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东流镇风景名胜
东流是东至县西北部重镇,原为东流县(841—1959)的治所。因滨临长江,取“大江东流”之意为名。东流是以古祠、古塔、古街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风景区。
陶公祠又名陶靖节祠,位于镇南牛头山上,为敬奉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而建。东流是晋彭泽属地。陶公任彭泽令时,曾种菊于此,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公祠始建的年代无考,明弘治三年(1490)重建,万历元年(1573)复建,清顺治二年(1646)移建于今址。祠三间,青砖小瓦平房建筑,占地366平方米。正厅内立陶公塑像,高悬“松菊犹存”匾额;两侧厢房陈列有关陶公的史籍、图片;祠前院门首嵌“陶公祠”石额,祠院植五柳、苍松、翠竹;秀峰塔矗立在祠侧。1981年9月,该祠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双塔一曰天然塔,位于镇北回龙山。清乾隆十年(1745)始建,三载而成。由东流知事倡议,东流邑人周士信夫人陈氏资助建修。落成时恰逢邑人李荫余中举,大家认为是“天然趣事”,便命名为“天然塔”。塔5层6方,砖木结构,高11丈,周6丈6尺,方方有门。塔体外飞檐,内画栋。塔前有天然书院,旁有真武行祠。
一曰秀峰塔,与天然塔相对。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刑部司狱金城买丽山门外山地建造。金城认 为:“县学之脉,发自历山,少耸拔之势,虽东有画龙寺,北有天然塔,柳堤外接湖亭,内寺控引有情,若南关当学官之巽,再峙一塔,培补文枢更增秀气”。于是修了此塔,以秀峰名之。其规模、结构同天然塔如出一辙,所不同之处,仅在塔顶装饰上有别,天然塔以佛刹相轮饰顶,秀峰塔则饰以斗金,有“彩笔千宵气象”之意。
老街位于镇西,全长1217米,街道宽3至4米;民居宅1067幢,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青砖小瓦马头墙,廻廊挂落花阁窗”,保留了明末清初江边街市的风貌。老街曾有各种作坊,店铺百余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现在的老街仍是东流镇的商业服务中心,最繁荣地段。1989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单位。
大成殿位于镇东南百象山下,梅城河边,为原建德县文庙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庙始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后经几次改建、复建,渐成规模,原有潘池门二、下马牌石二、棂星门三、大成门三,中有泮池,池上建桥,月台、崇圣祠、敬一亭、会撰堂、名官祠、乡贤祠、忠义祠等建筑。清咸丰年间,再毁于兵乱。光绪年间,建德人周馥独捐大洋一万一千二百元,按照旧址大小规式建造,亲作《重修文庙记》。文庙后遭白蚁侵害,腐朽不堪。民国13年(1924),原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继父业,为达长久之目的,以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重建。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仅大成殿犹存。该殿为清式重檐建筑,四面飞檐,下有16组浮雕栏板。通高10米,有廊柱16根,殿有顶梁柱24根,整体宏伟壮观,结构玲珑别致,现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山位于镇东,主峰仙人掌海拔372米。相传舜耕于此,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尧帝闻名亲请舜出山理政的故事。明代建尧舜祠于山中,今尚存法藏寺。山上有两池,一久雨不盈,一久旱不涸,山中有“燕子洞”、“隐龙洞”,内有奇特的钟乳景观。山下有仙姑井,“观者呼仙女,则花涌出”(《言舆纪要》)。满山青色,耸秀堆翠。
(二)青阳县东山风景区
东山景区在青阳县城东北6公里,以东山水库为中心,包含新河、酉华两乡主要景点的总称。
东山水库因其在东山脚下故名,集水面积为24.4平方公里,平均深19米,总库容量为1750万立方米,是集防洪、灌溉、养殖、发电等多功能的中型水库。此处山环水复,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叠嶂拥秀,环境优美。盘如双瀑位于酉华乡三元村盘山,有两条白练悬挂,相距仅百米左右。一条从高42米,宽12米的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坠入深潭;另一条长60米,宽8米,穿林越岩,时隐时现。
大寺井位于酉华乡乐园村。面积2丈见方,渊深莫测,井旁原有古寺,故名“寺井”,也称“大寺井”。源头为地下河,井水奇清,浅处清亮,稍深处碧绿,深潭处蔚蓝。井水十分之六从明渠流入乐园溪,十分之四流入石洞,在一里外喷出地表,称“小寺井”。在这里,通过暗渠,又把水三、七分开,流向两个村落。明代文学家曾于永乐十六年(1418)游历此地,在游记中赞咏“望去澄莹、一泓碧玉、翻来雪泡、万斛明珠”。
