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会
大革命时期,在北伐军的领导下,本县曾成立农会组织,但无农民代表参加和领导农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自民国19年起,一批共产党员先后到贵秋东地区开展活动。当时,在贵池源头李有“采伐薪木队”、“农民互济会”等组织。采伐薪木队到地主的山林砍伐树木,农民互济会配合红军游击队,与土豪作斗争,在全县引起很大的震动。
二、农民团
民国23年,中共江南特委,在本县棠溪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元月21日,苏区农民在棠溪西山汪村祠堂成立了农民团,配合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一村建一团,全县五个苏区,共有团员五千余名。农民团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土地分配,配备武装的团员负责站岗放哨。25年7月,农民团中武装人员随江南红军独立团赴江西,当地的农民团员自行疏散。
三、农救会
抗日战争时期,贵西抗日根据地有农民自救会组织,简称农救会。民国34年初,三万乡有农救会员1826人,洪铺有会员4200人,高髻岭区有2000余人,农救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二五”减租和组织发展生产、支前、防奸等。34年8月,日军投降,根据地新四军奉命北撤,农救会组织随之消失。
四、农民协会
民国38年4月贵池解放。5月成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县农会。主任刘现 ,副主任李洛增。随之县内各区、乡相应建立农会组织。9月20日至25日,县首届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大会号召广大农民投入剿匪反霸斗争,完成各项征购任务,支援前线。年底,有271个村建立了农会,会员50180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8.8%。当年,全县三分之二的农村掀起减租斗争,共减租谷296万斤。1950年5月20日至25日,县第二届农民代表会召开,正式成立农民协会。中共贵池县委书记姚鸿志兼任主席。李绍基(县长)、刘现任副主席。会后,289个村庄建立了农民协会,拥有会员105016人,占全县农业人口240000的43.7%。同年9月8日至11日,第三届农民代表大会在城内举行,出席的代表共224人,会上评选马衙乡枫岭村罗光明为劳动模范。会后罗光明赴京出席全国英雄模范代表大会。10月,各区相继成立农民协会,由党的区委书记任区农民协会主任。1951年底,全县有会员123950人。1952年秋,罗光明以互助合作的带头人身份被选为农民代表,参加以贺龙为首的中国农民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访问。此间,农民协会在土地改革、反霸斗争、支援抗美援朝、积极交公粮、参军参战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五、贫下中农协会
1964年底,“四清”运动中,工作队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同时就地组建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65年1月11日,县召开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825人,会议以开展“四清”为主题,同时选举县贫下中农协会。会后各公社分别召开了贫下中农代表会。同年2月,县贫协32名代表出席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贫协活动停止,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取代了原贫协组织。各公社贫下中农协会对全县农村实行“四管一教”(即管理社队财务、管理学校、管理合作医疗、管理农村商业和教育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68年11月6日至7日,县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613人,列席45人,其中贫下中农589人,占代表总数96.1%。会上选举产生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与当时的工代会、红代会合署办公。此后,于1970年,召开了第三次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在1973年召开的第四次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上产生了县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
1980年,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活动停止。1983年上半年,贫下中农协会机构撤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