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流河
黄盆河在县境西、地垮东至、石台、贵池三县,上游为后河,发源于祁门山脉的仙寓岭,黄海高程1378.7米,由东向西,至东至县的陈家畈。折而从南向北。经葛公、洋湖等地与来自石台县的西溪河汇合于双河口。双河口以下为干流,经雁塔、张溪镇等地穿大清湖、升金湖、黄盆湖由黄盆闸入江。
本河流域面积1560.1平方公里,其中贵池境235.9平方公里占15.1%。主流河源至河口长102公里。(本县河道长20公里),主河道平均坡度为0.86千分率,张溪镇以下为下游段,多湖泊洼地,易受洪涝灾害。据雁塔水文站记载。最大流量为1810秒立米。(1957年7月9日)。干流最小流量为11.7秒立米。
该河山丘面积广,洪水来量大,下游多湖泊。解放前江湖相通,十年九涝,沿湖居民多以捕鱼为业。1964年建成黄盆闸,抿江倒灌,江洪受到控制。消除了大的洪涝灾害。黄盆、蛟口、唐田、马料湖等水产养殖业较发达。
秋浦河原名秋浦江,地垮祁门、石台、贵池三县。上游红凌河发源于祁门山脉的大洪岭,海拔1126米,由南向北经祁门县的雷湖、城安等地入石台县的横渡,过香口街北流,经石台县城在矶滩入贵池县境,经高坦、殷家汇等地蜿蜒曲折转向东北,绕秋江圩南部过杜坞在池口入江。干流全长149公里,(本县境内59公里),汉时,殷汇镇以下为长江支岔分流的沼泽地,称秋浦。
该河流域面积2235.2平方公里,其中贵池县1172.2平方公里,占52.4%,干河底宽高坦以下为150~250米,干流河道比降,七里到泥湾段为1/1500,泥湾至殷汇为1/3400,殷汇至池口为1/5700。1952年设高坦水文站,至1988年有37年实测流量资料,实测最大流量为2170秒立方(1957年7月4日)。最小流量为零(1958年7月5日),估算20年一遇,殷家汇最大流量为3860秒立米,殷汇大桥现有泄洪能力为1500秒立米。
流域内本县有12个乡23万人口,27.3万亩耕地,人口占全县45%,耕地占全县58%,地下矿物资源丰富,下游圩区系本县粮棉主要产地之一。
秋浦河的特点:山区面积大,占78.5%,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洪水量大,且来势凶涌。建国40年来,殷汇镇9次被淹,秋江圩两次破圩。正常年份,江水倒灌至殷家汇。
秋浦河主要支流有公信河、牌楼河、龙舒河、双溪河4条,其中公信河和龙舒河最大。
公信河又名恭浚河,出于源头李,流经占坡、湘源、唐村等在双河口入干流,全长30公里,在石台县境。
牌楼河源于石台县子母尖马石岩,自南向北流经本县牌楼乡在琅山岩入秋浦河,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103平方公里。
龙舒河发源于九华山脉的柯家大山,南麓平天河,自东向西流经棠溪乡在留田与来自石台县七井山的花庙河相会,合流后至梅村会肖坑河后,过乌石在汪家畈入秋浦河干流,流域面积475.9平方公里,主河道长74公里。
双溪河在本县双桥乡,其源有二:一出轿顶山流经大叶村;一出高山谭黄岩,二溪在双河口合流,至殷家汇入秋浦河干流。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7公里。
白洋河原名清溪河,位于县境中部,发源于九华山脉的柯家大山,自南向北流经刘街、桃坡等地至白洋镇与来自四峰尖的白俞河(旧称南么河)相会,流过江祖潭达上清溪。东南湖围垦前,白洋河过上清溪后入东南湖,经县城南门、东门在百牙山附近与来自太朴山的白沙河(旧志称横河)相会,至下江口入江。东南湖围垦后,新河道沿东南湖西部穿杏村与秋浦河汇合注入长江。
该河流域面积438.4平方公里,干流长63公里,河道宽50~70米。估算杏花村20年一遇最大洪水流量1200秒立米,现有河道泄洪能力400秒立米,最小流量河道断流。(1958年、1978年),上清溪至河口河道坡降1/2250。
