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池州造纸厂
位于贵池市金湖路350号,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系地直国营工业企业。1967年初,经国家批准投资150万元,兴建年设计能力1650吨凸版纸的小型企业。1968年12月1日,1575双网双缸纸机竣工投产。1969年生产凸版印刷纸248吨,产值27.68万元,当年职工248人。1978年经安徽省计委批准扩建1092长网多缸造纸机一台,1979年竣工投产,当年产机制纸版1980吨,产值237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列本省同类机台最佳经济效益。书写纸在省造纸公司的质量评比中,获圆网机组第一名。1980年开发研制出新产品高强瓦楞纸,1982年注册为秋浦牌并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系安徽省造纸行业第一个省优和部优产品。同年经省批准扩建1600多缸多网纸版机一台,专门用于生产替代进口的高强瓦楞原纸,年产量突破万吨大关,每年为国家节汇100多万美元。翌年跨入国有中型企业行列。1985年以来又先后扩建了废纸生产线一条,1092铜版纸机一台,1575长网多缸优质文化纸机一台,1993年对1600圆网纸机投资1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涂料白纸版。
10多年来,该厂共开发了书写纸、牛皮纸、单面白纸板、涂布杂志原纸、卫生纸、湿纸巾、铜版纸等十几个品种,跨文化、包装和生活用纸三大系列。1987年获轻工业部优秀质量管理企业,翌年获安徽省优秀质量管理企业和安徽省先进企业称号。高强瓦楞原纸自投产以来,总创汇3740.75万元。其中,1993年度创汇277.08万元,厂固定资产原值2303万元,净值1540万元,职工838人,工程技术人员7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2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6504元/人,实现利税243万元;拥有纸浆生产线5条,造纸机6台,供电能力5070KVA,供汽能力26.5吨/小时,供水能力1440吨/小时,年末生产能力22000吨。
(二)池州农药厂
位于贵池市杏村西路,隶属于池州地区重工业局。厂区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省内农药重点生产厂。该厂1967年5月由贵池县筹建,规模为年产苏化203农药120吨。1969年3月划归专区续建,定名池州农药厂。1971年6月投产以后,由于资金短缺、“三废”治理工程未能同时施工,污染严重,经营亏损。1973年治废工程竣工,废气、废水开始回收利用,生产硫脲与沉淀磷酸钙磷肥,当年实现转亏为盈,翌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76年5月会同省化工研究所进行哒嗪硫磷新农药试验,同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翌年利用中试设备开始生产,并新建年产250吨车间。1979年,由于农药市场滑坡,农资部门不再包销该厂产品,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效益严重下降。经采取自找用户,实行以销定产,1982年起生产开始回升。1984年又遇进口农药冲击国内市场,到1986年该厂亏损27.8万元。推行厂长负责制后,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经营方针,不断开发新产品,1987年生产大幅度上升,实现转亏为盈,翌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19.9万元,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到1990年实现利税均超200万元,连续三年获“省最佳经济效益”奖励。1993年止,累计生产27种产品,其中1984年起,先后投资1512万元,开发23种新产品。1993年底固定职工535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22人,占22.8%。拥有主要设备913台,固定资产原值1712.1万元,净值1324.1万元。主要产品年产能力:农药原药2460号,电源漆700吨,对苯二酚600吨,电解锰400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04.6万元,农药原药生产237.9吨,11种农药加工产量34.05吨,电解锰69.3吨,碳酸锰11.6吨,硫脲1.9吨,乙基氧化物80吨。自1971年投产起,累计实现利税1139.6万元,上交利税519.4万元。
(三)池州烧碱厂
