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学堂改称学校,废止读经讲经课,承认男女受教育权利平等。民国7年,各县先后创立了女子小学,民国8年,部分小学开始男女合校。民国18年,区内小学发展到313 所,其中完全小学17所。民国12年,小学课程取消修身、设“公民”改国文为“国语”,小学增设“三民主义”及“党童子军”。后又改公民为“党义”,民国21年,复将党义改为公民训练。民国24年,安徽实施初步义务教育。民国28年,安徽实行新县制,实行政教合一,推行国民教育,将原有县区公立小学改为乡、保小学,由乡、保长兼任校长。民国31年,乡(镇)小学改为中心小学校,保小学改为国民学校。民国33年,乡(镇)中心学校改称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国民学校改称保国民学校。但在日伪统治的7年中,由于人民生活贫困,加上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情绪,沦陷区新设小学极少,有些原有的小学也没有恢复起来。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小学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民国37年,区内共有中心国民学校80所,保国民学校278所,在校学生14570余人。民国38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5%。
建国后,小学教育迅速发展。1949年各地根据“维持改造”的方针,接管了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并分别改为县立完小(公办)和村办初小(民办),取消“公民”课和“童子军”组织,实行新的教学计划。1952年,乡村民办小学全部改为公办。1953年,开始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上学习苏联教学经验,运用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组织课堂教学,并实行5分制计分法。1954年,区内遭特大洪灾,沿江地区小学大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1958年为实现普及小学教育任务,在“大跃进”的形势下,队队办小学,并办有多种形式的教学点,民办小学急剧增加。是年,农村小学交人民公社管理。1961年,各地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压缩合并部分学校和班级,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恢复。1964年,根据“两种教育制度”的办学思想,各地大办耕读小学。1965年,贵池县有耕读小学1531所。1978年,恢复公办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民办小学也同时纳入教育部门管理。是年,各地对小学布局普遍作了调整,开始恢复秋季招生制度。同时,开始逐步摘掉小学戴初中的帽子。1979年,本着“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各县实验小学开始小学六年制试点。1980年,开始研究、规划普及初等教育工作,实行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的巩固率、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和12至15周岁少年儿童的普及率共同进行。同时,根据国家补助,社队群众筹措、学校勤工俭学的“三结合”建校原则,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小学校舍建设。要求达到有教室有课桌。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是年,乡(镇)一级成立了教育委员会。1987年后,全区根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分级管理职责的暂行规定,农村中、小学实行以县、乡为主,区和行政村为辅的分级管理体制。1988年,各地先后草拟实施规划提请县人大讨论通过,并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明确分级办学的法律责任。
1990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巩固率98.6%,毕业率93.3%,普及率94%,分别比1988年高出0.4,1,1.2和4.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71.9%,比全省小学毕业生升学率68.5%高出3.4个百分点。危房改造和校舍配套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当年危房基本被消灭。1991年4月,全区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贵池市召开,会议讨论修订了《池州地区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其中,对初等义务教育,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法》和省《实施办法》,按规划推进初等义务教育,到“八五”期末,全区107个乡镇全部达到进一步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水平的“基本标准”;强调“八五”期间,重点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年夏,全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有300多所小学被淹,被淹的小学围墙、校舍大多倒塌。为修复重建水毁校舍,全区共投入资金1685.9万元。1992年,各地继续修复重建水毁校舍,到年底,全区危房率由1991年的1.76%下降到0.51%。是年,石埭县初等教育“五率”均达到较高水平,被省教委、省计委和财政厅授予“安徽省基础教育先进县”称号,贵池市获鼓励奖。1993年3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4月,全区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在池州师范召开。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会议强调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配套建设,要求强化义务教育法治意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进行“三线办学、三线管理、以村为主”的改革实验;教学在加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开拓精神。是年底,全区城乡小学全部实现办学条件“六配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