间歇泉·珍珠泉间歇泉在新河乡新建村。泉涌成潭,潭成方形。潭底可见二眼,平时涓涓细流,潮 来时猛增几十倍,泉水如沸腾的开水,伴以闷闷作响的水声,鼓出的泉柱高出水面数尺,约数分钟以后,逐渐消落退潮,匿影藏形,潭平如镜。日来三潮,常年不歇。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青阳县令曹机曾在此修建“观潮亭”(已废),专供游人观赏歇息。
珍珠泉,又名珍珠井,位于酉华田屋村。珍珠井长四丈,宽丈余,中贯横梁,一水饮食,一水洗用,四周铺设条石。井中修长的水藻底下泉眼遍布,泛动的水泡形态各异,有的一线成串,有的数串并发;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红如樱桃;有的数色交映,此起彼伏,满泉翻滚。色彩形态,随着日光映射的角度,阴晴明晦的天气变化而不同,景观奇特。清《安徽通志》云:珍珠泉,“泉出累累台珠”。
檀公古树位于酉华乡二酉村董氏宗祠前,据父老相传,有2000年左右的树龄,人们称它为“檀公”。这棵檀树,其状古怪,根系隆起,交错盘结,约有五、六丈围,在树高2米处,孪生两株,一南一北,均向外倾斜,粗壮相当,腰围各在丈五左右,说它是一棵,又生两株;说它是姐妹,又成一体。
溶洞新河乡、酉华乡多溶洞,据考察,有观赏价值的洞 主要是白云古洞、朝阳洞、老虎洞、龙洞。清《安徽通志》载:“白云古洞、秉火日游,深不可测,奇形怪状,不可名状”。
(三)牯牛降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1982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由石台县与祁门县共辖,总面积100725亩,其中石台县部分50534亩,祁门县部分50191亩,主峰牯牛大降,座落在石台县境内,海拨1728米。
该保护区内高山峻岭,危岩耸立,交通险阻,人迹罕至,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复被率达78%,保存了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类型,据考察统计,共有植物1000余种,木本植物有88科,237属,520余种,占安徽省木本植物科的84.5%,属的74.0%,种的55.8%其中香果树,连香树、领春木、三尖杉、南方铁杉、鹅掌揪、粗榧、豆紫荆、天目木兰、兰果树、珊瑚树、天女花、三叶赤楠等,皆系国家和省定保护植物。
保护区内山高林密,是鸟兽等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极好场所。现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251种,属 国家明文保护有:梅花鹿、黑鹿、短尾猴、猕猴、苏门羚、灵猫、云豹、金钱豹、金猫、毛冠鹿、鸳鸯、白颈长尾雉、白鹇等。此外,蛇类资源也极为丰富,已查得有28种,其中有蝮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等毒蛇。
牯牛降独特的森林生态类型,被专家们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宝库,是开展多种学科考察的理想之地。境内群峰兀立,沟谷纵横,溪瀑遍布,云雾缭绕,佛光常现。险峻中蕴含着柔和,粗犷中显得秀美,奇幻中露出幽雅,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牯牛降优美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未开发的黄山”。
(四)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位于东至县和贵池市交界处的滨江地区。湖区面积达132.8平方公里。这里有鱼类66种,软体动物18种,水湿生植物62种,年产鲜鱼可达700万 斤。湖里出产的青虾,远销欧美和日本。升金湖气候温和,水体无污染,周围自然植被繁茂,生态环境极佳,是珍稀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处所。鸟类科学家经10年来的临湖考察统计,每年秋冬季节有鸟类103余种,越冬栖息的有70余种。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头鹤、大鸨、金雕、白肩雕、白枕鹤、灰鹳、小天鹅等。来湖越冬的白头鹤、白鹳分别占全国野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全国现存11种鹤、鹳,在此越冬的有6种。升金湖不愧为鸟的乐园,鹤的故乡。
升金湖,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编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受到国际有关机构的关注。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联合国、欧美地区和国家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团体前来实地考察。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