位于贵池市建设路,厂区占地面积69922平方米,系国营工业企业。1970年下半年由安徽省轻工业厅投资8万元筹建池州工程塑料厂,1971年招收12名工人进厂,生产塑料袋。1973年下半年易为“池州电化厂”,1977年氯碱产品试生产成功,因该厂系轻工投资为解决造纸所需烧碱问题,定名池州烧碱厂。氯碱生产初期,由于规模生产不经济,工艺落后,氯平衡能力差,生产一直不景气。1980年,该厂第一次进行了技术改造,将虎克三型槽换为八型槽。1982年产量第一次超过原设计能力,达到1569.54吨。同年开发了新产品无水氯化钙,1984年又发展了吃氯较强的三氯化铝,解决了氯平衡问题。1985年,根据市场调查,将已获省、地两级批准的农药甲胺磷新项目转向生产酞菁颜料产品,取得了当年投资、,当年扩建、当年受益的好成绩;除填补当年政策性亏损28万元外,仍盈利14万元,摘掉了建厂以来长达八年之久的亏损帽子。1985年后,该厂又进行了烧碱和颜料的技改扩建工程,烧碱年产能力达5000吨,部分工段形成万吨生产能力;开发了酞普兰BGS,酞普蓝B和中间体铜酞普等,生产规模达300吨。其中酞普绿G,1986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荣誉奖和省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二等奖。酞普兰BGS1987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四等奖”。1987年生产酞普颜料253吨,部分产品销往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和江苏、浙江等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香港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系全国重点有机颜料生产厂家之一。1990年获省石化厅厂际最佳径济效益先进企业称号。近年来该厂生产经营形势出现滑坡现象。1993年5月更名“安徽省三元化工总厂”,并转换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总厂设三部一室,二个分厂,一个车队,九个公司。并设立了“驻沪办事处”和“驻德经营部”。是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1555.1万元,净值996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拥有各种设备673台(套)、动力机械总能力2017千瓦。职工575人,工程技术人员4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520.5万元,实现利税61.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6443元/人。
(四)池州铅锌冶炼厂
位于贵池市长江北路,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系国营中二型金属企业。于1957年10月筹建,一面派员往湖南省长沙、郴县等地学习铅锌冶炼技术;一面动工新建土炉,翌年6月出铅,9月出锌。由于设备简陋,始未形成批量生产。此后,投资新建粗铅及蒸镏锌生产装置。1959年7月与青阳、贵池铅锌矿合并,成立安庆专区铅锌冶炼厂,下设两矿为一、二工区。是年底,贵池铅锌矿停建。1960年省投资建成青阳铅锌矿选矿场。1961年贵池铅锌矿续建,冶炼厂正式投产,炼铜50吨,锌103吨。自此形成铅锌采、选、炼联合企业。是年亏损35万元。翌年停止炼蒸镏锌。1963年再停生产粗铅,并停建贵池铅锌矿。同年7月,该厂被省冶金厅接收为省属企业,改名“安徽省青阳铅锌矿”,仅保留青阳铅锌矿生产。年底,职工由1960年301人,压缩到146人,精减51.5%。1964年转亏为盈,实现利润11万元。1966年7月,冶炼厂全面复产。1967年4月贵池铅锌矿在黄山岭正式建矿。1971年7月,池州地区决定两矿一厂分开,各自独立核算,隶属池州地区工业局。该厂为解决历年亏损问题,首先开展综合利用,1974年8月利用炼锌废气,建成年产5000吨硫酸车间的接硫工程,减少环境污染。1976年生产硫酸锌及锌粉。1978年生产铅极板。1979年生产销酸铅。1980年5月停止火法炼锌,改用境内硫铁矿生产硫酸,并将生产能力扩至7000吨/年。1982年生产普通过磷酸钙磷肥,1984年建成3万吨/年生产能力,形面冶金化工联合生产企业。1985年秋,波牌工艺一级硫酸被评为省优产品,并在境内首先生产复合肥料。1987年生产的产品为粗铅、硫酸、磷肥、复合肥料、三盐荃硫酸铅等。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实现利润40.5万元,扭转自1961年投产以来的长期亏损局面。1988年,硫酸生产能力又扩至4万吨/年。1989年始,生产电解铅,并开始回收黄金及银、铜金属。1991年新建1万吨/年电解铅及3000吨/年电解锌车间。翌年又将粗铅生产能力扩至8000吨/年,使之配套,开如炼白银。产量2382公斤。1993年底,有职工111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6人,占13.1%。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3人。年底固定资产原值2662.1万元,净值1916.6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6101.5万元,生产粗铅7630吨,电解铜7104吨,电解锌1536吨,回收银金属13120公斤,生产白银750公斤,硫酸36860吨,磷肥745吨,复合肥料6319吨。全年销售收入6309.3万元,实现利税445.3万元。其中,利润341.6万元,上交利税136.1万元。
(五)贵池钢厂
