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历史上的水旱灾害,据文献记载:自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至1948年共2138年间的统计,全区共发生大小水灾184次,大小旱灾115次。水灾多于旱灾,水旱之比为1:1:6。水灾约在3—4年,旱灾约5—6年,平均2—3年有一次水灾或旱灾,旱涝交错的灾害经常发生。从1949年至1993年的45年间,据资料查证,较大的洪涝灾害(指洪涝面积10万亩以上)共发生17次;较大的旱灾(指受旱面积10万以上),共发生13次;水旱同年发生4次。1957年前雨水偏丰,洪涝灾害较多,1958年~1968年雨水偏少,旱灾较多;1969年~1977年又是洪涝灾害多于旱灾并重于旱灾;1978年~1982年基本上以旱为主;1980年和1983年、1984年又以洪涝为重;1985年~1986年又出现大旱,1987年~1993年又是洪涝灾害多于旱灾,或先涝后旱,但1988年和1992年却发生了汛期无雨,梅雨期空梅,伏旱、秋旱特别严重。沿江池口水位超过15米以上的13年(即:1949年、1954年、1962年、1968年、1969年、1973年、1977年、1980年、1983年、1989年、1991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54年17.22米为最高水位,其次是1983年16.42米。
全区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汛期5—9月份。以1954年、1977年、1983年降水量为最多年份。以1954年为例,贵池全年降雨2285.2毫米,其中汛期5—9为1660.3毫米;东至全年降雨2438.1毫米,其中汛期5—9月为1969.1毫米;青阳全年降雨2438.1毫米,其中汛期5—9月为1701.5毫米;石台全年降雨2292.7毫米,其中汛期5—9月为1638.5毫米;九华山全年降雨2871毫米,其中汛期5—9月为2003.3毫米。全区受洪涝年份有1949年,1951年,1953年、1954年连续二年、1957年、1962年、1969年至1970年连续二年、1973年至1974连续二年,1977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89年至1991年连续三年,而以1954年的洪涝灾害为最严重。
1954年的洪水,全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4—6成,梅雨期长达五十七天之久。在5—7月先后出现了强烈暴雨九次,总降雨量达1300毫米左右,大于常年同期2~3倍。由于大面积的持久性降雨池口自4月9日起,水位直线上升,至8月1日最高水位达17.22米,为历史最高记录。持续在警戒水位14.5米以上的时间长达120天(6月12日~10月9日),至11月4日方退到设防水位13.2米以下,本区沿江、沿河大小圩口全部漫顶或溃决,贵池、东至县沿江一带洪水泛滥成灾,损失惨重,洪涝淹面积达48.87万亩。
全区受旱年份以1958年、1968年、1978年降水量为最少年份,降雨少尤以1978年为最少,只有平常年的一半左右。1958年~1959年连续二年;1961年、1964年、1966年、1971年、1978年、1981~1982年连续二年;1985年~1986年连续二年;1988年、1992年、而以1978年的干旱最严重。1978年的干旱来得早、来得猛,气温高、蒸发量大,持续时间长,从6月至10月连续6个月末下透雨。青阳县全年降雨量只有812.2毫米,不到正常年份平均降雨量的一半;东至县铁炉公社54天无雨。7月份全区平均气温35.3度,35度以上高温天气16天。六月下旬至八月底的70天中蒸发量10毫米以上的有34天,7月上旬的10天中,蒸发量15毫米以上的有7天,7月2日蒸发量最高达18.8毫米。1977年冬至1978年春,山塘水库蓄水甚少,自6月15日入梅后,全区断雨,气温陡升,旱灾露头,9月、10月依然是高温天气、雨水稀少,长江池口水位到7月2日只有12.43米,9月上旬下降到7.73米,比大旱的1958年还要低1.28米,大部分河流、塘坝、水库干涸见底,不少地方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全区最大受旱面积达107.73万亩,其中成灾面积为62.2万亩。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