流域内有5乡一镇,人口12.5万人,耕地7.4万亩,该河山区面积占56.7%,沿河洪灾频繁。
九华河跨青阳、贵池两县,原名五溪水,主流八都河源于九华山七贤峰(黄海高程1337米),由南向北至庙前与源于九华山小天台、平天岗的九都河相会,流至五溪桥入丘畈区,在董村入贵池县境,曲折西南行,过观前镇与源于太朴山的马牙河汇流,穿查村湖至梅埂注入长江。
九华河干流长56.4公里,贵池境29.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705,河道宽60~80米,估算梅埂20年一遇洪水流量1300秒立米,最小流量河水断流,(1958年、1978年)现有河道泄洪能力480秒立米。
本河流域面积532.8平方公里,其中贵池境310.73平方公里,占58.3%,关系墩上,马牙、观前、梅龙四个乡,人口7.98万人,耕地8.47万亩。河流特点: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水工程少,干旱威胁大,下游局部有洪涝。历史上最大旱年是民国23年(1934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廿六日,(5月13日~9月4日)连续116天无雨,庄稼颗粒无收。
九华河盛产优质黄砂,多从梅埂输出,号称“梅埂砂”。
九华河水质优良,其味甘美,含有微量铁元素。
青通河位于县城东40公里,发源于九华山东麓岔泉岭,称八都河,自南向北流经将军庙、蓉城等地至元桥会东河、东山河,北流至双河口与来自泾县、南陵的七星河相会,再北流经贵池十八索、铜陵白荡湖至铜陵县大通镇入长江,干流全长55公里,流经本县长25.4公里。
流域总面积1240平方公里,贵池境144.43平方公里,占11.6%。青通河河床宽20~80米,大通镇河口宽200米,中游(蓉城至埠)河道平均坡度1/4900。据青阳城关水文站记载:青通河常年流量0.5~1.5秒立米。最大流量450秒立米(1983年7月4日),最小流量河水断流(1955年、1966年、1978年)河床干涸。
支流有七星河、东河、东山河等。七星河为最大支流,有南北二源:南源出自青阳、泾县交界的黄柏岭;北源出自南陵县的老虎头,二源汇流于木镇为七星河。
本河流域宽短,蓄水保水能力差,河床淤积严重,河道变迁剧烈,流域内旱灾多见,洪涝是局部的。1954年后,为消除水患发展生产,进行大同圩联圩。1958年建跃进圩,1962年后修建双丰圩、十八索等圩口,收到扩大耕地,消灭钉螺和发展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现青通河流域已成本县粮食、水产高产地区,年产鲜鱼250~400吨。
二、湖泊
县境长江沿岸,处各通江河流的下游,河流纵横,湖泊与洲滩相间,据光绪九年《贵池县志》载:境内有齐山湖、平天湖、杜湖、黄盆湖、鸾湖、月港湖、乌杜湖等,自清咸丰元年(1851年)起,沿江居民陆续圈圩垦殖,有的湖泊消失,有的湖面缩小,并先后形成一些圩内小型湖泊,如东南湖(齐山湖与平天糊合称)、黄盆湖、东西湖、乌头湖、唐田湖、马料湖、谷塘湖、大白湖、团湖、踏脚湖、同乐湖、郭港湖、泥湖、包家湖、唐家湖等,境内现有较大的湖泊有天生湖、白沙湖、西岔湖,十八索和杜家赛等。
天生湖位于双桥乡,现有湖面5.66平方公里,关系洪桥、涓桥、桂畈、紫岩等行政村。解放前属私人渔湖。解放后收归国有。1953年建天生湖养殖场。
西岔湖位于桐梓山乡,现有湖面3.36平方公里,来水面积19.0平方公里。1955年始在此建地方国营养殖场,当湖水位达12.5米时,沿湖受涝面积约3500亩,鱼粮矛盾突出。