位于贵池市梅街镇,占地面积8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系国有黑色金属中二型企业,隶属贵池市计划经济委员会。该厂前身是上海八五钢厂,系上海在安徽皖南“小三线”的最大军工企业。始建于1969年5月,1970年4月28日投产。1987年12月28日移交贵池县,更名为贵池钢厂,由马鞍山钢铁公司承包经营,1991年6月底结束,由贵池市自主经营。现有炼钢、铸钢、轧钢、钢管、铁合金5个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有煤气车间、机动部、11万伏变电所及专用码头等。1993年底拥有固定资产5334.4万元。年生产能力:电炉钢6万吨,电炉铁合金(硅铁)2400吨,钢材11.9万吨。辅助生产能力:拥有各类机床277台,机械加工能力1000吨/年,年供电能力1亿千瓦/时,长江码头泊位7000吨级,货物吞吐量42万吨/年,其规模在省内,仅次于马钢与合钢。在调整工业产品结构,进入市场过程中,现已能冶炼炭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工具钢、高速工具钢、弹簧钢、轴承钢、不锈钢和纺织针布钢等产品。并开发GCY15轴承钢丝及替代进口的F58针布钢丝两种新产品。该厂生产的无缝钢管、轴承钢丝和纺织专用针布钢丝等产品。畅销15个省市130个厂家。1993年6月,铁合金(磷铁)首次外销日本、赞比亚。1993年全厂职工1387人,专业技术人员166人,占1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80.3万元,生产钢36878吨,铁合金853吨,钢材23487吨。其中,无缝钢管2243吨,高速线材16229吨。全年钢售收入1.15亿元,实现利税509万元,其中,利润447.8万元,上交利税99.2万元。
(六)贵池发电厂
原名三二五电厂,位于贵池市墩上乡中饭铺。1970年作为上海市小三线的配套厂,由上海市七O三所筹建,苏州望亭电厂承建。1986年1月1日,由贵池县接收,苏州望亭电厂承包经营,期限三年。该厂装机5万千瓦,有2.5万瓦发电机组两组,年需煤20万吨左右,一半由淮北煤矿供应,其余从山西等地购入议价煤。年均发电量3亿度左右,通过桂家湖至铜山矿,石门冲至殷家汇两条110千伏输电线并入华东电网;另外,通过两条35千伏输电线输往杏村变电所和观前变电所。现有职工571人。
1995年6月8日,经国务院、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为2×35万千瓦机组,总投资为35亿元人民币。现正在按工程计划,分期实施。
(七)池州啤酒厂
位于贵池市东湖路洋墩。1981年12月8日,经省经委批准,生产啤酒,设计年产量1.5万吨,1984年,引进罗马尼亚生产线,实现年产3万吨生产能力。1985年,配套建设万吨麦芽原料生产线,1986年,引进利用啤酒废液生产银耳露的技术和设备。主要产品有池州啤酒、九华山特制啤酒,5BX池州啤乐和汽酒等。普通啤酒执行QB936—84部颁标准,优质啤酒执行QB4927—85国家标准。池州牌10°池州啤酒1986省被轻工厅评为省轻工优秀新产品。池州牌12°池州啤酒1988年被省经委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并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浆。近年来,除生产啤酒系列产品外,于1991年投入80万元,上马肌醇产品,1992年年产30吨的肌醇项目竣工投产;同年3月又开发出10.5°啤酒,并获省啤酒行业评比第一名。1993年该厂啤酒生产能力1.5万吨,固定资产原值1009.4万元,净值723.1万元,年末职工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8人。1993年生产啤酒10000.1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1万元,实现利税264.2万元。
(八)贵池杏花村酒厂
位于贵池市翠微路,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1958年由安徽省轻工厅投资在城西杏花村附近建厂。1973年杏花村酒厂开始以高梁为原料,用传统工艺生产“杏花村大曲酒”,1980年研制出“杏花村香泉酒”,1984年改名“杏村大曲”、“杏村香泉”。1985年大曲酒车间扩建为年产500吨的综合车间,1987年试制成低度(38°)杏村香泉,达到轻工部QB850k83浓香型优级酒标准。主要生产设备有年产2000吨酒精设备一套,年产1000吨大曲酒机械设备一套,年产1000吨普通白酒设备一套,年产10000吨普通白酒设备一套,基本实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生产。主要产品有食用酒精、杏村香泉、杏村续酿、牧童大曲、杏村大曲、高梁大曲、杏村白酒、粮食白酒、果露酒、汽酒、香槟酒和可乐、汽水等。年生产能力达50000吨。其中杏村香泉1986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安庆、合肥、上海、九江、铜陵等。1991年完成了酒精蒸馏塔的技改项目,1992年后,还开发了新产品增塑剂类,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1993年通过鉴定并批量生产。1993年有固定资产原值512万元,净值369万元,职工30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2.2万元,实现得税1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2531元/人。
(九)贵池毛巾被单厂
