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9~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根据有关分类原则和依据,参照野外调查和试验资料,经全县比土评土,全县土壤划分为七个土类,12个亚类,42个土属66个土种,各类土壤面积系普查面积。
一、红壤
是我县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广布于低山、丘陵及岗地,面积1936961亩,但耕种土壤仅5万余亩。下分两个亚类:
黄红壤面积602535.1亩,其中耕地53763亩。分布于低山、岗地脱硅富铝化过程较弱,盐基代换量小,呈酸性反应,上层多具核粒状结构,干时坚硬极结,土体较深厚,底层带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层,黄红壤是本县林、茶、粮的生产基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红壤性土分布在低山丘陵的上部,面积1334428亩,因受强烈侵蚀作用,土层薄,多含有不同程度的砾质或砾石,表层以下即为半风化的母岩,呈酸性反应,水土流失重,目前很少利用。
二、黄棕壤
面积42112亩,分布在南部63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区,沿江一带岗地也有零星分布。下分粘盘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两个亚类。
粘盘性黄棕壤主要分布在乌沙地区的岗地,观前一带岗地有零星分布,面积20516亩。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层深厚,黄棕色,下有紧密的粘盘层,结构不良,透水性差,表层土呈微酸性反应,下部为中性。
山地黄棕壤是本县中低山地区的垂直地带性土壤,分布在大佛堂、老山、金家山和巴山等地,海拔在650米以上,面积21596亩。母质为花岗岩、砂页岩等基岩的风化物,土层较薄,壤质多含有砾质和粗石英等砂砾,呈酸性到弱酸性反应,表层因有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含量高,有的可达3%以上。
三、潮土
分布在沿江洲地,内河的滩地也有零星分布,面积68911亩。近河相为砂土,运河相为粘土,砂粘逐渐变化。由长江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含游离碳酸钙,呈碱—微碱性反应;由山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一般呈中性——微酸性反应,土壤肥力中等,供肥性好,有夜潮性。
四、草甸土
受地下水浸润影响,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土壤,面积14425亩。分布在查村湖及池州、江口、乌沙的沿江滩地。土壤质地砂土——粘土。湖滩地发育的土壤呈中性反应,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沿江滩地发育的土壤呈碱性反应,质地砂土——轻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力差。
五、紫色土
是在紫色砂页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壤,面积仅142.5亩。分布在棠溪乡的大岭村,下有石灰性紫色土一个亚类,处幼年发育阶段,无明显发育层次,土层厚薄不一,土壤呈紫红色,有石灰反应。
六、石灰(岩)土
是非地带性岩性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分布于石灰岩低山残丘地段,面积532945亩,其中耕地11694亩。土层厚薄不一,有的地方多为露岩,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3%以上。
七、水稻土
是我县面积最大的耕种土壤,广泛分布在山丘的沟、谷、垄、冲、岗、土旁、坂、及圩区,面积422261亩,占耕地73.7%,根据水型分4个亚类:
淹育型水稻土:面积4145亩,占水稻土0.98%,分布在观前、墩上、梅村等乡的高土旁田。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泥质岩类及酸性结晶岩类残、坡积物、地势较高、水源缺乏,保水保肥力差,群众称“张天丘”、“望天田”,粮食产量不高。
潴育型水稻土:面积256511亩,占水稻土类60.75%,广泛分布于丘陵区冲、土旁、坂及高圩田。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黄土、河流冲积物及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等残坡积物。土层深厚,地下水在60厘米以下,水肥气热状况协调,供肥性良好,作物产量高。
潜育型水稻土:面积152189.5亩,占水稻土36.04%,分布在沿江沿湖的中低圩田。山区冲垄田也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为湖相沉积物及江河冲积、洪积物、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条件差,少数地方终年积水。土壤以还原状态为主。耕层或犁底层以下出现青灰色的潜育层。质地粘重,土壤耕作不便,通透性差,泥深土冷,还原物质多,养分分解慢。供肥性弱。潜在肥力高,但难以发挥。
侧漂型水稻土:面积9415亩,占水稻土2.2%。零星分布在沿江低岗缓坡上、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地下水位低。耕层以下有一层侧向水流淋洗粘粒,使剖面上部出现灰白色水漂层,耕层粉砂含量高,耕性好,易淀板,栽插耕田较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植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