白沙湖位于县城东郊,原称白沙河,又称横河,属东南湖一部分。1965年围垦东南湖时保留此处水面,称白沙湖。关系里山乡的齐山、白沙、马衙乡的碧山、峡山和江口乡的顺利等行政村。湖底高程为8.0米,湖水位14.0米时,水面面积10.6平方公里,蓄水量4365万立米。现为鱼业养殖基地,湖区渔粮矛盾突出,近年来,沿湖群众自发圈筑小圩,水面逐年减少。
庆丰圩渔湖位于茅坦乡,原名杜家赛,临青通河,来水面积23.4平方公里,现有湖面2.65平方公里。关系汀洲、茅坦、钱龙三个行政村,1969年成圩,现已实现鱼粮丰收。
十八索渔湖,位于青通河左岸,原为钉螺密布的湖滩沼泽地,来水面积10.4平方公里,现有湖面6.78平方公里。关系桐梓山、双湖两行政村。1977年计划圈圩垦殖,后因堤基软弱,堤顶难达设计标准,遂放弃垦殖计划,作为养渔基地。
升金湖位于长江南岸县境西部与东至县交界处,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主要湖面在东至县境,部分水面属本县,解放初期湖水面积175.3平方公里,现湖面积132.8平方公里,其中本县30.54平方公里。
升金湖系子湖,湾流众多,名称各异,多数界线不明,一般分上湖中湖和下湖,本县唐田湖属中湖黄盆湖属下湖。升金湖为国家级水禽自然保护区,栖息冬候鸟达100多种,其中白头鹤、丹顶鹤、白鹳、黑鹳为国家一类保护水禽。
贵池县主要湖泊概况表

三、长江
长江经安庆市向东,在老河口(原黄盆河出口)入贵池县境,向北东折行17公里至李阳河口。又行10公里为乌沙镇,又17公里经池口,再东北行21公里经梅埂,又东流10公里过大通镇入铜陵县境。长江流经本县75公里,属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江面宽2公里左右,干流中有江心洲(属安庆市)、扁担洲(属贵池)、凤凰洲(属枞阳)和铁板洲(属铜陵)等。长江水量充沛,终年不结冰且含沙量小,水位变化不大,对发展航运、农灌以及解决生活用水等都十分有利。但是大通镇以下,汛期受潮汐台风影响,暴雨袭击时,在上游洪水及潮汐顶托下,本县防汛工作比较艰巨。
据大通水文站资料,长江多年平均流量为28800秒立米,最大年平均流量为43100秒立米,最小年平均流量21400秒立米。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秒立米(1954年8月1日),历年最小流量为6020秒立米(1923年1月30日)。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53公斤。长江是最有保证的灌溉水源。灌溉期(5~9月)池口最低水位8.09米(吴淞零点)。保证率为80%。
四、地下水
本县地下水丰欠不均,随地区而异,自北向南渐少。
圩区地势低平,属沿江孔隙富水亚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全圩区,含水层为长江古河床相砂。砂砾石厚10~38米,水位埋深小于3米。单孔涌水量大于50吨/时,为矿化度小于0.5克/升的碳酸型淡水。宜于农灌和饮用,资源模数20.4万立米/年·平方公里。地下水十分丰富。
南部低山丘陵区属马鞍山—东至岩溶中等富水亚区,以碳酸盐裂隙——岩溶水为主,是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翼部组成的岩溶潜水或承压水盆地,以及下二迭统、奥陶系灰岩为富水的构造部位和层位。富水程度为10—30吨/时和大于50吨/时,泉水最大流量达775吨/时,单孔涌水量最大可达236吨/时,埋深一般小于15米,最深不过80~90米。局部自流水头高出地面0.3米以上,水质良好,为碳酸型,平均资源模数4.96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上一篇:第一节 气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