位于贵池市杏村西路。1955年3月,贵池城关区有18名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针织合作小组,生产棉线袜。1958年,针织互助组并入手工业联社,1965年,改为县针织棉绒社。1972年开始生产条格毛巾,年产量1.83万条。1983年定名毛巾被单厂。主要产品有印花类面巾、提花巾、毛巾被,螺旋缎档系列毛浴巾等。毛巾白度均达5级。该厂设计的毛巾图案多次在全省行业评比中获优良花型奖,百花奖,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7%。1980年毛巾开始外销。1984年被省外贸部门列为毛浴巾出口重点企业,1985年,该厂设计的“牡丹”、“海鸥”图案印花浴巾,外商一次订货额达40多万元。1986年以来,先后被省政府和贵池市政府授予出口产品先进生产单位、外贸出口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兼并食品厂,扩大生产规模,同年被定为“安徽省出口生产重点企业”。1992年通过技术革新,“改变定长装置,攻克芯长难点”质量管理小组获安徽省纺织系统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目前,该厂有织机140多台,年生产能力40多万打,拥有部优、省优产品3个,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前苏联、新加坡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和国际水平。1993年有固定资产原值775万元,职工67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人;生产毛浴巾215.5万条,毛巾(折标)846.2万条,完成工业产值1301万元,出口交货值952.2万元,实现利税109.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000元/人。
(十)东至纺织厂
地方国营企业,位于东流镇东部,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1982年经国家纺织工业部,省经委、省纺织厅批准兴办,设计规模为棉纺3万锭,定员1400人,总投资1700万元,当年3月成立棉纺厂筹建指挥部,5月破土动工;1983至1984年因受水灾、资金不足而停建。1985年经省批准续建,分三期工程,形成从初加工到深加工配套生产能力。1986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1.5万锭棉纱车间试车投产,日产纯棉普梳纱7吨多。1987年二期工程1.5万锭又投入生产,至此,3万锭棉纱全部运转。该厂环纺锭全系国家80年代先进设备,自动络筒机、汽流纺机、剑杆织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高速整经机、浆染联合机、预缩机等分别从日本、捷克、瑞士、意大利、香港和德国引进。其中汽流纺纱——牛仔布——牛仔布服装生产线在省内仅此一家,全国也屈指可数。“七五”期间完成精梳技改工程,开发中、高支(32—60)精梳纱产品,2万锭精梳每年可节约原棉1700吨,新增产值4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创外汇600万美元。1993年又对精梳工程进行了改造、建成漂染生产线。该厂现有棉纺锭总数5.2万锭,汽梳纺1200头,以及由48台剑杆织机组成的牛仔布生产线和4条服装生产线。主要产品有纯棉纱线,精梳、普梳、涤棉混纺、纯化纤、纱、靛蓝牛仔布等。其中27.8#纯棉普梳纱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还先后获省纺织厅、国家纺织部安全“三无”企业称号、省政府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3年,完成固定资产原值1214万元,净值8380万元;棉纱产量8528吨,棉混纺纱1138吨,牛仔布208万米,服装98.6万件;现有职工人数33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0余人。年完成工业产值12147万元,实现利税27万元,跨入全国纺织企业500强之列。
(十一)池州家用机床总厂
位于贵池市东湖路,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下设家用机床、通用机械、银河(农机制造)、铸造4分厂及家用机床研究所,共有职工1446人。同时管委员会理机床配件、建筑机械、橡胶塑料3个集体工厂。国有中二型企业,隶属于贵池市计划经济,是省重点出口产品生产厂,是区内创汇最多的工业企业。该厂始于1958年由原贵池县集体企业农具厂转为地方国营贵池县农业机械厂。1965年12月划归地区直属,更名池州地区农业机械厂。1969年开始试制S195型柴油机。1975年始产江淮12型手扶拖拉机,1977年生产能力为1000台/年,1979年,柴油机产量为4000台/4.8万马力。1980年归属安庆行署,改名安庆行署池州柴油机厂。1986年柴油机停产,转产家用机床,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是年,下放贵池县,名为池州家用机床厂。1987年白鹰牌HQk400型多功能工具机,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生产家用机床4910台,创汇150.2万美元,实现利税103.2万元,其中利润75万元,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机电产品外贸扩权企业。1989年又被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是年兼并贵池市通用、银河机械厂等单位,成立贵池市机械工业总公司。1990年被省命名为省出口重点生产企业,并荣获安徽省“七五期间”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1991年定名池州家用机床总厂,1992年又被国家经贸部授予自营进出口权。
