、潮土粮棉区
本区紧靠长江,包括梅龙、江口、池州、驻驾、阮桥、乌沙、高脊岭、晏塘、木闸及铜山北部,面积220822.5亩,占全县耕地面积38.25%,是本县主要粮棉产区。本区主要利用改良状况是:(一)灰泥土、灰河泥土棉花高产培肥;(二)圩区青丝泥田、烂泥田渠站配套治涝;(三)岗冲黄泥土、马肝土稻麦棉防旱培肥;(四)岗地黄红土发展林茶。
二、沿湖低丘黄红壤水稻土粮油渔区
本区位于县境东北和西南部,包括茅坦、观前、殷汇以及马衙、双桥、里山、清溪的北部、铜山、唐田的西南部,面积11660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20.18%,农作物以稻、麦、油菜为主,是本县商品粮基地。本区利用改良状况:(一)沿河畈区沙泥田水稻高产培肥;(二)沿湖烂泥田、青泥田排涝防渍片;(三)岗坡黄泥土、麻沙土种杂粮防旱改土;(四)利用低丘扁石黄土、黄红土发展林茶。
三、近山丘陵黄红壤茶麻桑多经区
本区位于县境中部,包括牌楼、灌口、高坦、墩上以及里山、清溪、双桥、唐田、马衙南部,面积138549亩,占全县耕地面积23.99%。本区利用改良状况:(一)丘岗扁石泥田、石灰泥田增肥改土;(二)河坂区沙泥田水稻高产培肥;(三)利用中低丘扁石黄土、麻沙土发展茶麻桑。
四、南部低中山黄红壤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区
本区包括棠溪、梅村、解放、刘街、桃坡,面积73183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2.6%,本区利用改良状况:(一)低山沟垄石灰泥田,陷泥田撇洪晒田改冷;(二)冲坂沙泥田、积钙沙泥田水稻高产培肥;(三)中低山扁石黄棕壤、红壤性扁石封山育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