1986年起,先后出口系列多功能工具机、系列台式车床与台式钻床、多功能车床共11个品种及其配件,远销欧、亚、美、澳4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到1993年止共创汇1418.9万美元。其中:1993年为362.8万美元,占25.6%,是历史创汇最多的年份。1993年生产家用机床5929台,减速机1245台,钢筋弯曲机、切断机382台,铸件总量1923.8吨。工业总产值2843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669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2177万元,占81.6%;销售收入3233.5万元,实现利140.8万元,上交利税83.1万元。是年底共有职工144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7人,占6.7%;专业技术人员239人,占16.5%,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9人。年底固定资产原值2652.5万元,净值1944.7万元。拥有主要生产设备600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311台,锻压设备37台,铸造设备43台,微型计算机1台。年底主要产品年产能力:家用机床5000台,减速机2000台,农用拖车1000台。
(十二)石台煤气仪表总厂
石台煤气仪表总厂是石埭县横渡乡乡办企业,1985年建厂,1987年投产,至1992年,拥有4条自动流动生产线,生产的煤气表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气仪表生产厂家。该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建厂初期即成立了“合肥石松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人员中有8名是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授。由于引进了高精技术,同时,花大本钱,培训职工,提高职工素质,使产品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9.7%以上。产品J2.5型家用电表于1990年出口,1991年连续获全国煤气设备评比一等奖,获农业部“部优”奖和全国“七五”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大会金奖。1992年9月,该厂在参与黑龙江省哈依煤气工程指挥部技术招标中,战胜全国22家国营大中型煤气仪表厂,一举中标。
(十三)青阳县丝绸总厂
地方国营企业,位于青阳县蓉城镇东郊、临芜大公路;占地面积85361平方米。1977年由省计委批准始建青阳县缫丝厂,1979年10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立缫机120台,2400绪,年产白厂丝60吨。当年完成产值73.38万元,产品产量17.67吨,质量为2A级,实现利税1.28万元。1980年后,先后投资260万元,进行了扩建,至1987年,有立缫机220台,4400绪,年产白厂丝120吨。1990年有立缫机270台,5400绪,丝织机100台丝织机项目,对产品进行深加工。1990年有立缫机270台,5400绪,丝织机100台,进口平缝机40台,主要产品梅花牌白厂丝,有19/21、20/22、27/29三种规格,其中19/21D白厂丝198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白厂丝销往日本、欧美等国。绸系列产品有09、10、16三种规程的电力纺、花软缎、斜纹绸,丝绸服装。以上产品年出口创汇250万美元。1991年扩建了4组自动缫丝机80台,1600绪,以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68.8万元,该项目上马,年产白厂丝达200吨;1992年为治理三废,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180万米真丝绸炼白项目改造,同年为扩大织绸规模,增加了20台织机。1993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80.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949.2万元;职工1897人,工程技术人员72人;拥有桑蚕缫丝机7000绪/350台,188台套缝纫设备,可年产45万件真丝服装。是年产白厂丝148吨,丝织品128万米,白厂丝质量等级达到3A+04级,桑蚕丝正品率99.95%,在国际市场有较高声誉。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76万元,实现利税31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6758元/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